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外国文艺

纪念英国诗人拜伦逝世200周年

重读《哀希腊》

□桑永海

拜伦肖像(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

让我们重新走近拜伦高贵的灵魂,重温曾经让一代又一代青年热血沸腾的《哀希腊》,重睹他短暂生命的万丈光华:那是一阕永恒的生命自由之歌,是来自时光深处的天鹅的绝唱。

乔治·戈登·拜伦,一个虽然跛足却万众赞羡的英国美男子,一个虽然孤独忧郁、特立独行、屡遭辱骂却英名盖世、震烁古今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从少年时代他就啜饮希腊文化的雨露,对古希腊的诗性生活和英雄主义充满了神往。希腊,是他游牧心灵的精神家园。21岁,他终于踏上了希腊土地,但梦幻中的诗意很快破灭了。看到当年斯巴达英雄的后代已经沦为土耳其的奴隶,拜伦心里在流血:啊,奥林匹斯山峰在哪里?雅典卫城在哪里?斯巴达的英魂啊,你在哪里?

这绵绵不尽的情思在拜伦心里激荡了10年。31岁时,他不得不离开祖国流亡他乡时,他对希腊的热爱,对人类正义的追求,对自由、独立的渴望,对法国大革命的向往,一齐在他心头交响。于是,在他那部史诗巨著《唐璜》第三章,拜伦借一个希腊行吟诗人的嘴,泣诉了一曲血泪交迸的诗篇《哀希腊》——

“希腊群岛啊,美丽的希腊群岛!”这开篇第一句就凌空起笔,气势飞扬,加上重复的咏叹,倾吐了诗人积蓄已久的希腊情怀。接着,歌颂了希腊辉煌的古代文明,唱出了神话中迷人的海岛和光照千古的太阳神阿波罗。随即,笔锋陡然一转,以苦难的现实为第一诗段作结:“永恒的太阳还把海岛镀成金,可是除了太阳,一切都已消沉!”(查良铮译)太阳依旧,但希腊已沦为奴隶之邦!这样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为全诗定下了悲愤呼号的基调。

对希腊,拜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诗人重笔描画了希腊历史上反抗侵略的伟大战绩,激发人们为反抗土耳其、争取独立自由而战。公元前480年,波斯大举入侵,斯巴达勇士三百人困守温泉关,全部为国捐躯。温泉关也就成为希腊民族勇武精神之象征。诗人以他独擅的抒情性议论的笔调写道:“缅怀往昔,只流泪,只羞惭?我们的祖先却热血喷流!大地啊!从你怀抱里送还斯巴达英雄好汉的零头!三百个勇士给三个就够,重演一次温泉关战斗!”(杨德豫译)读拜伦其诗,仍然如歌哭,如战叫,如海啸,撼动心魄!

欧洲有一个传说,天鹅将死,都要唱出最美的歌。最后一个诗节,拜伦把自己比作行将死去的天鹅,把全诗推向了高潮:

让我登上苏纽姆石崖,

那里只剩下我们低声应答;

让我像天鹅,在死前歌唱:

亡国奴的乡土不是我邦家——

把萨摩斯酒杯摔碎在脚下!

——杨德豫 译

看吧!诗人登上了海岬尖端,那里天苍苍海茫茫,只有诗人伫立在凌空峭岩上。他面对爱琴海的波涛倾诉心灵的誓语:让我像天鹅,在死前吐出一颗心来歌唱——起来,希腊男儿!为自由和独立视死如归!把装满迷魂汤的酒杯,全都摔碎!大诗人拜伦也不会料到吧?他31岁写下的《哀希腊》,成为他36岁赴汤蹈火献身希腊革命事业的光辉预言和佐证!

作为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诗潮的代表人物,拜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英名,毫无疑问,是会永垂不朽的。但正如鲁迅所说,拜伦与众不同,他是一个“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摩罗诗人”。他不但要用自己的心灵书写文学的诗,他还要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去书写人生的诗。于是,35岁的拜伦勋爵决心投笔请缨,他卖掉了祖上传给他的遗产捐献革命,到希腊去,到抗击侵略者的前线去。

1824年4月19日黄昏,拜伦病逝,时年36岁。那时,天忽然昏暗下来,惊雷震响,大雨倾盆,不远的湖上,昏暗中闪着可怕的电光。战士和牧民对天高呼:“我们的总司令拜伦死了!”希腊全国举哀为拜伦国葬,亲王主持,鸣礼炮37响。

拜伦之死立即震动了欧罗巴。英国在悲悼拜伦的时候,对希腊革命的同情像怒潮一样高涨起来。法国大作家雨果撰长文致哀,说拜伦是继拿破仑之后欧洲又一个最伟大的人物死去了。德国大诗人歌德在他的巨著《浮士德》中,为拜伦补写了感人的专章《哀歌》。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写下了他的名作《致大海》,痛悼拜伦:“喧腾起来吧,激荡起阴恶的天气吧!哦,大海,他曾经是你的歌者。”

而今,拜伦逝去200年了,从我少年时代初读《哀希腊》到今也已60多年了,世事经历了多少沧桑啊!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翻译了几篇拜伦诗作片段,掀起了这位英国大诗人在我国接受史的第一页。我们更不能忘记,1924年4月拜伦逝世百年之际,作家郑振铎、沈雁冰等人在《小说月报》纪念专号上撰文纪念伟大的诗人拜伦逝世100周年……斗转星移,世界变化太大太快。在太平年月,仰望历史的星空,犹能得见拜伦这样灿烂的星座,还有这样的星光穿越迷雾导引我们在大地上行走,还能闻听天鹅绝世的遗响,让我们的灵魂摆脱一点俗气和浊气,感受到精神的超越与高贵,我们虔诚地感念人类文化瑰宝永远的馈赠。

2024-04-08 □桑永海 纪念英国诗人拜伦逝世200周年 1 1 文艺报 content74147.html 1 重读《哀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