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艺术评论

流连台上数十载,再读已是诗中人

——记电视节目《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的“古今对谈”

□濮存昕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岁月长河中,李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巅峰。没有李白,中国人的生活将失去多少浪漫与恢弘。在话剧舞台上诠释诗仙三十载,我常说:“我在塑造李白,李白也在塑造我”,扮演李白的经历滋养了我的生命,我同样会把自己的心路历程“移植”到角色身上,常演常新,每次再演总会有新的解读。因此,当接到《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的邀请,以“开卷人”身份在节目中入画《黄流巨津图》页演绎画家陈洪绶,“身处”画中黄河岸边朗诵李白名篇《将进酒》,我欣然应允。因为唐人写黄河者,以李白最为突出,他笔下的黄河像一首跌宕起伏的咏叹调,铿锵有力,意象宏大,朗朗上口。而我亦好奇哪位画家笔下,什么样的黄河画卷,可以与《将进酒》诗画唱和,碰撞出无限的诗意空间。这段新鲜的“开卷人”体验,又将在今后对于诗人的演绎中,为我带来怎样的灵感火花。

我与李白真正结缘,始于1991年首演同名话剧。从38岁演李白要努力去找60岁的感觉,到如今已近古稀、历经世事,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我不断揣摩李白的人生,不断感悟和融入李白的角色,有过青涩、慢慢自如。不过无论处于人生的何种阶段,我一直在捕捉李白的真,那种不管对错都要的真。诗来自人,诗也指向人,这股生命直接爆发出来的力量,贯穿于李白的诗歌创作始终。虽经历仕途浮沉,但李白与高适、杜甫、岑勋、丹丘、贺知章等在黄河对饮,《将进酒》依然如黄河奔流倾泻而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句中的快意淋漓、昂扬自在,让这首诗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我的人生之诗,无论最初演绎他的满腔悲愤,还是现在演绎他的返璞归真,通过对这首诗的不断揣摩,我自己的人生也在慢慢地走向李白,有了几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状态。

虽已朗诵了不知多少遍《将进酒》,但这次在总台《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中的演绎,对于我仍是一次挑战:以画家陈洪绶的身份,在黄河岸边一咏三叹“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是诗仙,一如天马行空的谪仙人,写就《将进酒》时飘着淡淡的微醺;但如果换作画家陈洪绶呢?历史上记载其本人曾经两渡黄河,有感于黄河的雄伟,目识心记,绘就此图。正如每一段不同的经历,脱口而出的锦绣诗文,都让人心生触动,诗如此,画亦如此。画家在黄河边看到了什么,才能画下这样的一幅作品?我开始了创作前的反向思考。《黄流巨津图》页尺幅不大,九曲黄河,上下万里,画家却选择了其中一个渡口作为描绘对象,于有限中见无限。滚滚黄河,波涛汹涌,让人心生渺沧海之一粟的豁达;惊涛骇浪之间,数只帆船破浪而行,更是黄河船夫不惧风雨、斩浪向前的精神写照。在以自然为主题的绘画中,情绪往往是主题的本质。我在朗诵时,也有意注入了从落寞、沉思到豁然开朗的心流变化过程,强化了这种由画面所传递出的视觉层次效果。

李白和陈洪绶,是不同的时间坐标轴上两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星辰,原本并没有交集,但《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的这段开卷演绎,却让我在这首唐代的诗和这幅明代的画之间找寻到一种情感共鸣。《将进酒》作于李白仕途遇挫之际,《黄流巨津图》页绘于陈洪绶颠沛流离的中年时期,两人均身处逆境,但所创作出的作品,却不约而同有着如黄河之水般奔腾激荡的时代力量与潇洒广阔的人生豪情。我忍不住会去遥想当年,他们在黄河岸边驻足、起兴、寄情,从滚滚不息的黄河水中收获到怎样的鼓舞和慰藉,这些充满生命张力的诗画作品,或许就是不言自明的答案。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诗与画本就是中国人精神风骨与审美旨趣的重要依托。一泓浓郁的诗意、一抹深邃的画笔,当诗画合璧,在《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中自然相融,一种连接古今的诗画意境奔涌而来。我相信,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幽暗曲折,他们的内心总有一束光,牵引着他们走出沉浮境遇。这束光又跨越历史山海,通过节目投射到我们心中、唤起我们的共鸣。我们每个人一生中,也定会在某个时刻与他们相遇,读懂他的诗句,理解他的画意。“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不管个体的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有多少差别,但万象归一,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可能都流淌着一条“江河”。或许是地理意义上的、精神世界里的、文化体系中的……

一个人对李白三十余年的热爱,是润物无声的涓涓细流,但有机会参与这一档大型文化节目,汇入澎湃不息的文化长河,塑陈洪绶之形,颂李白之诗,于我,既是一次诗人与画家的高手“过招”,也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身为一名戏剧工作者,我深知,无论是站在舞台、戏台还是通过荧屏银幕,演员面对的都是人民。没有对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的敬畏、对专业的赤诚,是演不出角色的真实感、走不进观众内心的,文化节目创作亦同样需要这样的赤子心。我在总台《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的舞台上,感受到了与众多守护者、传承者、创新者于精神家园同频共振的畅快,这让我相信今天的受众同样能够通过歌舞诗画的沉浸体验,沿江河脉络,接近美、欣赏美,在一场场美学与人文思想的探索之旅中有所收获,学习古人治国理政的爱国情怀、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超越时空的文化价值。我更期待后续节目,去挖掘更多古典诗画中记载的江河文化宝藏,从而描绘出千姿百态的江河意象,讲述好深沉厚重的江河内涵,传承好历久弥新的江河精神。

(作者系北京人艺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

2024-06-07 ——记电视节目《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的“古今对谈” 1 1 文艺报 content74878.html 1 流连台上数十载,再读已是诗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