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凤凰书评

“发觉礼俗之本意,使荒诞古怪皆能明晰”

□王 鑫

《妖怪、妖怪学与天狗:中日思想的冲突与融合》,王鑫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3月

我对“妖怪”的兴趣,始于大学时期在系资料室的一次邂逅。彼时,我不经意间翻阅到一本老师刚从日本带回的插画版日本“鬼”文化书籍。当时,网络尚不发达,书籍获取也不似如今这般便利,此书是资料室中唯一一本介绍日本“鬼”文化的书籍。书中那个长着犄角、獠牙,身着虎皮裙、手持棒子的“鬼”的形象,彻底颠覆了我对“鬼”的传统认知。源自中国的日本“鬼”,为何与中国存在如此显著的差异?这个疑问在我心中长久萦绕,难以释怀。因此,硕士阶段我以此为课题进行了探索,但仍有诸多未解之谜。博士期间,“妖怪学”深深吸引了我,原来妖怪亦为一门学问,在日本拥有百年传承。尽管我在日本的动漫中频繁看到妖怪的形象,却未曾知晓这些形象与文化背后有着百年民俗学研究的支撑。直至我加入以时任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妖怪学博士”小松和彦教授领衔的日本妖怪学研究团队,聆听了来自日本、韩国、法国、美国等各国学者从民俗学、文学、历史学、图像学以及地理学等诸多视角的妖怪研究之后,方觉“妖怪学”竟是如此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是能够由各国学者展开跨文化跨学科研究的领域。

日本“妖怪学”鼻祖井上圆了为了消灭妖怪、破除迷信开创了这一领域,其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国清末民国初年民众启蒙、开启民智的道路。蔡元培将其妖怪学著作翻译引入中国,江绍原更是以此为基石开创了“迷信学”。就在日本的妖怪即将被“剿灭一空”之际,柳田国男重新发掘了它的价值,开始整理记录妖怪故事与传说,探寻妖怪的新价值,柳田认为它是唯一未被频繁舶来的更未被精妙之物所取代的东西,其中可以窥探平常人的人生观与信仰变迁。受柳田民俗学影响的周作人对“鬼”亦心怀偏爱,认为研究中国人的国民性应当将重点置于以“鬼”为核心的礼俗研究之上,因此处“可见中国民族的真心实意”,“贯古通今,明其变迁,比较内外,考其异同,于其中发觉礼俗之本意,使以往觉得荒诞古怪不可探究的仪式传说皆能明晰,人类文化之发展与其遗留之迹亦可知晓”。

日本的“妖怪”一词源自中国,而日本的“妖怪学”又反哺中国,这其间究竟历经了怎样的变迁?中日妖怪之间有着怎样的纠葛?怀揣这些疑问,我尝试从思想史的视角予以了解答。透过妖怪能够看到古代日本对中国思想的吸纳与改造,那个发源于儒家天命思想的妖怪在传入日本后被日本统治阶级进行了有益于统治势力延续的改造,剔除了威胁天皇统治的易姓革命部分。随着阴阳道的兴起,阴阳师与修验僧竞相角逐法术,越来越多的“妖怪”被缔造出来。中世之时,绘卷的出现令妖怪从幕后走到台前,其形象被越来越多的百姓大众所熟知。进入江户时期,原本那些令人胆寒的妖怪现身于浮世绘等大众文化中,成为大众娱乐的对象。

作为日本妖怪著名代表的天狗也时常出现在绘卷与浮世绘中,那个至今仍屹立在日本鞍马山下的巨大红脸长鼻子天狗像令人震撼。它为何与中国的天狗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两国间的天狗是否存在关联,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经历了何种演变?在从造型上难以将两者关联起来的情况下,我尝试从思想史视角探究了日本对中国天狗的接纳与改造。日本的天狗,其形象丰富多元、性质纷繁复杂,众说纷纭、难以定论。“天狗”一词由中国传入,最初见于《日本书纪》,和中国的天狗一样,是流星等星辰的称谓。然而,由于其易姓革命的危险性质,被日本断然抛弃,在接下来的200多年间杳无踪迹。平安时期再次登场的天狗其形象性格已截然不同,演变为妨碍佛法的“鸱鸟”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源于日本密教的发展和秘密修法的流行。台密为对抗东密的《六字经法》,将密教修法中常使用的结缚“天狐”“地狐”改为“天狗”“地狗”,并命名为“三类形”。鸱鸟形象则取自中国依据道教三尸信仰编撰的《青色大金刚药叉辟鬼魔法》一经。三尸信仰传入日本后与佛教相融合,青色大金刚药叉演化为青面金刚,如今在日本街头仍随处可见青面金刚像。日本鸱鸟形象的天狗正是在如此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与思想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虽然本书解开了部分谜团,但在妖怪这广袤无垠的世界中,仍有众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去探索。

小松和彦教授常说:“‘妖怪’恰似一面镜子,能够映射出古人精神世界的某一侧面。妖怪学能够弥补传统文化研究中缺失的部分,是构建日本文化论与日本人论的重要素材,是‘人之学’。现代的妖怪学既要以史学视角追根溯源,更要以人类学视角追问‘现在’‘为什么’。”即思考妖怪研究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在广袤无边的古代文化遗产中,“妖怪”宛如一颗独特且神秘的明珠,折射出古人心灵世界的深沉与繁复,见证了中日思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妖怪,作为古人想象中的超自然存在,其形象繁多,异彩纷呈,从面容狰狞恐怖的山魈鬼魅,到美丽迷人的狐仙花妖,每一个妖怪的背后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心理。通过妖怪学研究,我们能够更为深切地理解古人的内心世界,体悟他们的恐惧与渴望、信仰与智慧;通过各国妖怪的比较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外思想文化的互动,重现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的历史。在当今社会,“妖怪”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仍然值得我们去挖掘与珍视。妖怪学研究可以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发掘传统文化与固有信仰,能够丰富现代文艺创作,为文学、电影、动漫、游戏等提供充裕的素材和创意,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满足人们对未知和神秘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给人们带来娱乐和精神上的享受。

2024-08-19 □王 鑫 1 1 文艺报 content76014.html 1 “发觉礼俗之本意,使荒诞古怪皆能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