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继续绽放其独特魅力,在创作质量、传播广度及文化影响力上均取得显著成绩,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贡献。本报特邀请欧阳友权、许苗苗、李玮、吉云飞四位网络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深度剖析2024年网络文学的显著成就、新兴趋势及热门话题,以期为读者呈现异彩纷呈的网络文学年度画卷。
2024年有哪些网文新书给您留下深刻印象?请列举三本。
欧阳友权:杀虫队队员的《十日终焉》,诡异的环境、惊悚的游戏和迷雾般的悬疑感,辅以环环相扣的推理和柳暗花明的极度反转,呈现出烧脑至极的体验。
紫灵风雪的《长生烬》,精彩的修仙文,讲述了一个天资聪颖的年轻修士在追求长生与真理的过程中历经磨难与挑战,探索生命的意义和长生的代价,情节紧凑、充满紧张感,同时具有轻松幽默的风格。
小盐子的《蓄意逐风》,是一部集搞笑、甜宠和娱乐圈元素于一体的小说,“网感”极强,戏谑诙谐,新颖有趣,爆梗频出。
许苗苗:杀虫队队员的《十日终焉》,讲述了几个互不相识的人莫名进入封闭悬浮的“终焉之地”,以生命为代价参与各类闯关游戏,作品规则严谨、情节怪诞,受到读者和研究者的一致好评。
麦苏的《陶三圆的春夏秋冬》,展现了麦苏笔下女主角形象的转变,陶三圆不再是作者为情节构想出来的,而就是从乡村里走来的,她像一棵小桃树一样扎根大地。这种不夸张、不神化,与我们身边人相似的人物,才是现实题材网络文学需要的人物。
含胭的《唐小姐已婚未育》,篇幅不长,但对当代女性情感和生活困境把握得细致入微,表现得恰到好处。含胭以敏锐的眼光、有情的笔调,通过网络这个便利快捷的渠道,书写了都市女性共有的困惑,虽略无奈但不抱怨,色调温暖、口感微甜。
李 玮:狐尾的笔的《故障乌托邦》,一部以“赛博朋克”世界观为基本背景的作品,对于“乌托邦”的追寻与建构是贯穿全文的核心理念。孙杰克作为“孙悟空”精神的现代映射,不仅直面社会深层问题,更层层剥开人性与存在的本质,探讨人类如何在荒谬中寻找意义与自由。
尾鱼的《肉骨樊笼》引女娲造人的神话,借助石头来摆脱肉体樊笼,深入地思考了肉身之于人类的意义问题。作品保持了尾鱼一贯的“志怪+言情”的基础设定,悬疑开场,风格惊悚,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肖芥子、陈琮的感情升级推动多重线索徐徐展开,奇崛精彩的故事中表达的是区别于现代理性的世界观。
杀虫队队员的《十日终焉》是今年的爆款网文,作品采用“规则怪谈+无限流”的设定,讲述齐夏探究“终焉之地”的奥秘和抗争“终焉之地”的规则的故事。作品将具有丰富隐喻的宏大世界观作为“终焉之地”的底子,托举着一层层游戏和一次次轮回。游戏设置脑洞大开,环环相扣,并且创造性地采用“一人一世界,一生一重天”的结构,在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中让人反思“通关”式的人生。悬疑与热血、抓人故事与深刻立意、民族本土元素和充满网感的叙事形态同时并存在作品中。
吉云飞:2024年开始连载的新书,让我有惊喜之感的不在少数,相较前些年,还是感觉好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找到。可惜的是,这一年来还未发现特别有“出圈”潜力的爆款,并且开篇惊艳、中后期乏力的情况也普遍存在。目力所及,沁纸花青的《幽冥画皮卷》最具“文学品质”,也最被低估。这部修仙小说在“脑洞大开”极具出位之思的同时,也宛如“心魔”深察人情天心的幽微,称得上摇曳多姿、甘甜饱满。
《北齐怪谈》名为“怪谈”,实为“实录”,然则北齐一朝,“实录”即“怪谈”。其间的怪诞、荒唐与恐怖,都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也是人性真实的一部分。且看“刘公”如何杀出一条血路,自人心沦丧的地狱重回人间。
《泼刀行》为沉寂已久的武侠小说别开生面。不过,小说中虽有江湖、朝堂,但它的类型与其说是传统的武侠,不如说是在网文中新出现的国术。最可贵的是,作者张老西以连阔如的《江湖丛谈》为根基,并融合民俗、神话、史籍、道教科仪,使小说中的生活世界血肉丰盈,很有可能为此前缺乏代表作的“国术流”开宗立派。
您认为,2024年有哪些网络文艺现象可以列入年度热点事件?请列举三件。
欧阳友权:其一,知乎盐言故事为代表的短篇小说爆款引发网文创作新热点。其二,网络文学IP剧热播引发IP化创作。从《庆余年》(第二季)的数据奇迹,到《与凤行》《墨雨云间》的现象级表现,网文IP的强大生命力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创作者对IP化创作的更多关注和实践。其三,网文出海成年度行业热点,从自发作品出海到自觉版权出海,再到自主生态出海,2024年已走向“全球共创IP”新阶段。
许苗苗:一是网络文艺第一次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10部获奖网络文艺作品中网络文学占三部,成绩可观,想必广大网文作者备受鼓励。二是微短剧的兴起,成为网络文艺领域内领跑的新热点,但是问题不少,我更关注它以独特的媒介表现手法带来的新鲜体验。三是AI人工智能写作,我认为它可能成为一种文本制作工具,但很难进行文学创作。
李 玮:一是《陶三圆的春夏秋冬》、《滨江警事》(第1部)、《我们生活在南京》三部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网络文学被纳入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的表彰体系,标志着其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地位的提升。二是番茄小说发布“巅峰榜”,引领了网络文学的新风格与新圈层变化。三是影视剧《墨雨云间》的火爆、昭示着网络文学IP改编长剧“短剧化”的新做法。
吉云飞:一是AI生成内容的规模化运用;二是《黑神话:悟空》的出圈;三是番茄小说日活跃用户破亿。
在您的观察中,2024年最让您心仪的新人作者是谁?
欧阳友权:天瑞说符,2024年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品牌榜等一系列重要奖项。
许苗苗:杀虫队队员,作品一共只有两部,但写得非常好。另外,这两年明显发现出色的新人作者在不断增加。好多现象级作品(不是仅仅在市场上火爆、但文本或者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的作品,而是各方面都好,收放得当、构思巧妙、逻辑缜密,非常成熟)都是新人创作,一部封神,太令人赞叹了。像城城与蝉、紫灵风雪、季越人等,都是新人作者。
李 玮:知乎盐言故事平台作者米花,代表作如《胤都异妖录》《鱼灯引魂记》等依托《搜神记》《山海经》等中国传统神话,创作出一批鲜活、真实、立体的人物群像。她笔下的怪亦有情、人有所忠,对中式神怪的塑造颇有意趣,也用环环相扣的故事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细腻的魔幻世界。米花对细节的把握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使她的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更能在情感上与读者共振。
番茄小说的作者纸老虎,其创作能反映女频网络文学最新发展潮流。她的代表作《修真界第一病秧子》设定新颖,采用了当下年轻的女性读者喜爱的“反恋爱脑”设定,将“日常修真”和“群像修真”结合的描写手法,也是当下修真类题材最受欢迎的表现方式。纸老虎擅长在轻松愉快的文风中添加多重反转元素,语言轻松幽默,即使在沉重的氛围中也能让人欢笑。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年轻一代的网络文学创作者不再拘囿于之前的套路,而是通过更新颖活泼的形式拓展网络文学的发展空间。
吉云飞:2024年让我最心仪的新人是“00后”作者季越人,他的人和书,都可谓气质谦和兼骨鲠。他的《玄鉴仙族》更是一部让我心生惊喜赞叹、每日追更不停的作品。可喜之处有三:一是以巧妙的结构使“多主角”被主流修仙文读者所接受。结构的精巧处首先在明暗双线的设置与转换,寄身玄鉴的主角陆江仙在叙事中逐渐成为背景板和工具人,前中期还起到推进剧情和串联群像的作用,后期则更多只用来展开设定,李家则在成就仙族的奋斗中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组成了事实上的主角团。二是设定、叙事和人物的全方位出彩。小说几乎没有明显的短板,在设定上推陈出新,为“练气、筑基、紫府和金丹”“仙魔佛道之争”等修仙文核心设定赋予了新的意涵;在叙事上环环相扣,大扣见格局、颇有“硬菜”,中扣见气势、较有精神,小扣见细节、很有生活;在人物上各色人等齐出,虽偶有错乱,但大体不差,且多有性格命运各异却同样深情可爱者,人物的纷繁多样足以匹配设定的宏大与叙事的壮阔。三是网文代有新人,且新人起点如此之高。季越人是“00后”在校本科生,作品一开始也只是练手之作,却有清新之气,又颇有老辣之感,为已然相当成熟的网络文学推陈出新。小说当然有种种不足处,特别是过于繁杂的群像在带来史诗感的同时,也削弱了故事的可读性和人物的立体感,不过这或许反而会带来创作的新契机。
2024年有哪些网文IP改编剧,您觉得值得关注?
欧阳友权:《庆余年2》《与凤行》《永夜星河》《墨雨云间》《半熟男女》《惜花芷》《烟火人家》《好团圆》《春色寄情人》《流水迢迢》《四海重明》《度华年》《柳舟记》《锦绣安宁》《永安梦》等。另外,微短剧《桃花马上请长缨》《娇娇侧妃升职记》《锁爱三生》《当家小娘子》《重生:回到1983当富翁》《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等短剧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李 玮:《执笔》《墨雨云间》《九重紫》。《执笔》是知乎盐言故事在《为有暗香来》(改编自知乎三绝之一的《洗铅华》)之后,在内容创作和 IP 开发方面取得的又一亮眼成绩。该剧以“恶毒女配”为主角,将“书定结局”作为核心设定,打破套路,实现了对于常规古偶剧的超越,《执笔》的热度标志着短剧在内容品质与市场接受度上的双重突破。
《墨雨云间》改编自千山茶客的《嫡嫁千金》,这部IP改编剧“以微短剧为方法”,从情绪性、传播力和辨识度三方面吸纳了“爆款”微短剧的核心特征,又依靠高质量的内容“出圈”,向业界示范了一种“爽剧”做法,也让我们从中窥见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迭代与创新。
《九重紫》改编自吱吱的同名小说,于2024年底强势登场,成为年度压轴爆款。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由曾庆杰执导,这位导演以其执导的《虚颜》《念念无明》等多部短剧佳作积累了口碑,凭借精湛的叙事功力和细腻的影像风格广受赞誉。《九重紫》的成功不仅彰显了网络文学原著的资源优势,更成为“长剧短剧化”趋势的又一标志性代表作。
据您观察,2024年网络文学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创作精品化趋势增强,多项举措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文化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短视频、免费App、有声产品崛起,对线上订阅消费形成冲击;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向纵深发展。
许苗苗:这两年在中国作协的呼吁和提倡下,很多在某个领域成名的网络作者开始进入科幻领域,比如童童、银月光华、匪迦、风晓樱寒、柠檬羽嫣、羽轩W等。知名网络作家进入科幻赛道后,展望行业最新科技、运用传统元素、关注未来情感,体现出网络文学潮流变化快、对市场和文化政策需求反应积极的特点,也折射出网络文学需要新的话题突破,原有的类型格局已经不再稳定的问题。
李 玮:2024年的网络文学发展呈现出高频更新与深度互动的内容生态,展现出短篇崛起、叙事结构升级等鲜明特点。文体形式的变化尤为突出,短篇网络文学作品,尤其是20万字以下甚至万字级的爆款作品大量涌现。“短篇”的兴起,不仅反映了网络文学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也是其进入“后类型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从“长篇”到“短篇”的转变,拓展了网络文学的创作边界,为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新可能。
在“男频”作品中,叙事结构逐渐从传统的“升级打怪”转向以“理念”为核心的新框架,“不爽”情节成为爆款作品的显著特征。这一变化表明,读者对内容逻辑与价值观的要求提高,推动类型文学朝更加多元化与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吉云飞:读者以及平台的明确分层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新趋势。这一趋势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落在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和番茄小说这三大网文平台上。在起点中文网,作为十几年的忠实用户,这一两年来我有一种很新奇的体验:随便点进一部小说,哪怕是在排行榜上相对靠后的作品,开篇都是好看的,至少是套路纯熟、文字清晰,且常有让我赞叹、感动的地方。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经验。在作者、类型与套路有丰富积累的前提下,随着“老白”读者大规模自我养成和免费阅读吸走大多数“小白”读者,起点中文网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颇具深度的平台,甚至部分作品开始“纯文学化”。
晋江文学城由于此前改编剧的巨大成功,吸纳了大批相对低龄的“小白”读者,原本的生态正在遭受这群读者的冲击。不过,这样的“下沉”之前起点中文网也经历过,意味着生态链的持续扩张,下降到底之后会迎来更有力的上升。其间,“老白”读者会感到“书荒”,榜单也会被“小白文”占领。
番茄小说则利用强大的人工智能推荐算法,在平台内部以“千人千面”的形式分隔出不同的聚落,容纳了各种相互冲突的读者群体。无论男频、女频,还是老白、小白,都在各自的圈层中“划地为王”。并且在“小白”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依靠超大规模的读者和作者人口“大力出奇迹”,孕育了《十日终焉》这样可以横跨各个读者圈层的“国民级作品”。
数据显示,2024年网络文学年轻用户创作积极性最高,30岁以下作家占比超七成。您如何看待网络文学作者年轻化的趋势?
欧阳友权:年轻作家是网络原居民,他们情感充沛、创造力旺盛、想象力丰富,更容易打破常规,开辟新的文学空间,代表了网络文学的未来。
许苗苗:网络文学始终是年轻人的写作。总是有众多新用户加入网络写作行列,说明网络阅读和写作已经成为年轻人日常文化娱乐的一部分。但是,年轻网络“作家”占比超七成这个说法,我认为不严谨。
李 玮:网络文学作者年轻化的趋势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年轻作者更熟悉当下年轻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能够将这些元素融入作品,创造出新颖独特的题材与风格。例如,番茄小说“巅峰榜”作品《蓄意逐风》巧妙融合了娱乐圈和恋综元素,展现出极强的“网感”。作品不仅戏谑诙谐,还结合了直播、弹幕等流行形式,新颖有趣,爆梗频出。其主角谢弥的独特“精神状态”更是贴近当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与读者形成强烈共鸣。这种趋势不仅拓宽了网络文学的创作边界,也提升了其对年轻读者的吸引力,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然而,年轻作者群体由于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其作品在深度与内涵上可能存在一定欠缺。因此,需要来自行业、社会与政府的多方引导与支持。
AI翻译加速网文多语种出海,您认为AI技术会如何改变网络文学的创作和传播?
欧阳友权:AI用于网文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超九成,极大地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对外传播,阅文集团旗下的海外门户起点国际(WebNovel)已上线3600部中国网文翻译作品,覆盖英语、西班牙语、印尼语等多种语言。
AI技术的普遍使用,将改变网络文学创作和传播的面貌和格局,加速本土IP全球化与海外IP本土化的双向驱动,促进中国网络文学走向“全球共创IP”新阶段;而“全球共创IP”标志着中国网络文学正在从传统的文化输出向更深层次的文化融合迈进。
许苗苗:AI翻译对网文传播确实会有很大助力。我期待随着AI的发展,网络文学这种读者和作者积极互动的局面也能借助AI,实现多语种读者与作者的实时沟通,这将极大促进世界文化友好交流,减少文化隔阂。
李 玮:通过AI翻译,网络文学作品能够快速实现“一键出海”,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进入多语种市场。过去依赖人工翻译的瓶颈被打破,作品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全球不同语言的读者群体。
AI技术还为网络文学的IP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AI算法分析,能够精准挖掘作品中适合影视、游戏、动漫等跨媒介改编的元素,提升开发效率与质量。“AI+IP”模式将为网络文学的产业化提供更大助力,推动其从文本内容向综合IP产业链的延伸,释放更大的市场潜力。
2024年,网络文学更加主动地融入非遗、国风元素,拥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您认为网络文学应如何更好地与主流文化融合?
欧阳友权:非遗、国风、“国潮”写作,成为2024年度新的网络文学现象,并且,许多作品并不局限于直接描写非遗技艺的种种表征,而是与传统文化之间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对接和更具当代风格的转化,许多中国传统神话与历史等被融入缤纷的网络文学设定,重新讲述新时空的故事,体现了当代年轻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
许苗苗:网络作者对外部文化环境非常敏感,而且乐于积极配合。中国作协的扶植和方向引导,对网络作者找准选题方向切实起到了作用。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大增多选题方向的发布,给广大零散作者一个群体创作的氛围,这样可以更好地参与主流文化建设。
李 玮:网络文学应主动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风元素,如选取京剧、刺绣、书法等非遗技艺为背景,叙写当下与传统交织的故事,满足读者对文化体验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这种融合不应仅停留于技艺的表层描绘或历史细节的精确呈现,而应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视角和风格相结合。更进一步,网络文学应更多地展现家国情怀、伦理道德和哲学思考,将这些深层文化元素融入复杂的叙事结构与角色成长轨迹,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文化价值。通过多元主题的拓展和创新表达,展示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025年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行业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将进一步走向精品化和主流化,行业引导与监管将加强;网文出海步伐会加快,AI出海占据更大份额,C Drama将成为更具影响力的传播形态;行业竞争加剧,马太效应增强,中小网站生存更加艰难;“破圈”式创作将成为所有网文作家的新赛道;中短篇小说将迎来高光时刻;IP文创会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加持下开辟新蓝海。
许苗苗: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艺产业链源头地位不可撼动,但媒介转型过程更彻底,速度更快。数据对网文创作方向的引导性更强,潮流变化更快,大众审美趣味的快速更迭会给作者带来更大挑战,也因此会有更多出色的新人、新类型涌现。行业分化更严重,但对读者来说是好事。
李 玮:随着年轻作者和银发读者与创作者的持续涌入,网络文学的受众结构正进一步多元化。这种变化使网络文学的受众从单一的青年用户群体扩展到各年龄段,网络文学也由此成为一种全民的文娱形式。网络文学书写也将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不仅限于言情、玄幻、都市等类型化创作,还将深入现实主义,产生反映多元年龄视角的创作。挑战则来源于面对不同年龄段、兴趣偏好的读者群体,网络文学如何精准把握各类读者需求,并提供适配的内容与体验。
网络文学将呈现多元化、细分化的发展趋势。新的平台纷纷加入网络文学赛道,各类创作活动与资源投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内容创作形式的丰富与传播媒介的多样,使得网络文学在吸引更多创作者的同时,也不断满足读者多层次、多场景的需求。然而,这一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平台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将成为关键,而创作者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个性与长久的竞争力,也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