第2版:理论与争鸣

拓展传统美育文化的当代传播路径

□卓 静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加强审美教育既是培养健康审美、净化心灵的要求,同时也是传承优秀美育文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进而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美好品德以及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内在要求。美育作为青少年“五育”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其他能力的发展培育都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通过生动的文字语言、精美的艺术造型,原本生涩难懂的内容以更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领会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审美教育还能够提升青少年的创造力、洞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好更快地领悟知识道理、增强学习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保存在多样的载体之中,如文化典籍、文学艺术、礼仪风俗、历史遗迹等。更重要的是,它依然或隐或显地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国强民富胜景;二是体现在“睦邻友邦、万物安宁”的和谐社会愿景;三是体现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高尚个人品性;四是其他关于美的认知。在今天强调中华传统美育文化,不仅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承续,同时也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面对来自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涤荡与冲击。如何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在现实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帮助广大青少年自觉抵御不良文化的侵扰,成为重要的现实课题。

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推动广大青年学生“五育”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的关键举措。

首先,美育文化塑造着广大青年学生的精气神。唐诗宋词、书画琴艺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美学艺术,也是当前培育青年学生审美情操的重要文化载体。美育是通过高雅的文化艺术形式来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审美情操,从心灵上予以冲击和震撼,进而使之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近年来,我们越来越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特有的美育文化因素。譬如,今年暑假持续热映的电影《长安三万里》,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诗词文化,同时也通过现代化的电影制作手段,给广大观众带来了心理上的传统文化审美冲击。这进一步唤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因此,将传统美育文化融入莘莘学子的生活当中,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加强美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美育文化更好发展的现实要求。随着国家自上而下地普及、推广美育文化,学校也应当顺势而为、充分重视,将美育作为促进莘莘学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美育文化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彰显,美育文化与其他传统的文化课程相比,受重视程度依然比较低。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当前对于审美工作培育功能认识不足、对美育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对美育教育投入力度稍显乏力的局面,进一步从中华传统美育文化当中汲取积极的养料,不断推动美育文化良好发展。

影响传统美育文化功能发挥的内外因素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有诸多内容值得我们去借鉴、传承和发展。在现实审美教育中,我们需要不断突破阻碍美育发展的一系列桎梏,最大程度发挥传统美育文化的价值功能。

首先,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对传统美育内容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制约了美育文化的价值发挥。过去,很多家长更加关注孩子们在文化课上的学习,对于其他兴趣和审美能力相对忽视。虽然这种现象在近些年来有所改观,越来越多的人将孩子的审美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时间投入和精力分配上,与文化课程相比,依然相去甚远。在学校里,也容易存在类似的问题。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审美情操培养的黄金时段,然而诸多中小学对于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囿于现实条件,农村地区在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培养上缺乏主动性,不仅在美育课程开设上比较缺乏,而且在美育教学师资和硬件条件上也十分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少年儿童“五育”培养中存在缺失和缺位现象。

其次,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较陈旧的教学方式,是影响传统美育文化功能发挥的重要外因。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对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对于传统美育文化内核的把握程度会对整体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特别是当教师自身美育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时,整体的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教师在传授传统美育文化知识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及设备等对于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会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美育文化要以各种各样的器物作为载体,当教师不能以更为契合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凭借良好的教学方式,将美育文化推到更广大的学生面前,让他们积极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进而不断推动美育发展进步。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持续创新

现阶段,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进行承续和发展,为广大学生的美育素养提升打下基础,进而推动广大学生全面发展、不断进步,需要我们凝聚合力,从多方面入手,以切实的方法手段不断推动美育文化的发展创新。

首先是从学校教育入手,发挥学校在优秀传统美育文化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的主阵地作用。学校是学生成长的“试炼场”、育人成才的“孵化器”,美育作为“五育”融合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需要积极承担、主动作为。一方面,学校教师要积极强化美育文化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积极讲好、传播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依托良好的教学资源条件将传统美育文化中的优秀内容积极展现到广大学生面前,让他们能够积极学习、主动了解、扎实掌握这些优秀美育文化。另一方面,在学校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度权衡文化教学与审美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美育素养培育,促使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这才是育人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需要积极平衡好文化知识教学和审美教育间的辩证关系。

其次是创新传播手段,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美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美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伴而生的关系。传统美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美育工作,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在审美教育中,需要厚植传统文化,不断从中吸收先进的文化养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作用。传统的内容需要现代的方式来呈现。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为美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供更为便捷的手段。例如,VR技术能够让更多人更近距离地接触传统美育文化。此外,通过电影电视、互联网、“两微一端”等各种方式,不断把传统美育文化内容以更为灵活、更为生动的方式推到荧幕面前,让广大学子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不断提升审美情趣。

总之,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需要在新时代语境下不断传承发展。《礼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美育工作中,我们都应该成为“善教者”,让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思想、道德、情操。美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广大青少年成为能歌善舞者,更是让他们能够“继其志”、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在当下,通过承续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传承和弘扬美育精神,有助于最大化其文化育人的价值功能。以多样的方式推动美育文化得以更好地发展,推动广大学子真正能够接受更好的审美教育,进而成为身心健康发展、思想素质与文化素质齐头并进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2023-10-16 □卓 静 1 1 文艺报 content71937.html 1 拓展传统美育文化的当代传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