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芗剧现代戏《烽火侨魂》

在舞台上筑起铭刻侨胞抗战传奇的“热血丰碑”

□孔培培

《烽火侨魂》剧照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近日,以福建漳州籍印尼归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的真实事迹为原型创作的芗剧现代戏《烽火侨魂》在京上演。剧中起伏跌宕的情节、炽热含蓄的情感表达、无惧牺牲的英雄情怀,激荡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作品通过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力,让观众走近了这位被誉为“归国华侨的楷模,青年知识分子的典范,中国妇女的旗帜”的抗日英雄。

出生在福建漳州的侨女李林,14岁从印度尼西亚回国求学,读书期间便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21岁时投笔从戎,参与创建雁北抗日根据地,在晋绥边区抗击日军的战斗中做出了突出贡献。1940年,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率领骑兵营引开日伪敌军,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包围,有着3个月身孕的她壮烈殉国,年仅25岁。《烽火侨魂》选取夜袭敌营、智夺军马、战火情缘、英勇就义等几个重要事件,勾勒出李林指挥骑兵营驰骋雁北、威震敌胆的艺术形象。与此同时,她与百姓结下的鱼水深情,以及在战火中收获的美好爱情也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红色革命题材是近年来戏曲舞台上最为活跃的创作题材之一。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戏曲改良运动为起点,对民族解放事业的表现与对革命英雄的歌颂始终伴随着近百年戏曲现代化转型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对于英雄形象的塑造策略也逐步摆脱了“高大全”的陈规窠臼,向着更具现代性的人物形象靠拢。如何挖掘革命英雄作为普通人所具有的真情实感,如何展现革命者真实丰满的人性光辉是红色题材戏曲创作成功的关键所在。《烽火侨魂》中塑造的李林正是这样一位既能征善战又饱含深情的女性英雄形象。编剧从她的侨女身份出发,不惜笔墨刻画她雷厉风行、敢爱敢恨的性格特征,从而让舞台上的李林鲜活而亲切。剧情前半场,由于她的盲目自信,第一次对日作战判断失误,从而造成了大虎的牺牲。在失去战友的痛苦中,李林汲取教训,迅速成长,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以智取代替强攻,为骑兵营的建立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编剧笔下,李林并非战无不胜的侠女奇才,她的经历有失败,有缺憾,有成长。更为关键的是,她的成长与时代紧密相连。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李林的斗争与牺牲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缩影,她的革命精神也代表着广大爱国华侨心向祖国的宝贵精神。

从对人物情感的表达来看,剧作用了相当篇幅书写围绕在李林身边的各种感情:从少小离家时的依依不舍,到牺牲前夕的遥遥牵挂,写出了她和父母间的血脉亲情,凸显了她侨女的特殊身份;还有她与战友间的革命友情以及她与百姓间的鱼水深情。在大虎不幸牺牲之后,李林和大虎母亲刘大娘之间有一段感人的情节安排,一方面写她对自己草率带兵的自责和反思,一方面写刘大娘在丧子之痛中依然给予她宽慰和支持。当大虎的妹妹二妞毅然决定接过哥哥的军帽继续战斗的时候,军民之间的那份深深的信任让人潸然泪下。她和屈健之间的感情是全剧重要的一条感情线。二人从朋友,到有情人,最终结成了夫妻。他们既是战友、恋人,也是残酷战争中彼此生命中的一束光。为了战争的胜利,当他们心照不宣向彼此作最后的告别时,不禁让人想起“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革命诗篇。战争无情人有情,以真情写英雄的叙事视角让这位有血有肉的女革命者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相融合的舞台处理手法。革命历史题材独有的战争场面和悲惨壮烈的牺牲情节,构建起全剧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在此之外,剧中还出现了两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形象——战马菊花青和李林腹中尚未出世的婴儿。作为骑兵营的指导员,李林与战马的关系是这部剧作贯穿始终的戏剧关系,对人和马的艺术处理也最为考验导演的经验与智慧。在这对关系的表现中,导演大量运用了传统戏曲的写意性手法——以马鞭指代战马,跨蹬上马、抱鞭勒缰、催马奔驰等一系列传统戏曲程式的运用,为李林的表演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从李林单人独马,到她与屈健并肩骑马,再到骑兵营群马奔腾、驰骋战场,层层叠加的马鞭运用,不仅塑造出骑兵营成长壮大的过程,也让现代戏曲与传统的戏曲语汇更为自然圆融。也正是因为有了马鞭这一道具,李林在花旦行当的基础上吸收融入了大量刀马旦的身段技巧,赋予传统戏曲身段更多节奏感和阳刚美。全剧高潮段落再次回到对菊花青的描写,战马接到主人最后的命令,在依依不舍中驮起二妞,冲出重围,带着李林的希望继续战斗。如果说战马形象的塑造是对传统戏曲程式一次回归的话,那么剧中对于婴儿的处理则更为写意和充满想象。舞台上巨大的光斑配上婴儿甜美的笑声,便构成了对李林腹中胎儿的艺术表现。明亮的光斑与黑暗的环境,甜美的笑声与四周的枪炮声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和反差。光斑与笑声的意象化处理,不仅象征着将要出生的婴儿,更象征着民族的未来和美好的生活,为了迎接这未来和美好,李林和她的战友们甘愿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作为中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中横跨海峡两岸的剧种,芗剧的足迹遍及龙溪、晋江、厦门、台湾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因而用芗剧表现华侨题材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剧种优势和现实意义。《烽火侨魂》的成功之处在于独特的叙事视角和饱含深情的英雄形象,更在于对抗战时期华侨这一特殊群体贡献的发现与呈现。这不仅让《烽火侨魂》在当下众多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而且让观众看到了芗剧在驾驭宏大题材时所具有的艺术能力。此外,一批优秀的芗剧演员也随着剧作走到了舞台中央,李林的饰演者张丽红,屈健的饰演者周艺斌等,他们出众的演唱水平和唱作俱佳的表演能力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成果、出人才是戏曲艺术发展的根本路径,《烽火侨魂》在北京的成功上演正是芗剧自身不断追求突破与超越的一次有力证明。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

2024-12-02 □孔培培 芗剧现代戏《烽火侨魂》 1 1 文艺报 content77187.html 1 在舞台上筑起铭刻侨胞抗战传奇的“热血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