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少儿文艺

我眼中的2023年儿童文学

——看看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出版人的2023年的“朋友圈”

2023年儿童文学有哪些关键词?

王泉根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在朋友圈聊天对话,问我2023年的儿童文学有什么关键词?我说了三个:一是主题出版;二是文化传承;三是少儿科幻。这三个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新人新作新气象。但我更想着重说说少儿科幻,这自然与我在2023年参与的科幻活动有关。

当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招收科幻文学方向的博士生,每年举办与科幻文学相关的多种大小会议与活动。如今,北师大文学院的儿童文学学科已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下设儿童文学与科幻文学两个研究方向。儿童文学与科幻文学是两个有着密切精神渊源与相同目标的“文学共同体”,我始终在以自己的方式拥抱科幻。

说来有意思,2023年于我而言,可谓是“科幻年”。盖因我参加会议最多的是科幻,关注度也几乎在科幻领域。在北京,我参加了5月在首钢园举行的“2023中国科幻大会”,又主持了11月第十二届北京科幻“光年奖”的终评评审会。两次去了四川,一是5月参加在广汉三星堆举行的第三届少儿科幻“星云奖”颁奖等系列活动;二是10月参加在成都科幻馆举行的“世界科幻大会”,见证了全球瞩目的“雨果奖”颁奖盛典。

只有当你身处科幻一线,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当今科幻文学——包括少儿科幻在内——崛起的那一种振奋气场。中国少儿科幻以前的领军人物是张之路、杨鹏,现在已涌现出马传思、陆杨、超侠、江波、赵华、李姗姗、何明瀚、宝树、彭绪络、王林柏、秦萤亮、姜永育、彭柳蓉、武萝、霞子、左文萍、周敬之等一大批卓有才华的新力量,有不少名字是儿童文学界所陌生的。

当今少儿科幻创作呈现出科学型少儿科幻、人文型少儿科幻和科普型少儿科幻三种主要类型特征。2023年的少儿科幻新作品十分瞩目,如何明瀚的《恒星异客》系列、武萝的《恐龙侦探小奇奥》系列、潘亮的《太空少年肖小笑》等;更有多套书系亮相,这有刘慈欣、董仁威主编的《全球华语少儿科幻大奖书系》《我们的元宇宙·少儿科幻精品书系》以及《中国少儿科幻星云书系》《太阳鸟·少儿科幻大奖系列》等,此外,还出版了董仁威等著《中国少儿科幻史话1949-2021》、国际儿童科幻星云联合会主编的《中国少儿科幻文艺百家谈》等。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历时5天,先后有200多场主题沙龙、主题展览、“雨果之夜”湖畔派对、粉丝派对等活动,这里面有许多活动都与少儿科幻相关。每天成千上万的参加者中,99%都是青春洋溢或童稚天真的脸庞!当我置身那些少儿科幻场地,与思虑未来、仰望星空、展望星图的科幻作家、学者和科幻迷们汇聚一堂,他们的脑力激荡和理性火花,立意高远和恢宏想象,童真天趣和瑰丽幻想,必定会把现代和未来对接贯通,勾画畅想人类发展的前景和种种可能。

新时代的少儿科幻融合了在场的现实生活与恢宏浪漫的天际幻想,贯通了逻辑严谨的科学假设与温暖细腻的文学肌理,承载着万千人的记忆、情感、求索和追寻,它所呈现的大胆想象和惊世塑造,从一个方面提供了人类未来的新方向。最近,出台了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无疑为少儿科幻、科普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未来,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少儿科幻的崛起。

杨 鹏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总结2023年中国童书产业的关键词,我认为大概有:周期、迷茫、坚守、探索和复苏。

当人们预测未来时,通常是在描述当下的现实,比如人们对未来悲观,往往只是当下情况不太好的一种情绪反映,反之亦然。

2023年9月到12月,我从北京出发,前往湖北、山西、福建、四川、河南、内蒙古、湖南、新疆、浙江、江西十省数十个市县进行书业考察,和上百位一线图书经销商进行了交流,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和经验,比如当下童书,儿童文学销量锐减,科普和功能性读物蓬勃发展,并不是因为读者突然对后者感兴趣,而是因为线下书店大量关停,从前儿童文学作品传播由学校推荐、学生在书店阅读并口耳相传的模式失去了众多线下书店的支持,传统阅读生态受到极大破坏,用户购书主要是由家长通过观看线上直播购书,而科普和功能性读物的“解释成本”比儿童文学作品更低,在营销上具有数量级优势造成的。尽管我也从事少儿科幻科普创作,但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很有可能让中国孩子的阅读变得更加功利化、肤浅化,是值得警惕的现象。

不过,与此同时,我也欣喜地看到,十多年前盛极一时的在线下书店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阅读推广模式,正在复苏并行之有效,比如在新疆、内蒙古等电商不发达的区域,学生的阅读情况反而比电商发达的内地更好,民营书店在逆势扩张。万物皆周期,图书也是如此。

杨雅莲

二〇二三年儿童文学界有什么大事件?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读周刊主编)

时间如同开了倍速般飞快,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

孩子盼望长大,大人却害怕衰老。感谢有儿童文学相伴,让人回到童年,回到澄澈,重新生长。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盘点2023年的儿童文学,我选择用“挑战”。朝气蓬勃的儿童文学,面临如何读懂童年、读懂青少年的挑战,面临如何成长得更好的挑战,以及如何适应时代的挑战。

2023年,儿童文学界大事要事多,我最关注的是“儿童文学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举行”。看到媒体推送相关报道后,我放下手中的笔认认真真看两遍,并转给两位好友。文章中的观点,对儿童文学如何更好发展极具指导性。

作为一名儿童文学读者、评论者,我去年出版了一本小书《晴朗的天空》。因为想把最好的内容呈现给最爱的孩子们,书稿前后修改近十遍。在写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创作者的不易与用心。读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本巴》,我将之当作优秀儿童文学的标杆。正如刘亮程所言:“这个世界,即使被大人看过无数遍,也永远需要用孩子的天真之眼再看一遍,这是文学对人类初心的观照。”用天真的孩童之眼看世界,正是儿童文学的至高境界。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新的一年,愿你我如孩童般纯真,愿你我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孩童。

陈诗哥

(儿童文学作家)

对于儿童文学乃至整个国家,2023年并非轻松的一年。在这个背景下,《儿童文学》六十周年座谈会适逢其时,16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出版工作者、读者齐聚北京,总结儿童文学创作与阅读传播的经验,展示浩浩荡荡的儿童文学力量,提振儿童文学界的信心。专家与读者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回忆与《儿童文学》的情分以及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会上还宣布了21位《儿童文学》的荣誉作家。

《儿童文学》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今年,我鼓起勇气,第二次重写长篇童话《童话之书》,重新探索作为价值观、方法论、生活方式的童话到底是怎样的,这本书将由《儿童文学》出版。实际上,2009年,我才开始写童话,把自己的童话作品通过邮局寄给杂志社,那时候,儿童文学界的朋友我几乎一个不认识,没想到主编看了我的作品后,让当时的副主编给我打了一个热情洋溢的电话。正是《儿童文学》的包容性和创新性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让我有信心继续探索新的童话美学,也让我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复兴中华民族过往的辉煌成就,更是一场面向世界、朝向未来的伟大创造。作为这场伟大复兴的一部分,儿童文学也是如此。

徐 妍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从2023年儿童文学界的朋友圈中,我痛感今日世界的“不确定性”——新年第一天就从朋友圈获知了董宏猷老师病逝的沉痛消息。斯人已逝,而香如故。他的遗作《金唢呐》在9月份出版,是他以文学的形式向家乡、土地与艺术致敬的最终章。感谢儿童文学,让我们通过文字永远怀念那些闪闪发光的灵魂。

此外,交流是在隔膜的世界中增进不同文化理解的有效路径。2023年6月16日,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故事沟通世界——曹文轩对话30国汉学家”的活动不光有趣,而且大有意义。“主题出版”、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历史叙事兴致正浓。儿童文学研究者的研究版图在扩大:从中国至域外,从文学到文化,以上诸多印象都在表明21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未来可期。

马光复

2023年儿童文学有哪些好作品?

(中国儿童中心出版部原主任,北京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

如果问我2023年的儿童文学大花园里,哪些花朵开放得最艳丽?我的回答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比如殷健灵的《帆》、卢一萍的《雪线上的边关》、刘海栖的《乒乓响亮》、张国龙的《瓦屋山桑》、金波的《叶子里的春》、赵丽宏的《手足琴》、张之路的《乌鸦不会道歉》、许诺晨的《完美一跳》、裘山山的《游过月亮河》、唐池子的《我的阿角朋》、董宏猷的《金唢呐》、陆梅的《万花筒》、叶广芩的《猴子老曹》、马三枣的《慈江雨》、王苗的《国色天香》、刘东的《回家的孩子》等。

回望2023年,面对群星灿烂,成就耀眼的儿童文学继续繁荣与发展的现实,以及出现的疲软与不确定性,我们应当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我们应当看到那些潜在的问题与危急。急躁、迎合、攀比,抢市场、低标准,抢稿源、先出先得,低估质量、低估读者、低估时代与历史大浪淘沙的力量等。有远见与宏大目标的作家们,特别是有经验的老作家和新生代作家,一定要守住底线:守住现实主义的书写,守住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创作,守住儿童本位,为了孩子的需求、为了孩子的成长的底线,不被诱惑,不被动摇。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耐心一些,精益求精,开拓致远,不辜负时代,不辜负历史,继续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文学精品。

殷健灵

(儿童文学作家、《新民晚报》社高级编辑)

2023年,我出版了两本新作,长篇小说《帆》和散文集《童年的味道》。这两本自己都很喜欢。为什么特意这么说呢?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对自己作品都喜欢的人,甚至常常没有勇气重读旧作——总觉得不够好。但这两本我都重读了,自认为还算“耐读”。前者是对早年少女心理小说写作初心的回归;后者写童年的食物,也写时间与人情,读来轻松,却也时时令自己眼眶湿润。

此外,也有一本旧作重出,26年前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玻璃鸟》改名为《长大》,又有了新的样貌。出版前,自然也重读了,心里涌起复杂的感觉,当年的笔触青涩稚拙,内里潜藏的生命含量却是那么勃发——是一种不可重返的新鲜记忆和剔透赤诚。

拉开一段时间重读自己,会有新的收获——仿佛打量一个似曾相识的人,让原先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特点,这未必是充满乐趣的,更多时候,带着一点点遗憾和痛苦。不过,进步的本质大概就是辩证的痛苦之快乐,感受到的遗憾和痛苦越多,所获得的进步可能就越大。

或许可以此作为自己的“年度总结”,和各位师友分享。

李利芳

(儿童文学评论家、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想用“实”这个字来表达我对2023年儿童文学的阅读印象,这是一份让人感觉到内心充盈,对文学与生活间的关系更加信任,有着更加美好感觉的踏实。这份充实感可以从一个角度显示我国原创儿童文学成熟稳健的发展态势,它的根本力量来自于作家们持之以恒地对高质量写作的追求。

刘东为了写好《回家的孩子》这部儿童历史小说,用了整整25年的时间去准备与沉淀,找准历史书写的文学灵魂;张国龙的《瓦屋山桑》之所以能够获得普遍好评,也是他长期坚守在自己的文学地理空间中,不断求索的结晶;陆梅的写作从来都是沉静而有韧度的,她的《万花筒》有对童年本质绝对的穿透力;梅子涵的《黄麦地》文字粒粒金黄,颗颗饱满,为我们铺展出辽阔无垠的精神麦田;叶广芩脚踩大地,扎根生活,在《猴子老曹》中写出了中国人文化哲学、文化心灵中的动物;张吉宙也是在用厚实的生活积累与生命体验写童话,《小黄牛和野斑鸠》以动物视角引领孩子与历史对话……坚实的原创道路与丰裕的儿童文学成果,需要研究界持续展开深入的价值阐释。

翌 平

(儿童文学作家)

回顾2023年的儿童文学创作,我认为短篇作品表现抢眼,值得一提。冰心新作奖获奖者闻婷的《千岛渔歌》用文学的文字、质朴的情感,深情吟唱一首千岛渔家生活的生命之歌;高资悦的《外公的朋友阿尔茨海默》极具呵护和关爱,讲述外公与“新朋友”阿尔茨海默病的故事;南风子的散文《月光一碗一碗落下来》写出月光撒入米豆腐般的亲情与思念;石帆的童话《小门神》说的是恪尽职守的门神小自在帮田小龙和奶奶过年,和他自己跨越年坎儿的故事;李秋沅的《你听得见石头的歌唱吗》文学想象力极为细腻,描述能听见听觉之外生命之音的孩子,与孩子感觉到的亦幻亦实的生命映象;吴越的《顺江而下》描写送胥家爷爷生命最后一程的少年如何完成自己的成人礼;左昡的《和缇雅说话》讲述得亦真亦幻,小主人公“我”决意成为缇雅那样真实、自主的儿童;高巧林的《拜师》中规中矩,描写少年学艺的守成与传统;慈琪的《几月几日厄运节》试用最简单的童话形式与科幻人物,解读一个有关厄运和好运的宏大命题;陆梅的《猫的小夕和小夕的猫》告诉孩子朋友彼此拥有的最好方式,可以是住进对方的身体里,友谊的偶遇又可能是一场失去;王勇英的《萤火虫坡》绘出山明水秀的狐狸村与穿越爱意、乡情小女孩的童话故乡。

概括一下,这些作品有三种艺术个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是清逸,用文学的灵动代替直白的说教;二是深情,平静的生活之下腾涌着款款深情;三是“不安分”,怀揣着强烈的艺术表达冲动。

2024-01-12 ——看看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出版人的2023年的“朋友圈” 1 1 文艺报 content73156.html 1 我眼中的2023年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