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温暖的力量

——读《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七里甸纪事》

□罗戎平

董晨鹏长篇纪实文学《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七里甸纪事》(译林出版社2024年3月版)以真实的社区生活为蓝本,客观地抒写了江苏省镇江市七里甸社区工作者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民服务的最美身影,而“妈妈心婆婆嘴,跑不断媒婆的两条腿”虽是他们“自嘲”的话语,却成为了社区工作者们面对繁琐工作的形象概括。不断发生的困难需要克服,突如其来的事件需要处置,纷繁复杂的矛盾需要解决……它们既是社区居委会每天必须面对的,也是社区工作者们无法绕开的日常事务。

用“最后一公里”作为书名,意味着这是长途跋涉中的最后一段里程,也以此比喻社区工作者在处理一个个“疑难杂症”过程中最后的关键性举措。守望在最后的一公里,可见其坚定的信心、决心和耐心。该书以18个篇章讲述了社区工作者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塑造了以七里甸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小玉为主的一群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热心为民、勤奋工作的社区工作者形象。

社区是百姓赖以栖居的家园,是居民的生活区域,面对盘根错节的诸多问题,如:绿油油的小区草坪变成了各家各户的菜地,停车位紧缺导致私家车争夺地盘,大小不一的茅缸气味熏天,垃圾问题、监控问题、下水管道问题、物业收费问题等。这些都涉及到了小区的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也表现了社区基层治理在统筹推进中出现的难点和痛点,如何妥善及时地解决,不只是补齐短板、破解难题这么简单,而且要让社区居民真切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认为社区是社情民意集中体现的地方,它是城市的细胞,是居民各项生活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最后一公里的守望》贴近社区生活,书写了社区工作者们的无限大爱与真情,杨小玉、刘梅、刘妍、贾名扬、吉倩倩、老蔡、“红睡衣”、张奶奶、陈平的母亲等多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始终萦绕在我们脑海——

作品描写了准备办“低保”的老蔡和“红睡衣”的出乎意料的修养和品行。做人低调而刚强的老蔡、自我膨胀且强势的“红睡衣”,两厢形成了强烈比对。老蔡办“低保”实属无奈,“红睡衣”办“低保”想的是不能吃亏;老蔡中风不能说话但彰显着做人的骨气,“红睡衣”撒泼嚣张只剩下了蛮横之理。作为居民,社区的周画家在口罩无法落实的情况下想到的是居委会,老陈发烧生病无法去医院想到的是居委会,小夫妻俩抽水马桶堵塞无法解决想到的是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全力为残疾人陈平办理了“低保”、配送了彩电,帮助执意要住福利院的老吴办妥了全部手续,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组织理发师为物业和居民理发……这些细节让人体会到了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社区工作者们为建设新时代的美好社区而付出的辛勤努力。

《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以客观和真实为前提,以非虚构方式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它强调了对现实社会的介入与把握,体现了抨击丑恶、弘扬正气的特点。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事无巨细,《最后一公里的守望》向我们诠释了向美、向善、向真的力量,其日常琐碎背后的不同寻常,包蕴着昂扬鲜活的生命气息。社区工作者们心系居民的工作点滴,总是不经意间呈现在人们眼前,这种敬业精神可以用“弯道超越”来形容。“弯道超越”原是赛车场上的超车术语,2009年安徽省高考作文以《弯道超越》为命题,一时影响甚广,后来该提法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特殊名词被广泛采用于各个领域。

“弯道超越”,是“优秀赛车手”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以过人的胆识和技术在弯道上超车。本文中的“弯道”可理解为社区工作者破解诸多困难的关键点,也好似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最后一公里”。七里甸社区这些来自第一线的最平凡最普通的社区工作者,给人们留下的正是巾帼不让须眉精神、拼命三郎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和弯道超越精神。这些独特的精神价值,让董晨鹏的这本纪实文学作品才散发出了熠熠生辉的光芒。

(作者系江苏评论家)

2024-07-12 □罗戎平 ——读《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七里甸纪事》 1 1 文艺报 content75506.html 1 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