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玉双手托着两个石榴,左看看,右瞧瞧,放在鼻子前嗅嗅,像欣赏着什么稀罕的宝贝。这一对石榴,是母亲托人从河北老家捎来的。母亲说,老家宅院里那棵石榴树,今年就结了两个石榴。一个长成了石榴精,像小西瓜;另一个只有拳头大。
两个石榴放在莲花托盘中,越发显得大石榴风光无限。一树的精气神儿、一树的血脉,似乎全都倾注到那个大石榴上了。它个头大,皮儿发红发亮,颜值极高,通体散发着清香。相比之下,那个小的就显得多少有些营养不良了,它的外皮虽也红润,但在大石榴面前相形见绌。
宋子玉平时吃东西,尤其是吃从老家捎来的自产水果,总是先挑次的,留着好的与人分享。闺女像娘,她从北京捎回老家的稻香村糕点等,母亲也总是与邻里分享。宋子玉这一次也不例外。她打开小石榴,颗粒饱满,挤挤挨挨排列有序,玛瑙似的,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咀嚼几粒,甘甜沁人心脾。她从未吃过这么多汁的石榴,或许因为每一粒都饱含着暖暖的母爱,吃起来自然也就格外享受,格外意味深长了。
小石榴都如此甘甜,那个大石榴就更不用说了。宋子玉舍不得吃大石榴,她要与人分享。宋子玉眼下正在参加一个文学班,学习写作,每周二晚上听俩钟头的课。她想把石榴精送给仰慕的荣老师,算是作为学生的一点心意、一种感恩方式。当然,她还有点小心思,想着让荣老师能对她多帮助多指导。
好不容易盼到周二,宋子玉把那个石榴精用宣纸包裹好,装进提袋。一路上,她哼着小曲,感受着好东西与人分享带来的喜悦。
可走进课堂,她却没有见到荣老师。听同桌说,荣老师腰扭了,这节课改由其他学员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
宋子玉想到还要等一周才能见到荣老师,心里有些焦急。她将石榴精带回家,重新放在托盘里。宋子玉每天都要看几遍,唯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颜值递减。
在急切的等待中,下周二姗姗来到。她再一次用宣纸包好,放进提袋,骑上自行车上课去了。令宋子玉失望的是,荣老师依然没来,讲课内容还是由其他学员谈自己的学习创作心得。
无奈,宋子玉只好把石榴精再次带回家,在纸袋里放了两天,她担心捂坏,又从纸袋里拿出来,剥去宣纸,放进托盘中晾着。焦急像一团杂草,在她心里疯长。
宋子玉每天查看石榴精的次数增多了,渐渐地,她发现石榴外皮好像变薄了,里面的颗粒显形了,凸包清晰可见。焦灼快把她的心撑爆了,她茶饭不香,分享的喜悦随之骤跌。
又是一个周二,宋子玉依然早早就去了。还好,这次荣老师来了,她在课前把石榴精给了荣老师。至此,心中的乱草铲除了,好轻松愉悦啊!
次日,宋子玉在超市买菜时,看到几个外皮发皱的石榴,她突然想探究里面的状况,便把那几个石榴买回了家。她迫不及待地打开,里面的籽儿红彤彤的,但味道不对劲儿了。因为成功送出石榴精而刚刚松快的心,骤然掀起一阵懊恼的波涛,水急浪高,把宋子玉兜头浇了个透心凉。
宋子玉寻思,石榴精该不会变味吧?万一变味,荣老师会怎么想?再说,感恩老师有送一个石榴的吗?是否太小家子气了?种种顾虑搅得她再次心神不宁。
下一次课后,宋子玉想问问荣老师。她刚要站起来,就听荣老师说:“我想占用大家一点时间,家里有事的学员可以先走。”说着,荣老师走下讲台,来到学员中间,从包里拿出一个真空包装的小蛋糕,“今天,是咱们班小韦的生日,我们大家祝福他生日快乐!”
那位拄着双拐的小伙子,从座位上站起来,感激地接过蛋糕,脸颊红红的,有点腼腆,还有点羞涩地说:“谢谢荣老师!您的腰还没好利索就来给我们上课。辛苦了,多谢!”小韦还告诉大家,荣老师刚从编辑岗位退休不久,就到这里义务为大家讲课。荣老师制止了小韦的话,拍拍他的肩,让他坐下,说道:“我得感谢你叔叔,没有他把公司库房改成教室奉献出来,就没有我们这个学习班。”
紧接着,荣老师又从包里掏出一个圆滚滚的东西,外面包着宣纸。其他学员都莫名其妙地看着,只有宋子玉眼睛一亮,露出惊讶之色。荣老师去掉宣纸,大家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大概极少见过如此大的石榴。荣老师用刀子划开石榴皮,掰开,教室内顿时甜香四溢。石榴精颗粒丰润饱满,密匝匝、红灿灿的。荣老师一边继续分成很多块,一边说:“这是咱班学员宋子玉的母亲种的石榴,借着小韦生日,都尝尝。祝你们创作出和这石榴一样有特色的作品。”
有人拿起一块给了小韦,有人递给荣老师一块,每个人都捧在手心里,唯恐掉落一粒。听着大家一个劲儿夸“真甜”“汁真多”,宋子玉的心里像碰翻了蜜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