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以家写国 用情抒怀

——评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

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剧照

□王 干

一般的剧场开演,都是以铃声开启帷幕,但我在看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的演出时,却听到了别出心裁的开场军号声。在嘹亮的军号声中,大幕徐徐拉开,让我们一下子回到了抗战时期的烽火岁月。这是一部以抗日将领左权将军的真实故事为题材创作的民族歌舞剧,全剧以左权当年写给家人的13封家书为线索,展现了当年革命的烽火岁月。

左权县原名辽县,抗战时期是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司令部等党政军学机关所在地。1942年5月25日,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将军指挥直属队突围至麻田附近的十字岭时,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以身殉国,年仅37岁。为缅怀左权将军,辽县于当年易名为左权县。左权将军在1937年9月至1942年5月转战太行山途中以及驻扎八路军麻田总部期间,先后写给妻子和家人13封亲笔家书。透过那一页页发黄的信纸,我们能够读出左权将军的报国情以及母子情、夫妻情、父女情。这部民族歌舞剧由“序”“太行为证”“岁月峥嵘”“碧血丹心”“无上光荣”“尾声”六个部分组成。在每一幕之间,用多媒体、画外音等手段呈现左权家书手迹,让身在太行山的左权将军与远在延安的妻子刘志兰以及在湖南醴陵的左权母亲展开时空对话,叙说革命征程中的儿女情长、人间大爱。

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动荡的战争岁月里,亲人之间也需要书信来沟通联系,那一页书信的信息是万两黄金的价值也难以相抵的。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既是威武雄壮的大丈夫,又是心怀柔情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烽火家书》表达了左权对亲人的牵挂、对国家的爱和对敌人的恨。通过太行山、延安、醴陵老家三个场景的转换,让观众既能看到一个共产党高级将领的韬略胆识,更能看到他对母亲、对妻儿柔情的一面,从中也折射出共产党人心怀国家、民族的博大情怀。

近年来,歌舞内容较多的舞台作品要么定位于音乐剧,要么就是歌剧,民族歌舞剧作品并不多见。《烽火家书》定位于民族歌舞剧很贴切。全剧有歌有舞,“歌”取自左权地区地道的民间山歌小调,“舞”是西北的秧歌和当地人熟悉的乡间舞蹈,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乡音乡情。作曲家孟卫东大量采用左权地区的民间音乐、小曲小调进行创作,音乐听起来就像从巍巍太行山吹来的山风,真挚朴实、鲜活动人。

此外,该剧的亮点还在于对非遗艺术的活用,让其释放出新的魅力。剧中“晓嚎步”“蝴蝶扇”等国家级非遗艺术的有机融入,更是让该剧打上了清晰动人的左权印记。这部戏的男主角就是左权县的小花戏演出团队、左权县开花调艺术团团长,演员中大量本地农民演员的加入,更增添了该剧的“人民”精神和群众元素。剧中,大量激荡人心而又充满烟火气息的大型歌舞画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该剧是左权县红色大戏抗战三部曲的第二部,之前第一部《太行奶娘》已成为太行山红色文化的“名片”。《烽火家书》秉承抗战精神,一封封浸透着亲情爱情家国情的斑驳家书、一曲曲散发着左权泥土芬芳和烟火气息的动听唱段、一幅幅镶嵌着“晓嚎步”“蝴蝶扇”等非遗元素的舞蹈画面,打动了观众的心,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系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2023-10-16 ——评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 1 1 文艺报 content71963.html 1 以家写国 用情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