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专题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主题拓展的时代意义

《行走的学校》,邹雷著,希望出版社,2022年11月

《慈江雨》,马三枣著,希望出版社,2023年7月

《游过月亮河》,裘山山著,希望出版社,2023年5月

《金珠玛米小扎西》,曾有情著,希望出版社,2021年6月

《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陈洪金著,希望出版社,2022年1月

《少年的荣耀》,李东华著,希望出版社,2014年3月

新世纪以来,中国少儿出版经历20余年的持续稳定发展,儿童文学在少儿出版板块中占比达到40%,原创儿童小说所占市场份额尤其突出。进入新时代,“十四五”规划时期,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抓好主题出版、抓好原创现实题材儿童小说尤其重要。

近年来,希望出版社发力原创,深耕现实,坚持做优主题出版,体察时代脉动,在儿童文学领域自觉地、有计划地聚焦原创现实主义题材,以社会热点主题为策划重点,陆续推出一批优秀的原创现实题材儿童小说,如《金珠玛米小扎西》《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游过月亮河》《慈江雨》《行走的学校》《少年的荣耀》等。同时,发掘有潜力的具有成长性的作家,扶植有特色的新人新作,在童书出版市场上独树一帜,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要以儿童视角完成宏大叙事,书写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助力少年儿童的精神构建和人格塑造。为了进一步推进少儿主题出版工作,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希望出版社组织开展“希望杯”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并举办系列作品研讨会。2023年7月下旬,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希望出版社承办的“寻找大爱之旅 礼赞英雄之魂——裘山山长篇儿童小说《游过月亮河》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10月,“希望杯”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和“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的拓展与创新研讨会暨《慈江雨》新书分享会”在山西太原举行。20余位作家、评论家、出版人就原创现实主义题材儿童文学在当今时代的意义、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的拓展与创新、当下少年儿童成长引导的社会问题、儿童文学中“儿童性”以及叙事技巧的拓展、情感的审美力量、典型的人物塑造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尽管围绕具体作品展开,但其中探讨的很多话题,是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的真问题,特此摘录,以飨读者。

——编 者

呼应时代主题,弘扬伟大精神

新时代儿童文学主题出版更鲜明、题材更丰富、类型更多元、艺术更精湛,呈现出了气象万千的面貌。进入新时代,怎样用鲜活的文学叙事呼应时代主题,是当前儿童文学创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青少年个人的成长必须要投身到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儿童文学的主题出版也要与此相关联,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创作和策划。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谈到,希望出版社在红色军旅题材的开发上,依托山西厚重的历史文脉,关注科技发展、山河改造、生态文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丰富少儿主题出版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中宣部和中国作协的大力倡导下,主题创作和主题出版得到了文学界和出版界的热烈的响应,推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品。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表示,儿童文学主题出版不仅要重视主题性,也应该重视文学性、艺术性,叙事和人物塑造要贴合儿童特点,艺术地、巧妙地把主题隐含在创作当中。

当下是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优秀作品的大好时机,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儿童文学从业者要抓住机遇,顺应时代要求,也要符合世界文学和出版规律,创作出真正能代表中国特色文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让更多人能更好地理解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大国气象。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以儿童视角完成宏大叙事,书写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助力少年儿童的精神建构和人格塑造。《中华读书报》总编助理陈香认为,新时代的少儿主题出版正在孜孜探索更具温度的文学性、人文性、创造性的表达,更有感染力的创作形式和出版方式,更开放多元的图书主题、题材和呈现方式。因为与主题出版的结合,儿童文学书写展现了更为宽广的价值维度和写作气象。时代主题往往关涉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话语,也包含崇高、启蒙、理想等深层次的精神价值。儿童文学主题创作让写作题材的外延日益跨越了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成长题材,为童年的书写状态和生命体验提供了更加多维的尺度,赋予童年书写更为丰厚的内涵。《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读周刊》总编、中国儿研会副秘书长杨雅莲谈到,主题出版物应该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接地气、显锐气、有生气,做到文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希望出版社将打造高品质主题出版物作为自觉追求,不仅找到了合适的作者,而且做到了文学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出版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精品读物,主题出版物已经成为希望社的“压舱石”和“定盘星”。

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物,要打开思路和视野,既要关注到内容上现实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也要关注到创作上儿童性和文学性的融合。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表示,山西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主题创作的沃土,如何以当代视角创新儿童文学的主题创作是广大作家需要持续深入思考的问题。希望出版社党支部书记、社长、总编辑王琦谈到,希望出版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自觉担当主体责任,强“文化之质”,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童书;聚焦时代热点,创“文化之新”,深耕细作,做优做强少儿主题出版。聚焦新时代主题和军旅题材儿童小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文学性的审美教育,挖掘儿童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信在儿童文学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打造更多更好的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符合时代潮流、弘扬时代精神的精品少儿读物。

关注军旅题材,唱响英雄赞歌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崇尚英雄是时代的需要,弘扬英雄气概也是文化自信的内容之一。如何利用好军旅题材创新主题出版,聚焦新时代新征程中党和国家的使命任务,聚焦新时代主题和军旅题材,塑造可亲可爱可敬的英雄形象,是少儿主题出版的重要着力点

近年来,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越来越丰富,不断有新的开拓。希望出版社近年来依托自身优势,在少儿主题出版方面推出了一部部精品力作。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新田认为,新时代新征程,儿童文学事业和少儿主题出版将大有作为。近年来,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策划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精品,近两年陆续出版了《金珠玛米小扎西》《行走的学校》《游过月亮河》《慈江雨》等一系列革命军旅题材的主题出版作品,“红色·军旅”已然成为特色品牌,逐渐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少儿主题出版矩阵。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高洪波认为,希望出版社近年在主题出版题材发掘上下了很大功夫,从历史到现实,结合山西的历史文脉、红色资源,聚焦军旅题材的创作与出版,为少年成长带来了精神钙质和阳刚之气,整体表现出“太行风骨、现实风范、军旅风姿”的出版风格。《慈江雨》以少年视角讲述抗美援朝战争,让人们关注到这场战争中儿童的成长,也让新时代少年儿童了解特殊时期下的童年样貌,呈现出支教少年在特殊环境下的坚强成长过程,从而把历史远景变得清晰可见,是一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好作品。

中宣部原副秘书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谈到,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应增强童心童趣,增强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命力,努力打造孩子们喜爱、受市场欢迎、文质兼美的精品力作。《游过月亮河》书写了洪水中一个父母双亡的孩子和一个儿子为救人所牺牲的老人如何渡过心理难关的故事,不仅涉及军旅生活、军民生活,也涉及到当下令人关注的心理治疗话题。《慈江雨》通过书写在朝鲜支教的少年老师与华侨孩子们的故事,歌颂抗美援朝战争中平凡人的事迹,唱响英雄的赞歌,有助于帮助新时代少年儿童重温那段历史,激励他们铭记历史、崇尚英雄、珍惜当下,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中国出版协会原副主席、中国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海飞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军旅作家写儿童文学成为一种重要现象,也是一道雄壮美丽的风景线,增添了中国儿童文学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许多“跨界”的军旅作家写出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大丰富了儿童文学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军旅文学跨界试水,为儿童文学注入阳刚之气,不仅关注军旅生活,而且带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芒,其底色是阳刚、雄浑的。

中宣部出版局图书处处长王为衡认为,《游过月亮河》是一部有温度的作品,它的温度来自人间大爱,更来自遭受失去至亲创伤的老人和孩子相互治愈的成长经历。读者能够被书中润物无声所表达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所感染。饱满的情感温度是作者开展儿童文学创作的鲜明特征,她的作品聚焦和平年代的军人、各行各业的平凡英雄,以富有质感的细节,展现无私奉献的精神,呈现奋进的、有信念的人生状态。

山西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胡彦威谈到,从少年视角出发以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真实的支教故事为背景创作的《慈江雨》,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塑造和贴着人物自然生长的故事情节,给小读者以童趣阅读,同时将重大历史题材与少年儿童的精神健康成长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部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并重的新时代儿童小说。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认为,《游过月亮河》并不是直接写英雄,而是写英雄身后的人和事——失独父亲郑连根和孤儿光伢子。从记者李旌的角度,用镜头记录郑直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救下那个孩子,拍下珍贵的照片。她写英雄不是浓墨重彩去正面描述,而是颇具巧思地写英雄背后的英雄。郑连根作为退伍军人保持军人的本色,在儿子去世以后依然没有丢掉这份本色。大爱主题在书中的体现除了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家亲以外,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关爱与关注、相互帮扶与守望互助。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表示,《游过月亮河》聚焦和平年代部队的抢险救灾、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责任担当,讲述中国军人在国家建设、服务人民的优秀传统,展现了军民团结、事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时代风貌。《儿童文学》杂志主编冯臻也谈到,《游过月亮河》通过一名退伍老兵形象来展现中国军人的气质和风貌,从中解读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作风深深地融入郑连根的血液、情感和思想里,军魂印刻在他的灵魂里,成为一辈子都不会磨灭的风骨。因此,《游过月亮河》以饱满的情感、真实可感的人物,打动、熏陶儿童,使儿童在获得审美乐趣的同时,能真切地懂得爱的力量,领悟军人的精神风貌,也感受到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

扎根现实生活,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儿童文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作家、评论家和出版人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少儿出版应支持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推出更多反映当下儿童真实生存状态的儿童文学作品

“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但是缺少讲好故事的能力。”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罗向东认为,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的拓展与创新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希望儿童文学作家能够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将自己的语言合理地儿童化,激发创作动力,把儿童文学创作当成事业来看待,练好内功,多出精品,把主题出版打造得更加扎实。主题创作需要作家具备同化生活的能力,尽可能地把采风式的体验转变成自己的生命体验。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薛涛表示,如果能写跟自己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素材,对作家来讲会是一次写作的提升和建设。

《文艺报》社副总编辑刘颋认为,《游过月亮河》是儿童文学文学化处理现实题材的一大收获。新闻结束的地方,就是文学开始的地方。文学应该如何面对重大事件和重要社会新闻,展开现实题材写作,这是作家的责任、义务和挑战。《游过月亮河》将大事件落地,落到具体的人物和故事上。暗线与明线交错,梦境与现实生活交融,共同构成了一部有深度的优秀作品。儿童文学评论家马光复也认可《游过月亮河》的现实意义,他表示,故事发生在当今时代,就发生在我们眼前、身边,发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受灾的乡村。作品既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书写的佳作,也是一部充分实现了文学性表达的主题出版作品,更是一部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精品之作。从创作方法上看,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作品中也充满了革命的、进步的浪漫主义色彩,从始至终贯穿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到校园中去,到儿童生活中去,去倾听孩子们如何表达,来更好地塑造新时代、新儿童的新形象。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谈到,儿童文学的创作需要作者有深厚的人生积累和人生感悟,有充沛的文学经验和文学修养,作者将自己的人生经验融于文学性、儿童性的语言中,创作出具有社会深度、思想含量和文学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品,给少年儿童带来思想震撼与文学启蒙。

关注儿童心理,引导生命教育

儿童文学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但“创伤”是成长过程中避不开的话题,做好儿童生命教育的引导,关乎社会问题,也是儿童文学的使命所在

面对当下少年儿童真实生存困境,生命教育和生命关怀是非常重要的。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谈到,死亡是儿童文学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在写到死亡这个主题的时候,世界儿童文学范围内有很多经典的作品,比如说《天蓝色的彼岸》《马蹄与祖父》等,将永恒的、冰冷的命题处理得非常温暖。《游过月亮河》把冰冷的东西写得温暖且慰藉。通过恨与爱、冷和暖的转化,把悲伤的主题写出了生命的温情。郭义强谈到《游过月亮河》中写了“老和少”“爱与恨”“生和死”几对关系,少儿题材要给孩子贯穿友情、生死的教育,尽管让孩子较早体验到死亡是很残酷的,但是这种生的希望、生的爱护,又能给他带来更大的温暖。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纳杨认为,作为一部儿童小说,《游过月亮河》在叙述上用了简洁质朴的语言,省去了枝枝蔓蔓的缠绕,直抵人心深处,把人物的心理变化一层层地解剖,既给故事情节发展建立了充分的逻辑支撑,更把小说的主旨突出出来,让读者体会到,在生死面前,逝者无法挽回,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这是生之艰难。然而生活还有着另一面,那就是生之喜悦。处在人生最痛苦时期的光伢子和郑连根,正是因为再次感受到了生之喜悦,才重拾对生活的希望。儿童故事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固然重要,但能激发孩子关于生活真谛的思考,拓宽他们感受人生的面向,从别人的故事中读出自己的启示更为可贵。作品中郑连根与光伢子的对话堪称精妙,这是大人和小孩关于生死的直接对话,小孩的问话和大人的回答都恰当地表现出了与人物的气质、心性、年龄和阅历相适应的状态。而从死亡过渡到人为什么要活着,顺理成章。“人是不能随随便便死的。人要活着,好好地活着。”“坚强不仅仅是摔跤不哭,是要敢于面对新生活,是要好好活着。”这两句郑连根说给光伢子的话,何尝不是说给所有正在经历生之痛苦的人的话,可以视为这部小说的题眼所在。游过月亮河,在小说里是光伢子最终克服心理障碍的表现,也寓意着这个孩子找到背负伤痛活下去的勇气,领悟生之喜悦。

对于儿童小说来说,要做到“创作总根植于爱”“作文要热情”,凸显情感的审美力量,让孩子在阅读中经由真切的情感体验去感知蕴藏其中的思想或道理。冯臻表示,《游过月亮河》就是这样一部有情感爆发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小说将军民鱼水之情、亲子骨肉之情、老幼相依之情等人间真情交汇在一起,牺牲奉献的大爱与情真意切的个人感情,富有层次地构成了爱的合奏。整部小说如泛着爱的浪花的河流,淌在读者的心田,给读者以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以饱满的情感、真实可感的人物,打动、熏陶儿童,使儿童在获得审美乐趣的同时,能真切地懂得爱的力量,领悟军人的精神风貌,也感受到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

儿童小说呈现出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辉,正是这种人性的光辉激发出少年的力量,并为少年人生最初的性格打上明亮的底色。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王立春谈到,依托一个真实人物,背靠抗美援朝战争,马三枣用自己的少儿主题读物《慈江雨》做了一次可贵的探索。小说写的不是轰轰烈烈的志愿军战士与敌人的浴血奋战,而是朝鲜华侨小学的中国支教老师和孩子们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下顽强成长的故事。他用真诚的文字叙述了一个大少年和一群小少年的集体人格,呈现了一场中国少年的血脉偾张的抗美援朝。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儿童文学评论家崔昕平将马三枣概括为“非主流”的儿童文学作家,因为他总是在独立的节奏和美学追求当中,埋头走自己的道路。《慈江雨》表现出一种很新颖的美学风范,作品不是单纯的战争创伤的再次重现,而是铺展了以单明为代表的一群少年在战争时代所绽放出来的生命意义。这样的双重主题使作品更加厚重、更有质感,也为小读者们带来了很好的生命教育。

强调艺术审美,展现童心童趣

卢梭曾说“把儿童看作儿童”,如何在文本中体现儿童的阅读趣味与审美价值是少儿主题出版创作的重要课题。“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品情感充盈,才能打动读者,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海飞认为,《游过月亮河》是一部文学元素、文学意象、文学意念交汇融合,富有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文学的力量在每一篇、每一章上都能够看到,作品由梦境起笔,写了六七个梦,有婉转的梦,有做完要接着做的梦,很符合儿童文学的特点,增添了文学的艺术力量。书名“月亮河”本身就是一场梦,故事最后“游过月亮河”意味着达到了梦境圆满的结局,这种写作手法非常有童心童趣。陈晖特别谈到《游过月亮河》展现的大爱与人情。失去了独生子的英雄父亲去抚养被救的失去双亲的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戏剧化张力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关系。这部作品真实、朴素,把情感上的纠结和转变的过程写得很扎实。作品的情绪来自于儿童生活,来自于儿童角色,有温暖明亮的情感基调,同时贴合人心人情,贴合每个普通读者可以感同身受的情景、情感和体验。作者在描摹人物、描写场景、刻画细节方面下了一番扎实的功夫,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丰润的文学形态,既没有用力过猛地拔高,避免了生硬、造作的空泛,也没有“为主题而主题”的写作。它举重若轻,难能可贵,拥有一种朴素自然的、相对平和的气质。

成人文学作家进入儿童文学写作,一直在强调儿童性,强调儿童本位、儿童视角。刘颋表示,儿童性认知中间存在变与不变的关系。不变指的是童真,是儿童的本质;变指的是儿童认知能力的变化。因为时代在改变,儿童在丰富,在成长,他们所接受的信息、所生活的环境与此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于儿童性的丰富和拓展是今天儿童文学写作必须面对的课题。在这个意义上,《游过月亮河》正是对于今天的儿童性最好的丰富和拓展。李朝全认为,裘山山作为成人文学作家,把姿态放低写作,蹲下来观察和描摹儿童的心理,不是高高在上地俯视小孩怎么生活,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蹲下来看他们怎么说话、怎么行动。作品中的小孩有着非常童心、童趣的言行,很贴近儿童的心理与生活。

李东华、陈香、杨雅莲等几位学者都提到了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角色“小狗弯弯”,作者深谙儿童视角的本质,与叙事者的叙事形成合力,让儿童以本能的判断和感受来认知世界和人生,而不是像成人文学一样,以价值判断和经验的累积来书写故事和人生。插图中小狗的眼神、动作,包括后来和光伢子洗澡时小狗欢快的神情都让人印象深刻。通过一只小狗的表情变化,从难过到欢快,我们能看出这个小朋友慢慢走出伤痛的过程。儿童视角下与众不同的叙事方式,造就儿童文学的纯净本质。

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儿童文学创作者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儿童文学优秀作品成为滋养和塑造下一代的强大力量,用心用情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给伟大时代留下伟大作品,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优秀的文学答卷。

(教鹤然整理)

2023-12-11 1 1 文艺报 content72775.html 1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主题拓展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