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作家大多受到《红楼梦》的影响,也都是关心《红楼梦》和红学的。王蒙可以说是当代作家中研究红学的杰出代表,他对红学的贡献和鲁迅、茅盾、巴金处于同一层次、同一高度。在当代作家中,没有一位当代作家能像他那样如此专注研究《红楼梦》、评点《红楼梦》、逐回仔细分析《红楼梦》,不断有红学著作出版,更通过各种渠道向文学爱好者和红迷讲解、普及《红楼梦》。
王蒙说红学是中国化的一门学问。他关于《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分析的命题,如话题性研究、钗黛合一新论、贾宝玉是疏离派、人物描写的长廊效应、天情的体验和伟大的混沌等,都超出了传统的文艺理论范围,这使得很多学者感到不好归纳王蒙的理论观点,甚至认为他没有理论,只是写出了一个作家的阅读感悟。其实,在王蒙的《红楼梦》研究中,文本作为理论的本体是先于任何概念的。王蒙不是从既有教科书式的理论出发的,也不是从定义出发的,而是从作品实际出发来总结命题、论断、话语,包含着对既有文艺定义、教条的突破。因此,王蒙的红学研究对于中国学术的话语体系建设、学术体系建设具有前瞻性意义,可以说是从创作者的角度全面总结了红楼梦的文学经验,对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整理、应用。
王蒙的《红楼梦》研究没有按传统红学的路径行走,在红学家集中关注的那些红学难题(如版本问题、家世问题、曹学问题、探佚问题)上发表议论、撰写文章,所以有些人不承认王蒙是红学家。甚至,对于他将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合起来一起看的做法,也有人认为是他不懂红学。其实,这恰恰是王蒙的《红楼梦》研究的创新之处,他不拘泥于既有格局,敢于打破既有版块开拓新天地,使红学成为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从某种角度来说,红学在新时代想要有所发展,是需要这样的拓展与创新的。
《红楼梦》的文学经验,是更值得认真研究与总结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是新时代中国文艺走向新的高峰的借鉴。王蒙依据自己极其丰富的创作经验,对《红楼梦》成为文学经典的道路做了系统的阐述,是一本打开的文艺学教科书,其学术意义非比一般。作为当代作家红学的代表,王蒙走的是一条学者的道路。他是新时期作家学者化的提倡者,更是践行者。他在学术上坚持民族本位立场,批判拜倒在西洋名词之下食洋不化,批评在理论实践中对当代文学“观念先行”的隔靴搔痒。
王蒙是一个无比关注红学生态的人。他一方面对红学史进行历史反思,反对偏执的、极“左”的、政治化的红学,反对教条统治下的红学观点(如人物分析的两大阵营说),反对这种观点下对红学生态的危害;另一方面,他热心扶植新人。他对索隐派的观点、对很多作家红学的一得之见,对联类无穷的想象红学,也并不急于判定高下真伪、判冤决狱,而是采用宽容态度,“风物长宜放眼量”,表现出了一个大国文学家、理论家、红学家应有的气度、胸怀和眼界。是的,红学早已超出了文学学科的范围,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王蒙还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热情支持者。他数度受邀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红楼梦学会解读《红楼梦》,更为中国红楼梦学会的青年学者的著作撰写序言和评论,鼓舞了广大学者,为当代红学走向繁荣发挥了最可宝贵的影响。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