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网络文艺

活态描摹、日常呈现与温度书写

——乡土题材网络文学的创新表达

□李春萍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还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脱贫、扶贫、治贫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生动的案例故事,为推动乡土题材文学创作提供了鲜活的样本。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网络文学创作“异军突起”,然而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中的乡土题材作品仍存在一些短板:作品数量匮乏、读者接受度不高、IP转化率较低等。乡土题材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形成蓬勃的生态圈,缺乏创新表达和新的风格。

网络文学虽然拥有便捷的媒介与平台,其传播与推广更具优势,但还需要牢牢把握好创作方向,以精品化的质量进一步丰富乡土题材的创新表达。推动乡土题材网络文学的新发展,关键要从创作源头入手,兼顾故事性与文学性,不仅要保留网络文学本身的可读性,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以活态笔法展现乡村原貌,以日常表达扩大受众传播,以温度书写聚焦情感之变。

活态描摹,发掘乡村的多姿风貌

活态描摹,即用鲜活的笔法描写乡村,呈现乡村的变化,要为乡村注入灵魂,让其展现鲜活的生命力量。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成为乡土题材的经典之作,就是因为作品中的农村是有生命力的,既是青年理想的“出口”,又是故土之思的“入口”。反观乡土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虽偶有佳作,但有大部分作品还只停留在静态描绘,对乡村生活的描绘更多是平面化的,缺乏对乡村活力的捕捉。

展现乡村的原生态,不仅要写出乡村的自然与风情,还要写出乡村人民的精神与品格,以“一带多”的笔法触及乡村生态灵魂深处。如乡村振兴题材网络剧《在希望的田野上》,真实反映了贵州白果村脱贫致富道路,既有乡村面貌的还原,又有奋进精神的讴歌。四川网文作品《舞青春》既有青川县乡村生态的构建,又有村民团结共富的信念表达,作品还融入地域化的乡村书写,如对当地土特产黑木耳、竹荪、蘑菇的介绍。在“一带多”的逻辑引导下,这些作品形成了以乡村振兴带动人民幸福生活、推动乡风民情改善的多层文本叙述,描绘出生动的农村画卷,充满贴近农村与扎根大地的深情。

日常呈现,强化受众的共鸣体验

小说吸引读者、影视剧积累粉丝,无论以何种表现形式,要想扩大作品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关键是让读者及观众产生共鸣。“交互性”是网络文学比较突出的优势,作为通俗文学的代表,网络文学作品擅长于日常书写中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

网络作家五志的《春见秋实》主要描写了青年杨欣学成归来,和驻村书记春晓带领全村人种植、改良耙耙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故事。这部作品呈现了许多日常化的乡村画面:小孩子偷摘耙耙柑、村民们叽叽喳喳地开大会、摩的在村路上拉客……接地气的方言、生动的乡村场景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日常性,生动有趣,让读者在自然平易的语言风格中把握更加深刻的主题——产业创新引领乡村振兴。这种创新表达启示我们,乡土题材网络文学创作要聚焦农村与农民,摒弃俯瞰式或仰视化写作,深耕我国乡土文学的传统,在新时代的土壤中予以开掘,用新的故事、新的风格拓宽创作与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反映乡村振兴的深刻主题。

温度书写,回归人的情感本质

网络文学不仅要写事,还要写人,人的变化也是时代及社会的变化。因此,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回到人的真实表达,是网络文学不可或缺的情感维度。

罗晓的《大山里的青春》具有“温度书写”的特征,小说以支教为线索,歌颂青年的奉献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这种“温度书写”是网络文学创作可借鉴之处,特别是脱贫攻坚题材,要想扎根于人民,就要关注老百姓对惠民政策的情感及心理变化。又比如,根据阿耐的小说《大江东去》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在开播之际,就引发了一阵追剧“热潮”。《大江大河》保留了阿耐在创作中的“活态描摹”,在宏观层面较为完整地呈现出乡村改革浪潮的全貌,在微观层面又聚焦小我,写出了宋运辉、雷东宝等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冲突与人格蜕变。网络文学的乡村书写应该如《大山里的青春》《大江东去》那样找到创作与表达的突破口,把握精神扶贫的本质,关注贫困群众精神世界的变迁。

事实上,相较于其他网络文学类型,乡土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数量还比较匮乏,书写者在面对乡村世界时往往有一种微弱的无力感,但我们也要看到那抹照射在困境中的曙光。

《乡村画卷》《大江大河》《春华秋实》等作品记录乡村故事、反映乡村变化,《舞风者》《大山里的青春》《明月度关山》既有着深刻的现实观照,又有着真挚的情感表达……以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网络文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乡村之新变,歌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出了独特的美学追求。乡土题材的创作不会销声匿迹,相反,在新的契机、新的命题面前,乡土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将彰显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作者系四川省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干部)

2024-07-15 □李春萍 ——乡土题材网络文学的创新表达 1 1 文艺报 content75551.html 1 活态描摹、日常呈现与温度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