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叙永县儿童文学作家部分代表作品封面
建市40年来,四川省泸州市文学艺术事业稳步发展,尤其是叙永县儿童文学创作独树一帜,产生了较大影响,深受业界和读者关注。2022年8月,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作协主席阿来在叙永县出席四川省文学创作培训基地(儿童文学)授牌仪式时说,叙永儿童文学作家多、获奖颇丰,作家作品发表数量大、创作时间长,在四川的确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可以称为四川儿童文学的“叙永现象”。
叙永儿童文学的发展,得益于中国作协、四川作协的重视和指导。泸州市委市政府、叙永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精心指导、大力推动,进行深入调研、专题部署,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大力推动四川儿童文学“叙永现象”的品牌推介和转化实施,在作家创作、图书出版、宣传发行、影视改编等各方面给予扶持,积极推动叙永儿童文学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用情讴歌时代变迁
绘就斑斓多彩画卷
40年间,叙永这片文学的沃土上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广大儿童文学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纵情讴歌伟大时代变迁,奋力描绘时代画卷,多人曾在重要报刊发表作品,获得各类奖项,作品入选多个选本。截至目前,有18篇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26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3部改编为影视作品,6人7次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蔺瑾的动物小说《冰河上的激战》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肖体高的散文集《我长大的地方》获四川文学奖;曹清萍的长篇小说《中师生》改编为广播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胡晓霞的科幻小说《机器人哪吒》获全球华语少儿科幻星云奖新星奖银奖;陈言熔的缉毒题材长篇小说《天歌》获泸州市2022年度网络视听节目创作一等奖;李莉的小说《不去填海的精卫》获“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奖二等奖;万莉的儿童诗《如果鱼儿可以游到树上》获《东方少年》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优秀奖;蒋安贤、何苗、余远忠创作的童谣《小河画画》《橘子》《爬到树上去望娘》获四川省童谣大赛一等奖……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一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刊发于《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十月》《少年文艺》《东方少年》《中华文学》《文学少年》《少年诗刊》《金色年华》《少年月刊》《作文新天地》等文学期刊。《中华文学》《四川群文》推出“叙永儿童文学作家”专辑,《泸州文艺》《泸州作家》开设校园文学专栏,发表儿童文学作品2700余篇。肖体高、靳朝忠、叶科霞、万莉、李莉、蒋安贤、陈奕西、梅敏等人的作品入选四川省作协主编的《2017-2018年文学作品精选》(儿童文学卷),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叙永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力。
叙永本地拥有深厚的儿童文学创作传统,在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引领下,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年龄跨度从“40后”到“90后”,呈现出老一辈作家引领旗帜、中坚力量继往开来、青年才俊扛鼎振兴、新苗新秀蓄力传承的繁荣局面。儿童文学作家队伍的不断壮大,得益于几代作家矢志不渝,引领风尚,笔耕不辍。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肖体高、靳朝忠、毛有权、刘盛源等老作家,便在各类报刊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已故作家刘盛源创作涉猎广泛而又兼顾儿童文学创作,自谦为“半个儿童文学作家”。年届八旬的肖体高,早期就有儿童文学作品发表于《四川日报》《红领巾》等,曾出版儿童文学作品集《早晨的歌》《弯弯的楼道》,影响了几代读者。近十年间,他又在《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少年文艺》等发表作品数十篇,并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四川文学奖等,先后出版八部儿童文学专著。靳朝忠出版作品《花船》(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后,陆续在《中国校园文学》《中国当代小作家》《东方少年》《少年月刊》《文学少年》等发表大量作品。他的儿童小说、散文、儿童散文诗、儿童诗创作,融入古典诗词的意韵,形成了清新、自然、典雅、诗性的语言风格,深深影响了许多人。毛有权在《少年文艺》《中国校园文学》《东方少年》《小溪流》《四川文学》等发表数十篇作品,结集出版《心雨敲窗》《一只蓝色的鸽子》《蝴蝶飞》等。
数十年来,叙永本地中生代儿童文学作家队伍日益庞大,创作题材更为多样,他们情系乌蒙、立足当下,注重本土文化和时代价值的多重挖掘,关注生态和城市的诗意栖居,力图将现实生活和童话世界融会贯通。曹清萍、刘光富、高雁、程中学、熊开艳、陈言熔、叶科霞、甘泉等的小说童话,陈宗华、万莉、李云平等的儿童诗歌,何苗、楼政、蒋安贤、余远忠、杨小春等的童谣和散文,各有特点,体裁多样且跨文体写作特质鲜明。曹清萍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等师范生为素材,创作出长篇小说《中师生》,由此改编的广播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影响深远,目前正在创作以乌蒙山区分水岭乡镇油纸伞、酒业、筷子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岭》。以短篇儿童小说、童话创作见长的李莉,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故事大王》《中国校园文学》等,发表作品近20万字,部分被转载和收入作品集。此外,王唐银、陈会等关注时代变迁、乡村振兴、弘扬主旋律的现实题材作品,也受到好评。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批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开始崛起,他们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突出,在创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可能。科幻作家胡晓霞近年来展示出强劲的创作势头,她的创作主题涵盖较广,一方面植根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蓝本进行创新书写,如《怪梦奇谭》系列等让小读者在沉浸式阅读中感受中国风的魅力;另一方面创作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少儿科幻科普作品,如《巴别塔零号药水报告》《噩梦处理公司》等。青年作家陈言熔的主要创作方向是中长篇儿童小说,小说集《左耳的声音》弘扬英雄精神,中篇小说《你的名字》根据红军在叙永(永宁)城的故事创作而成,入围“小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蒲公英的眼睛》讲述乌蒙山下的红色故事,《天歌》《蓝色日记本》《驼铃声声》等通过对英雄的刻画,激励青少年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娃娃作家”是创作的未来,文学新苗的发现和培育关乎文学的明天。叙永县还通过“屈原魂”传统诗词大赛和校园文学社等平台,培养了大批文学新力量。1995年出生的向翔曾是四川省作协最年轻的会员,他在近百家刊物发表文学作品350余篇,出版作品集《我是老鼠你是猫》《爱上一朵莲》《向日葵开》和小说集《青藤念》等,曾获“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四川分赛区一等奖等。此外,校园文学社团的浓郁氛围也培养了一批文学人才,许多孩子从小就热爱文学,创作潜力未来可期。
总体而言,泸州儿童文学作家群是一个充满理想、踔厉奋发的群体,他们的成就来自于对文学的执着热爱。为写好脱贫攻坚故事,肖体高多次赴大山深处采访,往返数千公里,足迹踏遍古蔺、叙永的山山水水,历时半年采访了几十位“第一书记”,写下了《花儿朵朵开》。他说,写作是劳动,是兴趣,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他们把传承当成责任,手把手带徒,对年轻作家给予无私的帮助。靳朝忠培养了近20名“高徒”,陈言熔、叶科霞、杨馨、陈会、楼政、熊开艳、蒋安贤、陈奕西、李莉等都曾受教于他。40年来,几代作家共同努力,共同提高,铸就了儿童文学创作的广阔天地。
植根时代生活,
书写乌蒙大地的历史性飞跃
泸州下辖叙永、古蔺、合江,地处乌蒙山片区,是当年全国集中连片扶贫地区之一,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广大儿童文学作家在这片土地上勤耕苦耘,从人民的生产实践和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歌颂乌蒙大地的历史变迁。
精心塑造乌蒙人物形象。肖体高的扶贫纪实儿童文学作品集《花儿朵朵开——驻村第一书记与孩子们》是2020年四川省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作品以乌蒙山区及附近区域为背景,通过记录贫困儿童的心路历程及家庭变化,展示脱贫路上真善美的历史画卷。曹清萍《中师生》里的女二号刘大燕生于乌蒙山区,师范毕业后又回到这里的永宁河村小教书育人。这是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献出青春和热血的人物形象,更是深情地爱着乌蒙热土的人物形象。
靳朝忠的散文《乌蒙苗乡校园采风》塑造了一群聪明、勤劳、乐观的乌蒙大山留守儿童,他们并不是常人笔下令人同情的弱势群体,而是人人欣赏、赞美的强者。《丹丹和乌蒙大山的孩子们》描写了一名叫丹丹的城市女教师落户苗寨后与放蜂人相恋的爱情故事,丹丹扎根乡村、呕心沥血办学,年轻的苗家孩子从师范大学毕业后也受她影响而回乡教书。他们执着于教育的形象,永远活在乌蒙苗乡人的心中。
庄严讴歌乌蒙奋进精神。叙永儿童文学作家以乌蒙山的奋斗精神和美丽底色,为优秀儿童文学培根铸魂,通过作品挖掘潜在生命能量,让小读者们阅读后“长精神”,看到无限广阔的自然和生命。《远行的王小树》中的王小树,小时就听说“祖祖”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后埋在云南腾冲,长大后千里迢迢去寻找,最终如愿以偿紧紧抱住“祖祖”的墓碑。这实际上是寻找心中的信念和情怀,王小树的精神反映了乌蒙人民执着的不屈的追求。《不去填海的精卫》中的李云,敢于改变“精卫”的命运,改变神话赋予“精卫”的神圣职责,让她去做一群算不清数目的“笨小孩”的老师。李云用智慧和知识唤醒了“笨小孩”熊兴身上的力量,使孩子沉寂的人生再次鲜活而美丽。小说《一帆风顺》讲述了生活在乌蒙山下的主人公一家历经种种磨难,战胜困难,最后过上好日子的故事。作家想告诉读者,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不断努力的人,才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小说《乌蒙大山的儿女》讲述了留守儿童晨星因家庭贫寒得到国家支持读书,大学毕业后回乡教书的故事。作品表现了农村儿童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希望用知识改变乡村、回馈父老乡亲的志向。《扶贫路上的索玛花》讲述了大学生支教团队前往大山深处,在支教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山区学生的变化,天真可爱的山区学生和善良、吃苦、奋斗的大学生跃然纸上。
常年驻守在乌蒙山这片沃土中,叙永儿童文学作家多年来初心不改,用心呵护这片净土,将大山的日子过成“诗和远方”。蒋安贤的散文《桃李花开醉彝乡》中,三月的赤水河畔桃李芬芳,烂漫成“乌蒙花海”,彝家的阿哥阿妹唱起热情的彝家酒歌与游客们欢聚花海。他的散文《美丽鸡婆山 热情苗寨人》书写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童谣《彝乡致富谣》讴歌乌蒙彝乡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变迁,同时也歌颂了劳动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
坚持守正创新,
以创作实绩从“高原”迈向“高峰”
回望历史,泸州儿童文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具有启示性的经验。多年来,泸州市文联作协致力于通过开设阵地、搭建平台、开展活动等举措,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对儿童文学进行长期培育和有序引导,不断充实儿童文学的写作队伍、提升写作水平和扩大写作影响力。
以文学刊物为平台,助力原创儿童文学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泸州市作协主导的《语花报》(1985-2005)、泸州市文联主办《泸州文艺》杂志(1984-2023)和《龙眼树》诗歌报(1985-1996)发表了大量叙永儿童文学作品,成为早期推动叙永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平台。此后,《泸州晚报》(2001-2016)、泸州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泸州作家》(2007-2023)、《川江都市报》(2016-2023)也发表了许多作品。《泸州文艺》开设“校园文学”栏、《泸州作家》开设“儿童文学作品”专辑和“新人新秀”栏目,持续深耕和助力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随着《语花报》《泸州文艺》《龙眼树》等的发展,大中小学校文学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是时泸州中小学文学社团达60余个,辅导老师百余名,文学社成员累计上万,几乎各高中、师范院校、中小学都有文学社团,其中,叙永师范的“星苑文学社”曾入选全国50家优秀文学社团,文学社成员陈言熔、李连卉、刘光富、叶科霞、杨馨等如今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
以重要赛事为依托,发现文学新人。由《语花报》主办的“冰心杯”文学奖征稿活动、《龙眼树》诗歌报主办的“创作函授培训班”和“鼎力杯”“泸州老窖杯”“江阳杯”等文学赛事,以及连续32年举办的泸州市“屈原魂”传统诗词创作大赛,推出了一批极具潜力的作家、诗人。仅以泸州市作协主办的泸州市中小学生新概念作文竞赛为例,活动共举办8届,响应学校累计500多所,近两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约800人获奖,叙永三中、叙永城郊中学、叙永城西实验小学还被授予“叙永儿童文学创作培训基地”。
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切磋交流。在中国作协和四川省作协的指导下,在泸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泸州市文联作协带领全市广大儿童文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广泛开展儿童文学活动,提高儿童文学创作水平。2017年举办中国“山水画稿”儿童文学笔会,上海《少年文艺》主编谢倩霓、《儿童文学选刊》主编梁燕、江苏《少年文艺》主编田俊、《中国校园文学》编辑部主任李娜、《四川文学》主编贾志刚,以及儿童作家邱易东、麦子等,与叙永儿童文学作家交流创作体验和心得。2020年举行叙永“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邱易东、四川省儿童文学专委会副主任税清静、泸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合和市作协主席张蓉,及全市四县三区儿童文学创作骨干参加此次活动。
评论创作互相激发,彼此促进。泸州市评协积极介入文艺创作现场,评论家深入了解作家创作现状和创作实际,给予建设性、专业性的批评引领,驱动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文学评论、研究比翼齐飞;推介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儿童文学应用性转化,实现儿童文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轮驱动。
在由四川省作协主办的肖体高扶贫纪实文学作品集《花儿朵朵开》改稿会上,泸州市评协主席王应槐提出将其中部分视角从“第一书记”改变成儿童,将《花儿朵朵开》写成一部纯儿童文学作品,作家本人认为这起到了指导作用。泸州市评协还参加了《中国校园文学》在叙永三中开展的“重点基地授牌仪式暨文学讲座活动”,参加四川省和重庆市儿委会共同举办的“川渝儿童文学作家沙龙活动”,通过积极参与儿童文学创作研讨,及时发挥指导帮助作用。
关注本地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及时撰写文学评论。运用文学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让评论不断产生社会效益,让泸州儿童文学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走向少年儿童。陈善珍撰写的《“抗疫”主旋律中的和声——简评泸州作协、评协会员肖体高、杨光英、程琴的作品》,付玉的《立足抗疫主题,深入孩子内心》等文章,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泸州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及时评论,引导本土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向好向善。王应槐、徐潋、陈善珍等学者对肖体高、李莉、曹清萍、甘泉等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了有针对性的评论,如:《扶贫文学的一种新姿势》《怀想“中师”,绝不因其是一种教育理念》《救救孩子: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阅读是一种教育》《用写作来张扬教育理想的践行者》《生命背景与命运变幻:王贵死了吗?》《花儿朵朵,开在儿童和成人心田》《远行中成长/礼赞生命中潜藏的能量》等,着力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审美风格、个性特点,实现创作与评论互动,引导全社会尤其是儿童了解泸州儿童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长精神”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
组织学者立项深入研究课题,促进儿童文学发展。陈善珍、徐潋、付玉等人在泸州儿童文学领域开展了两个课题研究,撰写了论文《泸州儿童文学40年创作成就与发展演进研究》《肖体高儿童文学创作简论》《简论肖体高儿童文学创作风格与审美品格》。课题《泸州儿童文学40年创作成就与发展演进研究》以泸州市文联于2018年编撰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泸州文学作品选(儿童文学卷)》为蓝本,对泸州儿童文学创作成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泸州儿童文学创作如何突破瓶颈、儿童文学作家如何从自然松散的个人创作走向自觉的有本土化特色的创作快车道进行研究和探索。课题《肖体高儿童文学创作研究》对作家的创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创作风格和审美特征,指出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儿童文学作家提供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促进泸州市儿童文学创作尽快攀上新高峰。
打通创作改编“最后一公里”,多渠道、立体化拓展传播渠道。借助各类媒体,提高叙永儿童文学的美誉度、知名度,推动儿童文学作品转化为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动漫、主题乐园元素等,用“互联网+”的思维,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原创性作品,增强叙永儿童文学的影响力。《天歌》《蒲公英的眼睛》《北川的孩子》《治城往事》《行走在爱海里》拟转化为电影;《巨人族的秘密》拟转化为动漫;熊开艳、王唐银、万莉等的小说拟转化为微电影或短视频;刘光富、余远忠、陈宗华、何苗、蒋安贤等的作品拟转化为有声读物、绘本、舞台剧等。这些创新举措将以新技术、新传播媒介等打通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与读者“视听”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精准地服务于广大儿童和读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拓展儿童文学发展领域,打造优势品牌,促进创作态势从“兴盛期”到“成熟期”,形成具有浓郁地域色彩、共同审美品位和创作风格的“泸州叙永儿童文学创作流派”。鼓励广大作家志存高远,勤奋笔耕。建立促进机制,形成规划作品、团队帮扶、专家支持,覆盖作品的立意、构思、创作、修改、发表、转化的一条龙服务。
优化环境,继续完善叙永儿童文学发展的配套管理机制。在创作奖励、人才培养、作品转化推动,以及作品的批评、研讨等方面,完善与之配套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儿童文学新领军人物,保证叙永儿童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叙永儿童文学人才数据库,邀请专家进行必要指导。聘请知名作家、评论家担任导师授课,同时创造更多机会让本地作家“走出去”,构建文学创作、文艺批评、学术研讨“三位一体”的儿童文学发展共同体。以叙永现有儿童文学作家群体为基础,由泸州市作协儿童文学专委会统筹统管,以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为平台,组织相关评论家开展作品批评,促进叙永儿童文学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儿童文学流派,促进叙永儿童文学创作、理论评论不断发展繁荣。
40年正是枝繁叶茂,花样年华。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叙永儿童文学作家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努力从“高原”迈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