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作协下属的国家级大型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自1953年建社以来,广泛团结作家,致力于荟萃当代文学佳作,扶植文坛新人,促进海内外文学交流,出版了大量的优秀图书。70年来,作家社在变化和挑战中不断成长,为中国文学出版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对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建社之初引领时代潮流
1953年10月,为繁荣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加强与广大作家的联系,专业文学出版机构作家出版社在北京成立。成立之初,作家出版社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署办公,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冯雪峰兼任第一任社长。以“作家出版社”名义出版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校勘、标点、注释的排印本,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三国演义》整理本。
1958年8月1日,作家出版社划归中国作协领导,楼适夷任社长。1958年11月28日,中宣部批复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严文井兼任作家出版社社长,楼适夷任副社长兼总编辑。
其时,作家出版社明确出版方针以当代新创作为主,旨在建立新中国大型专业性文学出版机构。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作家出版社大力开展全国性的组稿工作,很快掌握了全国创作情况,出版了许多引领时代潮流、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作。如1958年前后出版了一系列长篇小说,包括曲波《林海雪原》、艾芜《百炼成钢》、杨沫《青春之歌》、周立波《山乡巨变》、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等,此外还出版了几十种新民歌集。
1960年,伴随着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精简中央一级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形势,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三社合并,行政上受文化部领导,业务上受中国作协指导。严文井担任社长兼总编辑,韦君宜担任第一副社长。
繁荣文学创作,推出新人新作
1979年10月,中国作协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决定恢复作家出版社。1980年初,中国作协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个刊物《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和即将出版的《新观察》收回,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1980年9月,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复中国作协,同意恢复作家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恢复后,出版的第一本书是王蒙的代表作之一《在伊犁——淡灰色的眼珠》。
恢复后的作家出版社以“办中国最好的文学出版社”为目标,狠抓长篇小说出版,出版发行了大量引起文学界和读者广泛关注的优秀作品,为新时期的文学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活跃在中国文坛的许多著名作家的处女作、代表作,多出自作家出版社。这个时期的重要丛书有“当代小说文库”,包括铁凝的《玫瑰门》、张洁的《只有一个太阳》、张贤亮的《感情的历程》、贾平凹的《浮躁》等;“文学新星丛书”,包括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阿城的《棋王》、刘震云的《塔铺》等。“文学新星丛书”持续出版的数年间,残雪、格非、马原、张平等作家,纷纷通过这套丛书登上文坛,渐为大众读者所识。时至今日,其中的大多数作家仍是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可见当时作家出版社的眼光之独到、思维之超前。
为开阔中国读者的眼界,作家出版社在这一时期还策划出版了在广大读者中产生极深影响的“作家参考丛书”,包括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
此外,作家出版社还首次将台湾作家琼瑶的系列作品共49册介绍给大陆的读者,一时间“洛阳纸贵”。
锐意改革,开拓创新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国大部分出版社还保持传统的计划经济运营模式下,作家出版社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改革观念,短期内即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版社获奖不断,利润连年翻番。截至21世纪初,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文坛众多名家的文集、自选集,如《铁凝自选集》《王安忆自选集》《莫言文集》《张炜自选集》等,使得作家出版社在出版界的竞争力大大加强。王安忆的《长恨歌》、莫言的《丰乳肥臀》《檀香刑》、贾平凹的《怀念狼》、余秋雨的《借我一生》《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作品也在这一时期出版。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六卷十册),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部分短篇代表作品。
作家出版社还推出了一批发行过百万的明星自传、校园文学和教辅类图书,如《哈佛女孩刘亦婷》、杨红樱的《女生日记》《男生日记》等,一经出版不断加印,成为作家出版社畅销和常销的产品。此外,作家出版社敏锐地抓住了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学生免试进入名牌大学这一新鲜事件,从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连续出版了10多辑获奖作品集,在初高中学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名获得者韩寒的处女作《三重门》成为作家出版社常销不衰的代表图书。
践行出版使命,把握时代命题
进入21世纪后,作家出版社高歌猛进,每年以上千部新书的出版量,稳居全国文学类图书出版前列。这时期的重要图书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推出的“共和国作家文库”(100部),收录了陈忠实《白鹿原》、阿来《尘埃落定》、刘心武《钟鼓楼》、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格非《人面桃花》、韩少功《马桥词典》、曹文轩《草房子》、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刘恒《苍河白日梦》等上百位当代作家的经典代表作,这也是作家出版社建社以来对当代作家重要文学作品版权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收纳整理。其他还有“重温经典”长篇小说系列、“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以及《活着》《秦腔》《你在高原》《湖光山色》《生死疲劳》《国家干部》《我主沉浮》《真水无香》《俗世奇人》《比我老的老头》《红楼别样红》《素年锦时》《苏菲的世界》等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发行量超过百万册。这个时期出版的作品,让作家出版社在中国文学界和读者心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此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精品出版助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时代,作家出版社牢记“国之大者”,践行出版使命,积极把握时代命题与文学命题的关系,以精品出版助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一系列名家精品图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一时期的重要图书有陈彦的《主角》、徐剑的《大国重器》、李佩甫的《生命册》、周梅森的《人民的财产》、王蒙的《笑的风》、贾平凹的《暂坐》、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刘庆邦的《女工绘》等。“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对形象化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精髓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集中推出一批敢说真话、有力量、有风骨、敢于亮剑的文学批评著作,在文学界和读者间引起强烈反响;“21世纪文学之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发现和扶持了大批有创作潜力的作家,许多文学新人由此获得了广阔的成长天地。
2020年,作家出版社策划推出包括《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国家温度》《出泥淖记》《春风已度玉门关》《爱的礼物》等在内的“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系列丛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留下了珍贵的国家记忆和文学记忆。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作家出版社策划出版60卷本“红色经典初版本影印文库”,包括《新俄国游记》《少年漂泊者》《可爱的中国》《八月的乡村》《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经典著作,系统梳理了中国百年红色文学的辉煌历程和巨大成就,以此向中国文学事业致敬。这也是中国出版史上首次大规模集中影印出版红色经典的初版本,特别是对很多稀缺初版本进行了抢救性重现,具有珍贵的文献、史料及版本价值。2022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作协党组策划启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号召全国文学写作者聚焦新时代中国翻天覆地的史诗性变革,写出有时代温度的精品力作,作家出版社承担了计划的具体推进工作。2023年,策划“作家出版社建社70周年珍本文库”(30部),选取作家出版社建社初期首次出版的作品重装出版,内加首版封面,以重现新中国文学事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70年来,作家出版社数代同仁勠力同心,怀抱文学理想,以繁荣当代文学创作为己任,全力“办中国最好的文学出版社”,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文学出版的发展之路。历经70年峥嵘岁月,作家出版社正以百倍的信心,向着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