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人才培养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进入新时代,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广大戏曲工作者努力下,戏曲界青黄不接、人才断档的问题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戏曲人才培养周期长、对从业者要求高,还需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人才培养之道。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赵秀君认为,在当下戏曲人才培养中,“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作为以实践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传承的宝贵经验,从未过时。但随着快时尚文化的盛行,戏曲人才培养中出现了“碎片式”“片面化”的人才速成班教学模式,使年轻演员对剧中人物特点的拿捏和剧情的起承转合缺乏全面正向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掌握艺术中的“精”与“魂”。赵秀君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从40年前就开始坚持的“整剧”式传承为例谈到,这一模式将年轻演员聚集在一起,延请名师,“一对一”授课,通过先分散学习提高个人表演能力,再集中排练,同时重视演员间的配合与相互成就,能真正发挥剧组“一棵菜”精神,切实将戏曲艺术的传统精髓延续下来。鉴于目前全国戏曲院团的经营现状,推行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文化部门在经费和政策上予以扶持。“百教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 赵秀君谈到,戏曲艺术是实践性艺术,演出也是戏曲人才培养环节的重中之重,是能让青年演员迅速成长的唯一途径。因此她建议,各地出台青年演员演出补贴政策,对当地考核优秀、业务突出的青年演员安排专场演出,并对演出进行成本补贴。同时鼓励院团施行低票价惠民政策,吸引更多观众关注青年演员,见证青年演员成长,将政府给予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青年演员和戏迷观众身上,实现真正的“以文化人”“以文惠民”。
“戏曲是舞台表演艺术,表演的核心是表演者。因此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戏曲人才培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原院长刘侗谈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中舞台艺术实践和交流推广是重要的平台和枢纽。因此,充分利用重要的国家全媒体资源,给广大的青年戏曲艺术工作者尤其是演员、演奏员搭建实践平台,广泛交流切磋,让更多观众了解当下优秀的青年戏曲演员非常关键。刘侗观察到,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吸引了全国62家京剧院团、戏曲院校的671名青年演员报名,堪称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的大荟萃、大检阅、大汇报。像这样全国性的青年人才交流展示宣传推广,对广大青年戏曲演员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应大力提倡。他建议,未来可以通过举办各个戏曲剧种“青年戏曲演员大会”的方式,促进地方戏曲的人才培养和艺术传承。同时也应积极丰富和拓展戏曲人才展示的内涵与外延,增加“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展示”“戏曲演奏员的演奏技能展示”“戏曲舞美扮戏技师技能展示”等,为全面传承和繁荣发展中华戏曲艺术打好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