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网络文艺

国风音乐:从小众娱乐到强存在感

□刘怡君

本文作者刘怡君现场演唱国风歌曲

典雅、唯美、诗意、如画……近年来,国风音乐渐渐走红,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小众音乐走出了强存在感。作为一种由现代与古典曲风融合而成的新音乐类型,国风音乐在作词、编曲、旋律、配器等方面都带有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是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年轻用户群体之间关系的媒介和桥梁,不仅加深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让当下青年找到民族文化认同。本报邀请咪咕音乐人刘怡君,请她从专业角度谈谈国风音乐在网络时代的发展情况,以及国风音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编 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国风音乐作为一种年轻的音乐形式快速发展、日渐繁荣,不仅促进了短视频时代的音乐传播,也加深了广大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国风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国风音乐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由曾被称为古风歌曲的小众音乐发展而来。其特征有四:一是歌词半文半白、意境典雅,常有化用典故的情况;二是谱曲上带有传统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色彩;三是编曲中往往包含琵琶、古筝、太鼓等传统民乐编排;四是高频出现传统戏曲唱腔的点缀。古风歌曲创作者在互联网时代通过自己谱曲、作词、编曲、录混,完成古风歌曲在多个网络平台的聚集性传播,并在形成一定影响力后,通过吸收流行乐、民谣、说唱等音乐类型的特征,在短视频的加持下完成自身蜕变发展,曲风更加多样,外延更加宽泛。

事实上,大众对于“宫商角徵羽”的五声音阶编排并无专业层面的理解,但对于编曲中的中国传统乐器、歌词中的传统意象及文化元素、传统戏曲唱腔的点缀则有较为清晰和突出的感知。在编曲上,当下国风音乐逐渐与现代多种音乐风格进行融合,乐器编排更加包容丰富,在与西方乐器的对比中传统乐器的存在感更加突出,能够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被听众捕捉,如音乐人葛东琪红极一时的国风歌曲《囍》将唢呐在编曲中的灵魂作用高度突出,形成富有冲击力的听觉印象和震撼感受。

在歌词上,国风音乐使用了任何外来文化都不具备、诞生于传统文化的高辨识度表达。一方面普遍存在古典诗词的特有语汇,或是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特有的古典意象及意境描写,如“塞北”“红酥手”“离愁”等,或是模仿古诗词结构进行歌词创作如“一梦黄粱一壶酒,一身白衣一生裁”(河图的《白衣》),或是将古诗词、文言文同现代白话文结合使用,如“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HITA的《赤伶》)。另一方面常使用典故化用、引经据典的手法,在歌词创作中嵌入名人故事或古典传说,如“待力拔山河兮,乃西楚霸王也”(EDIQ的《千秋月别西楚将》)、“你说得意须尽欢,待沾酒长歌绘人间”(河图的《长安李白》)。

在演唱上,国风音乐越来越常规、密集地加入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唱腔。小部分存在直接引用或化用,如樊宁的《墙头马上》以同名昆曲片段开场;更多的是全新创作,但在唱法上使用戏曲唱腔,如Aki阿杰在《牵丝戏》中加入京剧唱腔、winky诗在《声声醉花阴》中加入越剧唱腔等。

国风音乐正成为当代青年打开传统文化的新方式,体现了大众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传统审美范式,是对中国特色审美文化的传承,并在音乐形态的发展变化中为传统文化语汇赋能。

国风音乐的内容生产和消费变化

依托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创音乐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阵地。国风音乐的内容生产与消费彼此促进,进一步提升了国风音乐的市场占有率与影响力。

一是国风音乐生产的去精英化。不同于唱片时代,在互联网时代各类工具及社群的帮助下,如今原创音乐创作门槛降低,已经进入平民化的全民创作时代。大量年轻的“草根音乐人”“卧室音乐人”涌现,各音乐平台音乐人总数已超过100万。“90后”“00后”创作者迅速增长、屡创佳绩,如腾讯音乐人开放平台的“00后”创作者占比超三成,同比增长50%,正成为华语乐坛未来的主要力量。

梳理近年来部分具备高收听量、评论过万的代表性国风音乐作品,有2018年发行的《赤伶》《浪人琵琶》,2019年发行的《下山》《初见》。2020年属于国风音乐爆发性“出圈”的一年,耳熟能详的作品有《囍》《芒种》《踏山河》《伯虎说》《云与海》《燕无歇》,2021年发行的《半生雪》《孤城》,2022年发行的《赐我》《离人赋》,今年的《三拜红尘凉》……由此可见,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音乐人自发投入国风音乐创作,而国风音乐作品成为各音乐平台榜单的热门,也进一步推动音乐人的国风音乐创作生产。“90后”“00后”音乐人已成为国风音乐生产主力,同时爆款国风歌曲背后的音乐人绝大多数是来自民间的自由音乐人,且呈现多点分散、遍地开花的状态,主流唱片工业中受到行业训练与认可的专业词曲人、歌手、制作人等反而不再是国风音乐作品生产与获取影响力的关键要素。

二是国风音乐的多元传播及消费。随着短视频在国内的兴起与快速发展,高关注度的短视频账号成为网络传播的流量节点。而音乐作为短视频的重要元素,出于音视频融合的用户体验需求得到短视频平台的重视,短视频平台也大力扶持入驻音乐人。在此趋势下,同一个背景音乐往往应用于音乐类、颜值类、换装类、萌宠类、影视类、新闻类等不同类型的短视频账号,从而适配短视频的多元内容、依托短视频平台的裂变式、交互式、碎片化传播机制得到迅速推广。而国风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的短视频,由于自由创作空间广阔、流行元素和传统元素融合创新、地方戏曲元素极具特色等原因,得到青年群体广泛关注。优秀的短视频在保证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融入时尚流行的元素,打造出更具活力且趣味性强的传统音乐新形象。传统音乐文化短视频传播以更符合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出现,让更多的年轻人领略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并吸纳了许多因此对传统音乐感兴趣的新鲜力量加入。

如今,短视频平台正成为爆款音乐产生的新阵地。音乐平台为适应短视频背景音乐被用户大量关注的现实、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往往会单独设置短视频音乐主题的榜单,如QQ音乐的抖音排行榜、网易云音乐的网络热歌榜、咪咕音乐的网络榜等,同时通过抖音热门歌单、将短视频平台热门歌曲加入自动搜索列表等形式开展音乐运营,进一步促进了音乐的聚焦传播。而国风音乐作为通过短视频平台得到快速发展的音乐类型,常出现在相关榜单、歌单中。国风热歌歌单的播放量常在1亿级以上,国风音乐在各大数字音乐平台榜单中也时常名列前茅。

此外,各类古装剧、玄幻剧、动漫作品凭借高口碑的爆红“出圈”,也推动了国风音乐的大众化发展,大量年轻用户开始接触、了解和收听国风音乐,国风音乐日渐受到广泛关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风音乐在各大数字音乐平台的上传、收听和下载热度已相当可观,市场占有率得到快速提升。近年来,我国音乐产业消费结构持续年轻化,“90后”“00后”成为音乐消费主力军。当代年轻人满怀文化自信,他们热爱传统文化,喜欢有民族辨识度又带有鲜明时代气息的音乐。据行业报告显示,在2020年华语音乐用户听歌风格偏好上,中国风音乐占市场份额的40.9%。国风音乐得到市场认可,进一步推动了国风音乐的创作生产,形成国风音乐的良性发展态势。

国风音乐背后的民族文化认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古风歌曲实现“古风”向“国风”的转变。曲风命名改换的背后,也是影响力的突飞猛进。在中国经济强劲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的今天,中国青年的民族自豪感极大增强,更加因国家的文化底蕴而骄傲,国风音乐作为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迅速蔓延开来,如由“90后”青年音乐人陈柯宇创作的国风音乐《生僻字》将中国汉字几千年的故事以朗朗上口的方式娓娓道来。由此,国风音乐的生产与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性消费,更是国家文化自信增强的体现。

国风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兴起、原创音乐发展而诞生的对传统文化演变继承的新表现形式,是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年轻用户群体之间关系的媒介和桥梁。优秀的国风音乐作品可以提高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加深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个体在对自身文化的识别中找到归属,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国风音乐收听用户以青年群体为主,因此,应该借助优质的国风内容,以具有文学性和民族特色的国风歌词及旋律,有效丰富青年的言语积累、增强青年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帮助青年人形成正确的文化认同,引导青年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风音乐也在持续完成自我更新与进化,吸纳世界多元音乐风格中的优秀元素,展现青年人的“新”气象,以音乐文化的创新谱写当代中国的时代华章,进一步承担起传播、推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

2023-12-22 □刘怡君 1 1 文艺报 content72943.html 1 国风音乐:从小众娱乐到强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