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艺术评论

从电视剧到民族歌剧,歌声传递《山海情》

□曹敬辉

民族歌剧《山海情》改编自同名现象级电视剧,由国家大剧院与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联合出品,故事立足现实,从平民视角切入,以纪实性的风格表现了上世纪90年代宁夏西海固人民搬迁至银川近郊永宁县,完成脱贫攻坚的伟大史诗。该剧也受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的大力支持,在改编方面力求保持原著故事主线和观众所熟悉的人物,并融入宁夏“花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美旋律。

从该剧的创作动力与时代背景来看,歌剧《山海情》以基层干部马得福为主角,通过他所负责的移民搬迁和脱贫攻坚的基层工作串联起了西海固人民的脱贫奋斗史,书写了当代的脱贫故事。事实上,电视剧《山海情》的成功为民族歌剧的创作注入了强劲动力,立足于人民生活、抒发民族情感则是创作的根基。

该剧在改编过程中,对叙事手法与故事结构铺排方式进行大胆探索,时间跨度涵盖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并分成上半场和下半场,将戏剧冲突集中在四个关键场景,分别是涌泉村吊庄移民动员、移民途中遭遇沙尘暴、争取供电以及闽宁村村民研究致富方法和涌泉村整村搬迁动员,并通过主角基层干部马得福串联起这四幕情景,凸显了移民工作和创业致富的艰辛过程。

上半场,故事主要展现西海固地区民众在“吊庄移民”政策的引导下,从南部干旱山区迁徙至黄河灌区的艰难过程。马得福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既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又要切实从当地民众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未来生活的问题。西海固当地生活环境恶劣,正如马得福歌中所唱:“天上不飞雀,地上不长草,风吹砂砾满地跑”“高高低低我向前冲,要踏出一个平坦坦。”这不仅反映了马得福的心声,更代表了整个西北地区劳动者的心境。这种平民视角下的写作手法,使得观众更能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体验到劳动者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奋斗。

下半场,故事着重描绘了马得福与福建援宁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情节。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劳务输出、招商引资等相关举措的实施,为西海固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马得福和援宁团队的合作不仅使得西海固地区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更让闽宁镇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美好新家园。

歌剧不仅塑造了马得福这样为人民谋福利的基层干部,也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来自福建援宁的干部副县长陈金山、农科专家凌一农、姑娘水花、得福弟弟得宝、村民李大有等身处脱贫攻坚历程中的人物群像。

平民视角书写脱贫攻坚的叙事方式,有助于观众更加贴近真实的扶贫历程。观众通过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对扶贫工作的认知与理解,强化了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认同。

该剧通过独唱、合唱配合舞台空间多重建构等艺术手法,巧妙地展现了民众在大时代中的真实情感和精神追求。比如开场曲《苦瘠甲天下》中,就通过混声合唱构建了一种诗意而庄重的戏剧仪式感。合唱演员们在舞台中心集结,与背景融为一体,演唱着“苦瘠甲天下,十年九干旱”的歌词,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情感体验。而在第三幕中,同一首歌曲的混声合唱再次作为背景声出现,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不仅帮助观众回忆起涌泉村的生活场景,还加强了前后情感的联系。而独唱则更凸显了人物的内在情绪变化和精神追求,比如马得福的《圪梁梁上喊苍天》和陈金山的《走遍西北的山》等唱段,不仅唱词立足当地现实情况,而且融合了人物内在情感与外在行动追求。

观众还可以通过剧中唱段感受到当地青年干部的昂扬斗志,领略到闽宁情深和家国情怀。尤其是二人合唱《海风吹向贺兰山》更是充满张力,展现了人性之美和建设者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该剧还通过凸显宁夏地区典型代表“花儿”和福建音乐元素的组合运用,来突出故事和人物的地域性特征。主创秉承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创作理念,通过带有鲜明地域性风格的音乐,较好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烘托了舞台整体氛围,强化了该剧的真实性。

为了将人物群像与场景氛围更好融合,该剧在舞美方面生动呈现了宁夏地域元素,以符合当代审美的舞台设计体现出西北地区真实的自然风貌和天高地阔的戈壁气质,通过数字影像和写意化的实景组合的方式,展现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并通过影像背景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内容。这样不仅可以配合人物表演完成不同人物情感的表达,而且能够强化舞台整体气氛。比如宁夏姑娘们首次离开家乡来到远隔数千公里的福建务工,正是通过实景舞台的变化,强化了姑娘们背井离乡的艰辛、对故土的依恋不舍以及对新环境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憧憬。

但是,该剧也在情节架构与叙事节奏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为了完成对原有文本的整体故事线的保留,该剧在情节架构上虽然完成了从民众不愿离开故土到最终完成移民并建设经济区脱贫成功艰难过程,但是缺少对每一段情节的细节支撑,舞台整体叙事节奏过快。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物性格成长转变的突兀和故事片段的展示性功能过强等问题。另一方面,虽然舞台空间架构采用了实景与数字影像的组合,但是过度写意化的实景架构消解了故事本身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相融合的空间特点。一旦缺少人物表演和唱段具体内容的配合,则很容易让观众陷入一种场景空间与故事情节博弈的关系中。同时,数字影像的过度运用,虽然增强了舞台的视觉冲击力,但也削弱了观众对情节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核的体验和沉浸,完全被视觉奇观所控制。因此,如若该剧能在情节铺排的精简性和戏剧的连贯度上再多下一些功夫,则会呈现更好的效果。瑕不掩瑜,该剧仍然是现实主义题材民族歌剧创作中的先锋。

(作者系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二级编剧)

2024-04-19 □曹敬辉 1 1 文艺报 content74309.html 1 从电视剧到民族歌剧,歌声传递《山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