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觅) 日前,“从北京到息烽:把忠诚与信仰炼成了金子——何建明新作《炼狱》北京读者见面会”在北大红楼举行。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与现场读者交流分享了这部红色题材纪实文学新作的创作心得。活动由作家出版社、贵阳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北馆)主办,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承办。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的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设立的专门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规模最大、管理最严、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设立近8年时间里,所有在押人员在“中共秘密支部”领导下,没有出过一个叛徒,没有一个人屈服,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奇迹。2022年,受贵阳市委宣传部委托,作家何建明开始了对息烽集中营这一红色题材的挖掘创作。该书近期由作家出版社和贵州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通过独家史料、历史细节、幸存革命者采访等多维度,生动描绘了关押在息烽集中营的革命者人物群像,展现了他们在敌人软硬攻势下,在迫害与反迫害、软化与反软化的斗争中始终坚持初心、积极抗争、永不叛党的形象,深情歌颂了他们敢于斗争、巧于斗争,坚持信仰、绝对忠诚的“炼狱精神”。
《炼狱》是何建明继《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革命者》《雨花台》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纪实力作。谈及创作感受,何建明坦言,从《忠诚与背叛》到《炼狱》,自己对这两处革命烈士殉难地的相互联系与承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他看来,关押在息烽集中营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在与敌人的较量和斗争中表现的信仰精神和战斗意志,生动彰显了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曲信仰与忠诚的绝唱异常壮丽,光芒四射,必将永恒地驻留在人间。
与会专家学者和主办方代表谈到,当年的仁人志士以绝对忠诚与崇高信仰突破了狭窄炼狱的边界,在精神的天空建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炼狱》以文学的方式讲述党史,让不为人知的遥远历史故事重新鲜活起来,有助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一代更好地理解党的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昂扬斗志,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凝心聚力。
会上,何建明和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向北大红楼和海淀区图书馆赠送了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