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经典作家

对人民的忠诚与爱 贯穿生命始终

——我眼中的梁斌

□宋安娜

梁斌出生于1914年,逝世于1996年,享年82岁。他是杰出的人民作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当代文学巨匠和著名书画艺术家,梁斌精神和其文学艺术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世纪80年代,梁斌先生从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省文联主席任上离休。他是1927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中共中央正式下达文件,梁斌同志以正部级离职休养。有关部门征求他的意见,房子、车子、秘书如何安排,他说,一概不要,只要我看病的时候派个车能送我到医院就行了。

梁斌殚精竭虑创作出《红旗谱》后,身体一直不好,多次入院治疗。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晚年几次闹悬。1988年,有一天,他参加老画家的书画聚会,心脏病突发。老朋友劝他,赶紧向有关部门要汽车,他说,他们太忙。他请人打电话通知他的女儿,用自行车推着他,步行十几里路,将他送到医院急诊。接诊的大夫说,再晚来一会儿就没救了。家属禁不住后怕,而梁斌从此次病危得到启发,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手稿,亲自穿针引线,像乡村小学生缝作业本那样,将手稿一本本缝制起来。

梁斌说过,手稿是从作家身上掉下来的肉。一位西班牙收藏者看中了梁斌的手稿,找上门来想购买《红旗谱》手稿。送走西班牙收藏者,梁老笑容满面。孩子们问他笑什么,他反问道:“你们猜猜,开价多少?”孩子们说:“10万人民币。”梁老大笑道:“10万美金!”笑过了,他将手一挥,说:“10万美金我也不卖!我的手稿属于人民!”后来,梁斌果然将全部手稿捐献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事后,老人家亲口对我说,现代文学馆来人取走时,他特意与自己的手稿合影,全部手稿摞起来,比他的人还高。

梁斌先生最后一次入住医院治疗是1994年。那一次他住了2年。经天津市总医院的大夫、护士精心治疗和护理,他的病情稳定下来。他叫人在病房里支起画案,重新挥毫作画。梁斌的画作,被誉为红色文人画。他在蠡县高小曾接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绘画基础扎实。他的书画题材与他的革命生涯息息相关。北方农村的瓜棚豆架、白洋淀的映日荷花、太行山的嶙峋山姿、武汉江边的清秀风光,都是他百画不厌、推陈出新的绘画题材。他画荷花荷叶,水墨淋漓,一花一叶见白洋淀浩渺云烟;他画枇杷葫芦,果实丰满,枝枝蔓蔓缠绕着乡土气息;他的焦墨山水更独树一帜,千里太行一派荡荡长风。

文学家能书善画,古来有之,历代都有佳作流传,形成文人画。文人画不拘泥于师承与技法,讲求感情和兴会,捕捉事物最感动自己的特征,抒写胸中最激动自己的感情。但古来文人又多怀才不遇,将满腔不平怨愤倾泻于三尺熟宣,所以文人画多高古荒寒之气。梁斌的画,画的是他的革命生涯,抒发的是他崇高的信仰。他一改古代文人画风,不论字与画,均大气磅礴,激情满纸,看了令人精神振奋。

梁斌一生创作了8000多幅书画作品,其中3000多幅毁于“文革”之火,余下的5000多幅大部分收藏于故友新朋、普通民众手中。

黄胄与梁斌是同族兄弟,黄胄在国画领域俨然大家。两兄弟谈笑之间,梁斌常说:“黄画不如梁画”;黄胄为《梁斌画选》作序,坦言道:“梁斌的画和文学创作一样,充满激情和希望。看过他的画的人,都认为散发着新时代的书卷气,表现意象凝重厚机。梁斌说,他的画比我的画好,就这一点说,我是同意的。”

听说梁斌先生在病房支起画案,慕名来索画的不少,梁老感谢医护人员的辛劳,每有得意之作,也欣然赠送。他在这期间创作了不少精品,但毕竟是久病且高龄的老人,画作断断续续。

1996年4月,梁斌先生一连几日不适,体力下降,提起笔来手颤不止,他已经许久不动画笔了。一天清早,他忽然说很想画画,叫人铺开宣纸,一气画了三个多小时,画出一组四扇屏:梅花、牡丹、枇杷、樱桃。花朵生机盎然,果实丰硕繁多,洋溢着生命的蓬勃和收获的喜悦。大家看了,都暗暗称奇,说这哪像一位久病老人的画作,简直就是出自血气方刚年轻人之手嘛!由此,人们还私下里庆幸,期待他终会战胜病魔,慢慢康复起来。谁也没有想到,两个月之后,他便与世长辞了。

梁斌先生的书法绝笔,是“梁庄小学教学楼”七个字,那是他为家乡河北省蠡县梁庄村的小学题写的匾额。这座小学,是他个人捐款50万元建起来的。这是一笔“秘密”捐款,全部现金连梁老的家人都不知情。那时他还没有住院,老家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小学的校长来了,诉说学校的难处。梁老说,再难不能难了孩子读书。过了一些日子,他把书记和校长叫到天津,当头对面交给他们一个提包,里边装着50万元现金,说:“盖吧,给孩子们盖一所最好的小学校”。他还嘱咐那位书记,别告诉孩子50万元是他个人捐的,告诉他们学校是县委、县政府为孩子们建的,让孩子们感谢县委、县政府。

以我对梁老的了解,要想搞到50万元,他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找老战友、老同事批款,他1927年参加革命,长期在冀中工作,战友、故旧不在少数,其中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也不在少数,他出面为乡村的孩子们说一句话,问题应该不难解决。第二个办法简单,便是自己拿出钱来。但梁斌身边没有这么多钱。几十年来,他的生活由夫人散帼英照料,年轻时从不称油打醋,老了更加不问家庭琐事。一个没有购买使命的人,要钱何用?但他需要50万元。

大约10年之后,梁斌的家人才对这笔巨款的来历有了片段回忆。原来,有一段时间,家人经常见他携画外出,将他几十年来珍藏的名人字画,卷一卷就拿走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家人无意间发现了一张卖画的单据,款项很大,问他,他将手一摇,说:“你们别管,我有用。”家人只知道他在卖画,想做一件自己的事情,就没人再问起,包括数字和用项,这之后就发生了一提包装了50万元现金的事情。

在梁庄,流传着许多梁斌关心家乡百姓的故事。梁喜来患羊角风,四处求医不治,梁斌把他接到天津,请了名医调治,回乡后,梁斌又一次次买药,亲自包裹好邮寄回去,直至他的病痊愈。3年困难时期,梁斌生活也不宽裕,但他得知梁振兴家生活艰难,袁营家缺衣少被,便多次给梁振兴寄钱,还给袁营家寄去了棉被。1988年,梁斌托人将一台电视机和一批图书送到村里,在村办小学开辟了“梁黄”阅览室,鼓励乡亲们读书。

梁斌先生捐出的50万巨款结出了果实,1996年5月,新的梁庄小学竣工了。那是梁庄村里最美丽的建筑。两层高的教学楼坐北朝南,楼体向东西两侧伸展,恰似一个正做着广播体操的小学生,在阳光下尽情地张开他的双臂。教学楼的中部设置了一座弧形过厅,采光充分,厅堂里阳光灿烂,灿烂的光芒将琅琅读书声熨烫出绸缎般的质感。

此时,梁斌先生已经入住医院并两次病危又转缓。听到梁庄小学落成的消息,梁老欣慰地笑了。6月6日,应乡亲们之邀,梁老终于又挥毫运笔,高兴地题写了匾额“梁庄小学教学楼”7个大字。1996年6月20日,梁斌先生与世长辞。这日子与他为梁庄小学题匾只隔14天。

2004年我曾去梁斌先生的故乡河北省蠡县梁庄采访。村里的乡亲告诉我,近年来,有30多名农民子弟考上了大学。一位以书画艺术之精粹著称的作家、艺术家,他的书法绝笔不是恢宏的长卷,也不是精美的小品,而是一座乡村小学教学楼的匾额。梁斌先生用他的一生印证了他的话:“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永远忘不了农民父老在几十年的战斗生活中对我的影响和教育。不能忘记八年民族解放战争中,广大农民父老不怕牺牲他们的身家性命,献出他们的一切;不能忘记吃了他们多少小米;不能忘记坐了他们多少渔船;不能忘记睡了他们多少热炕头;更不能忘记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八路军将士。没有他们对我的教育,肯定没有我这个梁斌”。

也许梁斌先生对自己的生命极限已经有所预感。在他离世两个月前,在画了梅花、牡丹、枇杷、樱桃四扇屏之后,他余兴尚浓,意犹未尽,又大笔一挥,写下一幅条幅:“一华落地来,满天星斗日。”写这幅条幅时,他的手一丝不颤,运笔刚劲有力。这幅条幅成了他书法的峰巅之作,与花朵生机盎然,果实丰硕繁多的梅花、牡丹、枇杷、樱桃四扇屏,相映生辉。盛开的梅花、牡丹象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枇杷、樱桃象征改革开放硕果累累,满天星斗象征人民光辉的未来。然而“一华落地来”,此时梁斌先生已经预知了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他却创作出这样的书与画。梁斌先生将他对人民的忠诚与爱,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

(作者系作家,曾任天津日报社文艺部主任、高级编辑)

2024-04-26 ——我眼中的梁斌 1 1 文艺报 content74412.html 1 对人民的忠诚与爱 贯穿生命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