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杂技剧《脊梁》

以杂技艺术展现“万桥飞架”的奋斗之美

□童 岚

杂技剧《脊梁》剧照

近日,由贵州省杂技团创排的贵州首部大型现实题材杂技剧《脊梁》在贵阳首演,填补了贵州杂技剧创作的历史空白。该剧展现了贵州人民不畏艰辛修路架桥、跨越山河奔赴未来的深刻主题。

作为一部反映交通工程建设题材的杂技剧,《脊梁》以贵州两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故事为主线,以男女主角的爱情发展为辅线,用近30种杂技技巧表现了“出征”“祭祀”“挖山”“修路”“架桥”“抢险”“庆功”“相恋”等场景,展现了多彩、时尚、活力、自信的贵州。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的交通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人民跨越126万座山头架起了3万多座桥,黔路从谷底移到空中。12座“世界第一”桥在贵州,世界高桥前100名中的一半在贵州,贵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桥梁博物馆”。贵州的高速公路里程从200多公里发展到9000多公里,“万桥飞架”托起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伟大的时代呼唤文艺作品来书写和记录,而杂技的艺术特性正好能展现交通建设所需要的力量之美、坚韧之美与奋斗之美。

杂技与这一题材的结合,碰撞出惊险、奇幻、浪漫、唯美的火花。依靠杂技艺术本体和其他艺术形式的配合,该剧生动地记录和再现了贵州交通建设的感人历程,讴歌了交通建设者的伟大奉献,展现了新时代贵州人民的精神风貌,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实现了重大现实题材和舞台艺术形式的高度融合,焕发出强烈的艺术感召力。

选定一个好题材后,怎样能出一个好作品?没有创作大型杂技剧的经验怎么办?贵州省杂技团组织由专家和剧组共同组成的主创团队多次深入“世界第一桥”采风,从生活中、人民中汲取文艺创作的灵感。如坝陵河大桥、花江峡谷大桥、纳雍高速牂牁江大桥等,了解了交通战线中很多温暖、感人的故事。深入大桥在建工程的主创们被贵州建桥人艰苦奋斗、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深深感动。这种激情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团队精心设计舞台呈现、悉心打磨剧情结构,通过杂技剧架起了一座对外展现贵州发展历程的艺术桥梁。

编创杂技剧还需要对杂技本体有较强的洞察力、原创力和表达力,要对其他艺术门类的表达形式与杂技的关系有一定掌控力,通过融合交叠创造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杂技表演者则需要持之以恒的技巧训练和突破自我的勇气与精神。为此,贵州省杂技团演员在原有的空竹、捷克棒、草帽、钻圈、弹球、蹬鼓、叠人、车技等杂技技巧上,新练习了中幡、荡杆、摇摆杆、软绳、钢丝、浪板、空中飞人、独轮车等技巧,使该剧达到了以杂技本体为主,其他艺术形式为辅,用杂技叙事抒情的艺术效果。其中,许多巧妙的设计令观众看后不禁拊掌叫绝。

首先,该剧体现了杂技表演与剧情的完美融合。为了让杂技更能叙事抒情,演员们除了将技巧动作练得丝滑娴熟,还要突破自我去表现人物细腻的情感变化。无论是“邂逅断层山”中男女主角因为施工方案发生争执,还是“与娘亲诉说”中他们历经生死后触发了内心深处的爱情,双人力量技巧和吊杆表演都准确地诠释了人物的不同情感,使得整个表演行云流水、张弛有度。“冲破拦路虎”“勇跨乱风谷”两幕戏中,男子杂技技巧的表现尤为突出。带领青年村民来申请加入工程队的关东方,通过在手推车上完成单手顶、二节等技巧,展现了新农村青年的健壮活力。九宫格的脚手架配合12名男演员整齐划一的表演,在舞台上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阳刚之美。浪板技巧则生动贴合地表现了猫道(悬索桥施工时架设在主缆之下的临时施工便道)被大风吹得左右晃动的真实场景,演员在半空完成了飞跃、翻滚、平衡等技巧,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交通建设者们在工地上遇到的艰辛和困难。

其次,是杂技道具与剧情的奇妙结合。第一幕“梦出腊子崖”中,舞台上用8根木桩搭成灵动“小山”,与布景后的山水照构成远景和近景相结合、写意和写实相交叠的视觉效果,让演员的表演区多出好几个层次和空间,展现了少数民族原生态村落人民耕种劳作的热闹场景。传统只在地面完成的蹬鼓、力量、叠人等技巧则被移到了半空,在增强视觉审美和艺术享受的同时,体现了杂技演员对高难度技巧的把控。另外,老满带领村民开山的那一幕,控制U型绳起落的人力滑绳队伍,也作为开山队的成员出现在舞台后区。每一次拉绳的节奏和情绪与凿山的剧情完全融合在一起,让场景更为真实、壮观、感人。又如,第七幕“庆功话离别”中,演员用摇摆杆技巧展示来表现大桥合龙的壮观场景,用魔术6次变装表现贵州各民族随着交通的发展生活更加多彩美好,用集体空竹表现道路修通后当地村民的欢乐和对未来的期待,用集体车技表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贵州活力等,杂技道具的选取都高度贴合剧情。

最后,是舞美科技、音乐、服装等要素与剧情的契合。没有台词的杂技剧如何来表现贵州特殊的地质特征与安全施工之间的矛盾?这特别考验艺术创作者的智慧。在“邂逅断层山”这一幕,科技赋予了舞美设计极大的神秘感和科幻感,多媒体映射到山体上的化学符号与演员手上轮回的弹球交相呼应,既突出了杂技本体,又让观众在紧张的音乐氛围、炫幻的舞台色彩中看到了施工队面临的困难和危险,成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为男女主角即将发生的工作分歧铺垫了氛围。第四幕“勇跨乱风谷”中,演员的技巧展示自然流畅,舞美设计也颇具匠心。为确保高空杂技演员的绝对安全,设计师提炼了贵州喀斯特地形的特征,将舞台做成溶洞的效果,既对舞台上的保护垫进行了有效遮挡,又为观众生动地呈现出富有贵州地域特色的施工场景。

杂技剧观赏性强、没有语言障碍,是对外展示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最合适的文化载体之一。杂技剧《脊梁》在弘扬传统杂技、创新舞台表达,用充满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表现惊心动魄的工程建设的同时,展现了奋斗的发展的美丽的中国,诠释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脊梁”的精神追求,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深层次表达,生动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当然,该剧也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比如在浪板技巧表演时,演员对戏剧情绪的表现过多,影响对技巧的展示;男女主角在高空的绳索技巧展示时,以表现空间感为主降低了杂技技术的审美表达;此外,杂技演员的舞蹈表现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等。期待该剧朝着精品的目标继续打磨提升,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作者系国家二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贵州省杂技团副总经理)

2024-12-30 □童 岚 杂技剧《脊梁》 1 1 文艺报 content77601.html 1 以杂技艺术展现“万桥飞架”的奋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