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推动新时代儿歌创作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 徐健 教鹤然) 少年儿童是未来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为推动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新时代优秀儿歌创作传播的发展繁荣,5月14日,由中国作协主办,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诗刊》社、《文艺报》社承办的推动新时代儿歌创作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宣部文艺局艺术处处长吕振到会指导。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以视频形式发言。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高洪波,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原主席海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曹文轩,方卫平、张晓楠、白冰、孙云晓、陈晖、薛卫民、蓝蓝、蒋一谈、张战、杨启舫、刘晓晔、胡阳、小雨姐姐等十余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研究专家、词作家、阅读推广人以及一线教师参会研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诗刊》社主编李少君、《文艺报》社副总编辑刘颋、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纳杨等承办方代表。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主持。

李敬泽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成长成才。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承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高度,认真研究新时代儿歌创作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尊重儿歌的创作特点和规律,深刻认识儿歌在少年儿童精神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以更多更好的儿歌作品不断满足孩子们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文化需要。他特别谈到,在互联网时代和新的教育条件影响下,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要深入研究儿歌的传统传播和现代传播之间的差异,让好的儿歌传得开、留得住。当下,全力以赴为了孩子推进新时代儿歌的创作传播需要汇集多方合力,希望儿童文学作家、研究者、出版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更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去推动儿歌创作传播的发展繁荣。

施战军认为,儿歌是儿童文艺门类中一种特殊的综合艺术形式,兼具文学性、音乐性和教育性。儿歌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影响很大,倡导健康的新时代儿歌是非常必要的。如今,口耳相传的传统儿歌传播环境已经出现变化,需要深入细致研究把握孩子们的身心处境和接受特点,从文学角度精准助力优秀新儿歌的创作和传播,充分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儿歌传播方式,搭建适合他们的平台,让美趣结合的好儿歌流传开来,应是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邓凯谈到,孩子们有着有限的认知和无限的想象,好的儿歌是他们最早的文学启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感受能力,也能影响孩子的性格、气质,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精神品位。“灰色童谣”的粗俗化、成人化倾向,有可能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负面影响,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中国有着收集民间童谣的悠久传统。1918年,以刘半农、周作人、钱玄同为代表的北京大学研究所教师向全国发起征集近世歌谣的简章,“北大歌谣研究会”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儿童歌谣。随后,以鲁迅、叶圣陶、丰子恺为代表的现代作家,开始从事儿歌创作和儿歌研究。曹文轩认为,在图书还没有成为普及性阅读媒介之前,口口相传的童谣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学、伦理学、美学、科学的教科书式的无形文本。儿歌是“蒙学”的教材,是与儿童的游戏精神最为契合的一种文体。从前“群相习,代相传”的儿歌大都是民间创作,在传播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现在的儿歌大都是作家创作,更讲求文学性、诗意和审美功能。当我们的创作不能满足儿童需求或不够重视儿童成长的时候,儿歌的“民间创作”就会自然开始滋长起来。

金波在发言中特别谈到儿歌和童谣的区分,他认为,童谣是民间流传、没有固定作者的,儿歌则是由作家创作的。自五四时期至今,关于儿歌的创作与研究已百年有余,传统从未间断。小儿歌是大文学、大文化,是文学启蒙、民俗文化、民间娱乐、游戏精神的重要载体。近年间的儿歌创作比较冷落,作家作品少,理论研究不够,重要奖项缺位。繁荣新时代儿歌创作,既要给孩子们提供好的儿歌作品,也要加强儿歌理论研究,鼓励孩子们勇于创作,从审美高度帮助他们分析辨别“灰色童谣”,引导他们涵养良好的品格。

高洪波非常赞同金波关于童谣和儿歌概念的界定,他谈到,儿歌是幼儿的游戏,有着情感传递的功能,与儿童心理生理成长规律关系密切,有益于孩子们的心智养成,能够强化他们对本民族语言的习得,对幼儿头脑和智力开发都很有帮助。“灰色童谣”流传已久,我们应该深入到孩子们中间,有意识地研究其产生的背景,以“疏”代“堵”,循序渐进地用优质童谣作品去替换它们,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海飞谈到,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和出版人肩负着帮助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与责任担当。儿童文学是大文学,儿童出版是大出版。有前途的国家、有希望的民族应该重视儿童的精神食粮,新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创作更多更好的新儿歌作品。

“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童时习之,可为终身体认。” 新时代的儿歌既有对优秀传统的承续,也存在着很多困境与难题。与会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出版人和一线教师围绕新时代儿歌创作的历史、现状和问题,新时代儿歌的传播特点与难点,新时代儿童的心理变化和审美取向及其与儿歌的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大家普遍认为,儿歌创作虽然比较繁荣,但目前仍缺乏高质量的儿歌作品,少有与新时代特征相匹配的儿歌经典出现。新时代呼唤更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投入儿歌创作,呼唤儿童文学理论评论家潜心研究儿歌理论和艺术规律,呼唤童书出版人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抓好作品质量,在传播上进行更有效的高质量宣传推广。大家呼吁文学界、教育界、音乐界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出契合新时代精神、深受幼儿儿童喜爱,能够广泛传唱传诵的优秀儿歌作品。

2024-05-15 1 1 文艺报 content74572.html 1 推动新时代儿歌创作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