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时光与大怪兽》是青年科幻作家阿缺中短篇科幻小说集新作,也延续着阿缺的写作风格:温柔细腻的语言文字,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带着悬疑色彩的情节,深厚浓郁的情感内核,极具时代特征的意象与元素,以及有意识的时空重构。这些风格要素形成了阿缺科幻文本独特的怀旧美学。
“怀旧”包含时空意义上的“重返”。《再见哆啦A梦》里,胡舟曾希望早点长大,逃离黏糊稠的童年,因为“童年缓慢得如一只暴晒下的蜗牛,永远到不了夏天的尽头”。而他逃离北京都市生活,与曾经梦想的一切割裂,回到故乡,熟悉的人群与场景使童年的回忆袭来,最珍贵的部分逐渐显现出轮廓:他和唐露一起看《哆啦A梦》的日子,是他情窦初开的时刻。
《最后的怪兽》中,邓弘兴对父亲的误解让他独自在异乡漂泊,直至父亲去世才重返故乡。他在故乡找到的不仅有回忆,还有父亲不曾提起的秘密和真相。零星的线索如散落的拼图,让他逐渐拼出真实而完整的父亲,也让修复的亲情重新包裹和治愈,他在迷失的人生旅途中重新认识了自己。
现代都市与小城故乡总存在时间流速的差异,城市生活的节奏快得让人看不清方向。但故乡好像永远是旧而缓慢的,它停在身后,随时等着你回去寻找自己。比如《爱,能否重来》中,陈灵守着记忆归零的男友李钻风,等待他慢慢恢复,她相信至尊宝会回到紫霞仙子身边。然而,他们的关系从情侣转变为亲子式的养育和依赖。陈灵想回到男友溺水之前挽回一切的发生,于是制造一切相似的场景,只为努力创造一条时间的回路,但毫厘的偏差都会形成命运巨大的分叉。重新成长的李钻风智力惊人,他的智慧超越了人类,在化解了外星高等智慧体对人类的威胁后,他放弃了人类的个体情感,追随外星高等智慧体去探寻宇宙的奥秘。
《去星辰燃烧的地方》也是关于成长与守护的故事。少女原本普通的暑假却因邻居陈约翰扑朔迷离的来历撕裂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隔膜。时空是一个看不见的巨弧,我们越是回到旧日,便越是接近未来。
作者将这些故事放置在特定的科幻场景中,在顺叙和倒叙的过程中,让人物不知不觉进入到现实以外的情境。比如,村里的神秘水域连通着时间闭环实验室,时间闭环实验室又连通着可以改变的过去。海中的巨兽带着克苏鲁的意向,代替父亲成为保护神般的存在,当它巨大的身躯出现在上海的江海交界处,怀旧的观照距离与科幻的观照距离叠加在一起,如一场真实的旧梦,呈现出令人战栗的美感。如果说人类个体间情感的流动性,是以自身的智力水平与认知水平为基础,那么超越的智慧生物便无法再满足于人类的红尘之爱,所以李钻风毅然去往宇宙深处,他既是回归自然探寻真理,也是放逐新生、追求永恒。旧爱与新生之间形成多维度的壁垒,故事也因此具备了逐渐趋向于宏大的走势。
在阿缺的笔下,《哆啦A梦》《奥特曼》《大话西游》《光环》这些经典的动漫、影视、游戏,其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威廉斯·雷蒙斯认为,文化是一种基于唯物主义之上的生活方式,情感结构指代某个历史条件下作家与其他人的共同特征,是社会基本组成中所有元素特有的生活结果。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情感结构,它的形成源自文化与环境影响下的个体感受与身份认同。经典动漫、影视和游戏作品,成为影响几代人成长的流行文化,构建出个体间共同情感经验的框架,最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符号。阿缺发掘了这些文化符号,并将它们作为科幻故事中唤醒读者与情感的认知支点。
情感结构诞生于经验与表达之间的鸿沟,具体到《爱、时光与大怪兽》这本书,则是“80后”“90后”共同的文化经验与情感经验,以及如何表达当下普遍性精神困境之间的鸿沟。阿缺以科幻的方式,建造了跨越这一鸿沟的桥梁。他的温情科幻故事,直面并凝视一种精神困境,尝试从往昔中去寻找、复盘那些具有确定性的珍贵情感与美好回忆。
(作者系科幻书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