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伟
钟法权的报告文学《为珠峰测高的人们》讴歌“最美奋斗者”——国测一大队英雄群体,读罢深深为英雄们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举所感动。报告文学的魅力,在于能够真实记录时代的风云,直面描写生活的现场。所以,鲜明的时代感是报告文学的重要特征。而一部作品的时代感,则来自于作者通过扎实的采访、细致的观察、倾情的书写,对人物和故事的现场感再现。
成功运用现场感再现的手法,是《为珠峰测高的人们》这部作品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写出现场真实感,离不开作者扎实的采访。周立波曾说过,报告文学和特写要靠“调查研究来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情的经过、人物的真容、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观察越精微,场景越真实;采访越扎实,再现越生动。《为珠峰测高的人们》以为珠峰测高为主线,生动记录了国测一大队队员们勇攀珠峰、服务科考,勇闯生命禁区、报效国家的感人事迹。攀登珠峰的细节,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离不开作者扎实的采访工作。在本书的后记中,作者详细记述了2014年10月在青藏高原某兵站的采访经历,这些难忘的经历也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生活积淀。
面对大量的采访资料,如何确定作品的表现角度,往往考验一位作家的写作功力。《为珠峰测高的人们》一书的立意是写出国测一大队的英雄群像。作者将珠峰的险峻、攀登珠峰的重重困难作为背景,从而衬托出郁期青、任秀波、李国鹏等几代测绘队员勇于拼搏、牺牲奉献、淡泊名利、服务人民的精神境界。登顶珠峰后,作为测量工具的红色“觇标”,是作者捕捉到的核心异象。这个红色的“觇标”,也成为测量英雄们精神海拔的工具。全书中,作者用最重的笔墨写的是第三章《红色觇标立珠峰》。这一章,正是作者确定写作角度的“立意”之所在。“比珠峰更高的是红色觇标,比觇标更高的是测量队员们的信仰”是本书的写作立意,正如作者所言,“虽然专写珠峰的只有三章,但这三章的篇幅却超过全书的二分之一,攀登珠峰、为珠峰测高是全书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作者对写作对象认识越深刻,理解越到位,把握越准确,就越能找到最佳的表现角度,从而找到写作的立意和突破点。
《为珠峰测高的人们》一书的作者是一位军旅作家。“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纵观历史,军事文学始终以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为永恒主题,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在全社会汇聚起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强大正能量。本书作者钟法权正是很好地继承了军事文学的优良传统,以对党、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写出了测绘队员这个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我想,如果没有对英雄精神的书写,那么攀登珠峰、抵达南极,在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国测一大队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等等,也仅仅构成报告文学的背景。而只有发现了人物的精神,才会使人物产生立体感。作者为了衬托英雄的精神境界,还专门写了英雄们的妻子。本书第七章《半边天的奉献》,看似与主题并不太相关,却也是写作中的渲染之笔,对于刻画英雄人物的精神境界具有重要作用。对英雄的书写,最重要的是写出精神。正如作者在本书的“序”中所写,“珠峰的雄壮之美,也是他们攀登珠峰的崇高理想之美、挑战极限的勇敢之美和无私奉献的忘我之美。这些美既是一种意蕴,又是一种象征,还是一种追求,更是与珠峰共存于天地之间的人间大美”。写出英雄的精神之美,也就找到了书写英雄的准确“坐标”,这或许就是《为珠峰测高的人们》一书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
(作者系国防大学解放军文化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