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少儿文艺

特别有意思的“说话”谋略

——探读“微寓言”的东方美学意味

□班 马

“说”个“话”,还要“谋略”?至于吗?

那是必须的。今天,人工智能就用“语言”来“搞”我们人类。

“语言”真是不得了,据说,它是我们人类的文明之根,所以被ChatGPT掌握了去,来同我们“对话”,并“说”得我们一愣一愣的。

此时此刻,我正在思考,如果给机器人喂进全世界的“寓言”,那将会是何种景象:龟兔、鹬蚌、在船板上刻一把剑,狐狸、葡萄、酒杯里的一条假蛇,一支矛和一只盾两件兵器在斗嘴,庄子、伊索,一只呆兔撞昏在树下结果引来一个傻瓜……倘若,我给这个机器大模型发一条指令,“只能用一行字”来回答,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换言之,中国人的“言外之意”,到底能不能“搞懵”语言大模型?我们不妨用“寓言”来玩玩游戏。

讲道理,怎么只说一句话?

作家、学者孙建江在儿童文学、寓言等领域多有建树,他笔下的“一句话微寓言”承续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对“矛盾”的解读,常常以现代日常生活为背景,言简意赅,有时一句话即可道出发生在身边却没有意识到的哲学意涵,这种文字简约之美,让人过目不忘。其“一句话微寓言”在日本被称作“中国一口寓言”,探究其内涵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一则:

扩音器

阁下执意问是不是原声,我只能说:是,又不是。这个回答您满意吗?

这则寓言有声有色,有人有物,还有说不清的情绪。我想了半天,结果竟还是想到了人工智能。字短意长,先给出一个“东西”或一个“梗”,抛出一个“题”,然后“借题”发挥,让我们在一怔之际的思维张力之时,获得了“人类说话”的东方式“言外之意”。这种寓言精神“背后”的含义动画感十足,具有“架空”一代的思维状态。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想过:寓言,其实不是一种“好好说话”的正常语言方式。有时候是正话反说,有时候是似是而非、引人猜测,有时候是摆下一个“故事”来“兜着圈子”说。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其实寓言的说话方式都很“可爱”,从人类学角度来看,寓言之盛恰在战争、外交、流派辩论、政治斗争的背景之中。中国古代更看重这一种东方的“说话方式”:一个大使级的人物孤身进入敌国,对大王说了一个“故事”;静观政治风暴的庄子突然说起山中“大树”;引颈自刎的志士在剑下讲述了某种植物的生长史,被对方慨而松绑并拜为上座。我在读到《战国策》之中以寓言当面讥讽大王之际,不禁哑然失笑,但见“王顾左右而言他”。《伊索寓言》也是如此,那只要吃小羊的狼,为什么在下嘴之前还要“说”那么多的“话”?

微寓言里面,有着正宗的东方精神,见人见事,言之有物;有着好玩的“游戏”语言,也有关“寓言”与“天下”;既是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也是站立在当今时代语境下的譬喻与警示。

走向极简,可能是理论家的实践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奉小说为主流”的发展道路,我认为,所有秉持和切入诸如“寓言”“儿歌”“童话”“戏剧”(游戏)“绕口令”(游艺)等角度来进入儿童文学的,才是正宗和纯正的儿童文学美学特质。

1987年,孙建江的论作《寓言的矛盾特质》发表于《儿童文学研究》,那时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美学建设的高峰期。该作将“寓言”的理论思维带入儿童文学研究界,具有关于儿童文学原生价值的纯正定位,对于当代中国“寓言”及“寓言学”有着重要意义。

重读这篇早期“寓言论述”,也令我重回那个美学、思辨与充满探研精神的时代。他的文章中有一种扎扎实实、层层递进、逻辑相扣的,有如学科建设那般的试图“完形”和“自构”的认真劲头。“微寓言”探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尝试,以一个“标题”、一行“文本”的极简方式说话,用“笑而不答”的隐含、偈语式的“短句”切入寓言之体。将矛与盾、阴与阳、正与反等世间皆为“相倚”的关系在一行文本中进行对照,以幽默、风趣的游戏语言博纳“万物”,让人读到“微寓言”的“大千世界”。

“说话”,也是一种中国智慧

中国人特别的“说话方式”是一种东方式的“言外之意”,也就是故意或特意留下大片“空白”的“短语”,那正是西方人理解中国文化、禅句、偈语、及至古典诗词的那种“东方智慧”或“东方神秘”的重要落点。

寓言的本质并不一定连接的是“诗”的精神,可能是深深地连接着现实人生、世间可触的“实物”。寓言,寓“物”而言,物我两忘。在物我对话中,微寓言极致地凸显了这种“物语”的深刻内涵。

最为西方喜爱的唐诗之一是讲中国古人“说话方式”的李白的《山中问答》,其中的“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蕴含着极具趣味的东方美学。如果用这种“笑而不答”来与人工智能对话,很可能会让“语言大模型”感到无所适从。东方少年可以在“说话方式”“言语能力”“语言智慧”方面,有意识地领悟一点“东方的隐含”美学取向。寓言,显然正是一种善用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自问自答形式游戏的文体,充满极有意思的“对话谋略”的微寓言,不失为一种践行东方美学的儿童文学写作范式。

“说话”,也是一种中国智慧。

2024-03-11 □班 马 ——探读“微寓言”的东方美学意味 1 1 文艺报 content73818.html 1 特别有意思的“说话”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