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凤凰书评

封存千年的北朝墓葬,开启了解历史的门窗

□罗 克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数字图)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汪万福、武光文、赵林毅等著,文物出版社,2016年12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了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壁画墓就是其中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我国的古墓葬分布很广,历年来发掘出土了大量历史价值较高的珍贵文物,尤其是墓葬壁画,这是探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社会阶层之间埋葬习俗以及所属时代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

目前我国已经发掘的自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壁画墓有300多座。受自然环境、保存条件、保护技术等因素制约,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对于发掘清理的壁画墓,主要采取封存回填式保护。20世纪70至80年代,在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吉林等多个省份都开展了较多古墓考古发掘工作,大多采取对壁画揭取搬迁进行异地保护的方式。这种回填或搬迁异地的保护措施,使大量出土珍贵壁画得到了抢救性保护,但遗产本身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技术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保护理念的不断更新,使壁画墓保护进入到探索原址保护发展的新阶段,并取得一定成效。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处,“它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南北朝时期壁画墓,彩绘壁画保存完整,气势恢宏壮观,形象生动写实,色彩斑斓如新,画家对造型的把握,对色彩和线条的控制运用令人惊叹,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古墓葬壁画遗址的原址保护至今仍是个世界难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控制不力、地下水作用和结构性破坏等,影响因素多,保护管理难。能做到良好的长期保存,又能长久对外开放展示的案例,少之又少。相反,保护失败的教训却不少,日本的高松冢墓就是一例。尤其在南方高温、潮湿多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埋藏在地下的古墓葬环境,对壁画的保存十分不利,会造成壁画的浸泡、塌落、酥碱、空鼓、起甲等多种病害。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选择拆迁异地保存,原址回填。就徐显秀墓而言,在制约其原址保护的诸多因素中,解决墓室结构稳定和控制环境是其中的关键,对于墓葬壁画活动性破坏源的控制和根除尤为重要,对墓葬本身的结构形变、墓道和墓室的结构失稳,甚至坍塌区域的控制修缮是从宏观上保全墓葬壁画的重要途径。基于上述考量,借鉴前人在墓葬壁画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研究团队从对徐显秀墓及其壁画价值认知开始,就墓葬所处地质环境特征、气候条件、土壤特性与水分状况、墓室结构的稳定性、墓道锚固、壁画保护修复、环境监测与控制等多角度出发,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墓葬及其壁画,并总结出一套适合墓室壁画原址保护的程序和技术方法。徐显秀墓虽然地处北方,但甬道与墓室壁画以砖墙为载体,上抹1至2厘米的白灰地仗层便制作壁画,而墓道、过洞、天井的壁画是在土墙上刷白灰水,在厚度仅1毫米的白灰层上直接作画,由此可见其保护的难度。以敦煌研究院为首的保护修复技术团队在保护修复工程中,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及真实性、完整性等原则,经过反复试验、论证和多角度、多层面研究,对墓葬存在的沉降、变形等问题,壁画的起甲、空鼓、龟裂、颜料粉化、酥碱、植物根系破坏、鼠穴及生物危害等诸方面病害,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加固材料方面,通过筛选研究,选用低黏度、黏性适宜、无眩光、无变色、耐老化、透气性好并具有兼容性、可再处理性的优质材料。历时两年4个月的维修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工艺成熟,技术参数翔实,资料记录完整,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相关成果的编辑出版。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一书针对徐显秀墓壁画原址保护面临的诸多问题,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为指导,在全面评估保存现状及其价值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徐显秀墓原址保护尤其是墓葬赋存环境、墓室结构稳定性和壁画病害特征等因素间的关联性。全书通过对徐显秀墓文物价值的认知、墓葬环境研究、壁画制作材料与工艺研究、壁画病害机理研究、修复材料与加固工艺筛选、墓室结构失稳研究、墓道土体锚固与裂隙注浆、植物根系对墓室结构影响及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系列研究和现场试验,形成了徐显秀墓的保护研究方法和保护技术。

该书集中体现了文物保护工程中科学研究贯穿于工程实践全过程的重要特点,为实现重要墓葬壁画原址保护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拓展了同类遗址保护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有利于提升我国墓室壁画保护技术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可供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生物、土壤和结构工程等领域的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参考。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还有多方面的因素,从墓葬开始考古发掘到实施原址保护的过程中,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科研机构都参与研究、评估和试验、保护工作,各级领导与专家多次亲临现场,解决困难与问题,使整个工程得以顺利推进。“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田野考古奖”等称号的取得,都是专家们齐心合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该书在全面评估徐显秀墓壁画价值的基础上,系统介绍国外在壁画墓原址保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同时,凸显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工作者在古墓葬原址保护理论体系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工程实践。可见,研究工作与保护工程的并驾齐驱甚至深度融合是此专著的主要特色,在文物保护现场发现问题,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问题,并通过工程措施解决问题,同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供其他保护工作者参考借鉴,这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而言将会是一个良性发展模式,值得效法。由于墓室类型与结构的多样性及保存环境的复杂性,本书仅仅是我们对徐显秀墓进行原址保护的研究探索和技术总结。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墓葬原址保护与展示开放的重要性与艰巨性,不能掉以轻心,要尽全力保护好这份珍贵遗产。

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们衷心希望能同国内外同行一道共同探讨壁画墓原址保护的有效途径,希望本书能得到专家同行的批评指正,便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以不断提升我国墓室壁画保护的整体水平。

2024-06-19 □罗 克 1 1 文艺报 content75060.html 1 封存千年的北朝墓葬,开启了解历史的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