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文学创作的根本

□张宏森

中国作家协会和国家民委在“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成功举办之际,共同组织召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目的就是为了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共商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大计。

民族文学工作既是文艺工作,也是民族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光辉指引。中国作协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焕发新气象、取得新成就。

——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统一了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分析和洞察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性飞跃。中国作协始终坚持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创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文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加强了工作协同,推出了重要举措。中国作协与国家民委建立了常态化工作协调与合作机制,共同印发《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签署《深入实施“文化润疆”文学工程合作协议》,制定《中国作家协会“文学援藏”工作规划》《“文润北疆”内蒙古文学创作三年帮扶合作计划》;实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设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全国多民族作家培训班、“文化润疆”和西藏作家培训班等,多措并举培育民族文学新力量;加强民族文学阵地建设,办好《民族文学》杂志;不断改进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工作,强化民族文学理论评论建设,创造新时代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进一步激发了创作活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各民族作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推出一大批高扬主旋律、富有民族特色、反映时代变革和人民奋斗的优秀作品。阿来、马金莲、鲍尔吉·原野、索南才让、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等一大批少数民族作家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新时代民族文学呈现出精彩纷呈、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刚刚颁发的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者、译者包含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18个民族,涵盖老中青各个年龄段,显示出新时代民族文学人才辈出的蓬勃生机。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奋进号角,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为目标,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新征程对民族文学工作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文学在民族工作中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不断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进。

第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主线。

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新时代民族文学工作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总纲”,以文学作品引导各族人民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要准确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新时代民族文学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一体与多元的关系,首先是一体,根本是一体,多元是一体中的多元,是在历史和现实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为一体的多元。要立足于一体,绝不能孤立地谈论和书写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的封闭发展,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树立总体性思维和视野,避免在写作题材和内容上画地为牢,筛除交融的经验,孤立地界定出所谓“纯粹的”民族历史、生活和人物关系,试图提纯出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历史、文化、生活和精神的“空中楼阁”。

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广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要牢牢把握,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主动把文学创作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体系与脉络之中,为中华民族历史贡献多元、多维、多彩的文学发现与创造。

第二,要用心讲好各民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这个共同体是客观存在的民族实体,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互鉴融通、兼收并蓄,逐渐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植根于多元一体的文化土壤,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形象阐释史。众多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精美篇章牢固地联结着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从端木蕻良的《大江》到老舍的《正红旗下》,从玛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乌·白辛的《冰山上的来客》到阿来的《尘埃落定》,一大批优秀民族文学作品,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画卷,展现了各民族的深度交流和融合,是中华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生动说明和形象展示。各民族作家都是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学史的创造者,理应自觉承担起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阐释、当代阐释和未来阐释。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要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要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和创作交流,促进各民族作家、各民族文学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书写各族人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同舟共济、携手并进的时代凯歌,书写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团结和谐景象,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资源。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五彩缤纷的生活形态,构成了各民族文学的鲜明特色。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我国文学百花盛开、繁荣发展的活力源泉。要深入挖掘、生动书写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增强民族文学创作的文化底蕴和感染力、吸引力,以各民族的故事丰富中国故事,以各民族的精神丰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断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要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文学书写,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第三,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出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要把握时代主题,坚守文学正道。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十二个必须”的要求,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民族文学工作的历史方位。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以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主体性为基础,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人民作为新时代民族文学表现的主体,为时代和人民放歌。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生动展示美丽中国民族团结和谐进步和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正大气象和精神风貌。

要深刻把握以民族文化多样性展现中华文明丰富性是新时代民族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要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创新进取精神。要深入开掘“老传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积极坚守和转化弘扬,在延续历史血脉中活化利用和超越创新。也要适应“新语境”,积极思考新时代民族文学面对的发展课题,鼓励尊重各民族作家以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创造,助力中华文化不断开掘新的空间内容和思想内涵,持续推动民族文学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充盈丰沛的生命力。

要深刻把握推动作品多形态转化是新时代民族文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充分发挥文学在各艺术门类中的“母本”作用,建立健全民族文学作品改编、衍生、转化的有效机制,推动民族文学与电影、电视、戏剧以及网络视听、动漫、游戏等新的文化生态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业态活跃、多维发展。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在新型文化空间形成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

要深刻把握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新时代民族文学工作的重大任务。加强对外交流机制化建设,充分借助国家民委文宣平台“道中华”力量,发挥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文学联盟、海外读者俱乐部等平台机制的作用,积极组织各民族作家参与国际文学交流活动,加强民族文学翻译推介,推动民族文学海外传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发挥好民族文学更大效能。

第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开创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新局面。

要优化整合工作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要树立全国民族文学工作一盘棋理念,形成国家民委和中国作协牵头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要继续加强“文化润疆”“文学援藏”“文润北疆”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各地各级作协组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联系机制,有序推进与民族地区文学工作交流,形成常态化、多样化、长效化帮扶机制。要形成民族文学创作规划与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融通,在资源配置、督促指导、研讨评论、宣传推介、组织发行等各环节上加大支持力度,为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要团结壮大作家队伍,凝聚奋进力量。要把增进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重点,紧紧围绕“做人的工作”,加强对各民族作家的思想政治引领,开展好对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团结凝聚,维护巩固好各民族作家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良好局面。要创新民族文学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积极借助国家民委优势,充分发挥作协组织培训力量,以鲁迅文学院和各级文学培训机构为依托,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手段、拓展培训资源、加大培养力度,推动各民族作家培养培训工作常态化开展、高水平发展。

要加强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评奖工作。进一步拓展民族文学理论评论的视野格局,更新理论观念方法,进一步丰富完善民族文学理论体系。把好文学批评方向盘,提高评论的精确性、引导力,在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上发挥重要作用。要进一步组织好评奖工作,积极发挥好文学奖项对作家和民族文学创作的导向作用。

要加强民族文学阵地。培育和巩固民族文学阵地优势,提升民族文学刊物质量。作协组织要加强与民族工作部门所属报刊社网的交流合作,积极为民族文学开辟园地,为民族文学出精品、出人才提供帮助。报刊社网都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好发表关、出版关、网络关、宣传关,持续打造好政治把握有力、创作引导有方、工作成果有效的文学主阵地。

中华民族犹如历史长河中的巨轮,由56个民族儿女同力执桨,扬帆向前。中华文化宛若织锦斑斓,每根丝线都闪烁着民族精神之光,交织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心合则力聚,力聚则行远。各民族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把新时代民族文学的创造写到各族人民的心坎上,写到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征程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11-27 □张宏森 1 1 文艺报 content77127.html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文学创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