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正当华年,却暮气沉沉、枯树一般;有的人鬓添秋霜,却踌躇满志、不断登攀。綦国瑞显然是后者,他的散文创作又见硕果,让人艳羡,让人敬佩。
写散文似乎不难,仿佛粗通笔墨者皆可为之。但写好散文,却如在灯火通明的城市寻觅闪闪发光的星辰,着实不是一件易事。綦国瑞的散文好在哪里?好散文的基本特征都是相似的,就像树树繁花,皆因形貌可观、香色迷人而引人驻足。好散文一定要新鲜可闻,仿佛雨后竹叶,一身潮湿中带着雨水和草叶相亲近的清爽味道。这当然很难。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高龄星球上,哪里有那么多新鲜、新颖、新锐、新奇的事物?綦国瑞终于还是想出了办法。笔如剑,剑走偏锋,即现新的锋芒。
比如他的《千年之碑》,其实是选了一个古旧的话题——苏东坡,一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写苏东坡的文字可谓汗牛充栋,但綦国瑞竟能独辟蹊径,围绕着惠州百姓送给苏东坡的一个绰号“碎嘴婆”结构全篇。从“碎嘴婆”一路披荆斩棘,綦国瑞专写苏东坡在惠州为百姓磨破嘴、跑断腿的件件实事,为一个陈旧的话题开出新途、亮出新景。确实,民间就是草木丰美的原野,百姓就是人心向背的秤砣,为官者和为文者都需保持敬重之心,都应站在百姓的立场做官作文,其结果才会超越时间的流逝,获得丰厚久远的价值。
《书生意气唱大风》也因角度新而耐人咀嚼。这篇散文写的是王懿荣。缘着“甲骨文之父”的头衔,我们可能想到,这该是一位在故纸堆里研磨岁月的老人,胡须飘飘,满腹经纶,令人敬而远之。綦国瑞所着力叙写的却是大厦将倾时的热血书生:“我发现,不管他有多少头衔,有多少业绩,王懿荣骨子里是个读书人,是个书生。他爱读书,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他把书读到心里去了,因此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养分。他把书读到脑子里去了,因此他的骨骼里处处铺展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读书让他凝聚起浩荡的书生意气,读书让他铸就以天下为己任的书生风骨。”正是偏偏捻出“书生意气”,将其化作文章血脉,綦国瑞笔下才站立起一位让众人陌生却又异常丰满的王懿荣。綦国瑞的写作思路是开放式的,他从王懿荣的家世与成长环境中寻觅精神基因,从王懿荣的兴趣爱好与学问探究中感受独特个性,呈现出的是一位品性纯洁、矢志不移的书生形象。正是在此基础上,凸显其在国家与民族的危难中敢于担当、勇于献身才显得顺理成章。这一长文立足新视角,带着生气,将丰厚的内容融为一体,让人读一遍就印象深刻。
綦国瑞曾说:“只有走到发现并创新的第三步路径,才有可能写出与时俱进的好散文。”綦国瑞以创新为永恒的追求,日日研磨,笔力日健,在《凤凰阁记》《谛听山与海的交响》《铺拉谷的欢笑》《翠绿闪亮的地方》诸篇中均显示出别具一格的视点,均有与众不同的发现,让读者从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与时俱进的社会步伐。
作家张炜在为綦国瑞所作序中写道:“他写得最细最深的,还是烟台。这作为自己的家乡,心中的一片热土,他一直是她的终生追随者、一个从不停歇的讴歌者。”綦国瑞仿佛肩上一直挑着一副担子,要担起烟台文化的双筐,一筐装历史,一筐装当下。说起来,人与城的精神呼应早已长成茂密的文学之林,上面提及的苏轼与惠州即为一例。就烟台而言,当然一直不乏她的深情歌者,冰心、杨朔、峻青、张炜、孔林、张歧等知名作家均以诗文致敬致爱于她。别人继续耕耘,还有充分的空间吗?每一位作家的情感、认知、经历、学养等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审美结构,让他们即使面对同样的素材,发现也各不相同,表达也各有千秋。何况,綦国瑞常常捕捉的是别人未曾书写的题材。许多烟台的动人之处,都留下綦国瑞跋涉探寻的脚印,留下他凝神沉思的目光,留下他的仰慕、他的憾恨、他的歌叹……那一曲又一曲心灵深处的长调,颂扬了烟台历史上耀眼的杰出人物,展示了烟台地区文化的特质与时代的进步,表达了綦国瑞对本乡本土由衷的热恋。
其中,《灵魂归处是故乡》堪称代表。这篇散文囊括了散文家杨朔一生的重要贡献,内容丰厚,若无一个魂魄凝聚全部文字,文章必将散在各处,流于一般性叙述。綦国瑞紧紧抓住杨朔与故乡的精神联系:“正是这片空灵仙境孕育了他纯洁的灵魂,正是这片土地酝酿了他终生的诗意,也正是这片土地培育了他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情怀。”作者以此作为串起珍珠的丝线,将杨朔各个历史时期无私的奉献、不竭的追求都与他纯净的情感和高尚的志向相勾连,从而突出了杨朔作为胶东之子灵魂回归故乡所带给人的精神撼动。綦国瑞就是这样深情歌颂着脚下的热土,自己也成为这片热土引以为傲的赤子。他的散文多次获奖,提高了烟台当代散文创作的美誉度,是烟台文化廊道中值得骄傲的风景。
綦国瑞的散文创作心得竟也有与众不同的耕耘。当然,不在理论的标新立异上,也不在辞章的精彩绝伦上,而在被常人忽略的活生生的经验之谈上。仅举《艺眼文心》为例,这篇文章的副标题“看梁衡采写《这里有座古树养老院》”准确地概括出文章内容。整篇文章朴素无华,不玩空洞虚假的术语,不作没有意义的引申,句句落在实处,能给散文创作者实实在在的指导。散文创作的理论书籍难以计数,但以亲历者身份详细记叙名家如何采写的,却是难得一见。这样可以简单明了地直接呈现有效经验,让文学爱好者在初学阶段对照和学习。
在《望见高峰》中,綦国瑞有这样一段自白:“无限风光在险峰,攀上峰顶非易事,但知道了峰顶在哪里,只要有大胸怀、大格局、大气魄,不歇脚、不停步,我有信心和能力,在爬过若干高坡以后,一定会胜利地抵达峰顶。”我们有理由相信,“抵达峰顶”的目标如光如电,会激励綦国瑞不断前行,写出有“大胸怀、大格局、大气魄”的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