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杂志是由湖南省长沙市委宣传部主管、长沙市文联主办的具有国内外公开刊号的公益类纯文学刊物,创刊于1982年,著名作家沈从文亲笔题名,是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杂志创刊43年来,致力于传播经典新知,推文学精品、扶文学新秀,形成了优质品牌。2023年,杂志全面改版升级,优化栏目设置,融合线上线下,拓宽传播渠道,以年轻人喜欢的阅读方式,在“长沙文艺”微信公众号开辟电子杂志,推出《创作》电台,面貌焕然一新。2024年,杂志进一步提质升级,持续推出精品力作,所刊发作品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奖项,入选“中国2024生态文学榜单”,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选刊转载。
1月6日,由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长沙市文联网络文艺发展中心、长沙市作家协会、《创作》编辑部承办的《创作》杂志第二期改稿班在长沙举行。
长沙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舒全球,长沙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邓文娟,长沙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李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长沙市作协主席纪红建等出席开班仪式。本期改稿班为期5天。
1月8日下午,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创作》杂志2024年度推荐作家作品研讨会”在长沙举办。邓文娟、李婷出席研讨会。顾建平、刘颋、佟鑫、傅逸尘、王燕、卓今、阎真、龚旭东、谢宗玉、沈念、陈善君、贺秋菊、黄菲、王丽君、张光宇等专家学者对5部作品展开了热烈的探讨。研讨会由纪红建主持。
据悉,《创作》杂志从2023年开始举办改稿班,第一期已初见成效。本期改稿班面向全国广大文学爱好者征稿,共收稿200多篇,秉持以稿件质量筛选学员的宗旨,遴选出40名学员,其中60%学员来自省外。学员年龄构成上以“90后”“00后”为主,真正做到了面向全国、面向未来。在文体构成上,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兼有,体现了文学体裁的丰富性。在改稿学习的过程中举行作品研讨会,帮助学员在听课、改稿、研讨等环节中切换视角,实现思维转换,得到多维度的提升。
《创作》2024年第1期推荐作家肖辉跃
研讨作品:《醒来的河流》
作者简介:肖辉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生态文学三部曲之《飞跃高原》《醒来的河流》。作品入选2022年生态文学榜单、2023年10月百道好书榜、2023年生态文学年选等。
作品简介:《醒来的河流》是一部描述河流的自然生态文学作品。作者基于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的观察,以一年时间为线索,用随笔形式记录了靳江流域(湘江一级支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万物生长及物候变化,铺展开一幅新世纪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与博物学画卷、一段人与自然的传奇历程、一张河流生命共同体的巨大关系网。
王 燕(《散文海外版》执行主编):
《醒来的河流》是肖辉跃历经十年积累创作而成的散文集,书中通过文字与影像交织的方式,真实记录了作者家乡的河流——靳江的自然变迁与生态魅力。作为湘水的一条支流,靳江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是多样性生物的重要栖息地。《醒来的河流》中的每一章,都是对河流生态的礼赞,也是对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许。在这些充满生命气息的篇章里,读者不仅能看到鸟语花香、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更能感受到河流所承载的文化记忆与情感纽带。肖辉跃通过细腻的观察,将一个个关于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梦想与责任的故事娓娓道来,仿佛在呼唤每个人心中对自然的敬畏与守护。《醒来的河流》不仅是一本生态散文集,更是一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
卓 今(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肖辉跃《醒来的河流》文字轻盈活泼、情感饱满,充满对生命的爱怜、对自然的敬畏。书中专业知识扎实、有故事,让人关心动物们的命运,想一口气读下去。她对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观察和保护,反映了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深层次问题:新时代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她在字里行间有追问,有反思,也有答案。她的这部散文集实际上有三大内容:一是关于鸟类的精细化的知识,二是人与鸟如何相处才是恰当的,三是对人居环境的理想状态的构想。作者在观察鸟类的习性,记录与鸟、蛇、黄鼠狼、野猪的故事。她深爱着这些被观察的对象。在与动物共处时,与捕猎者斗争时,她把自己当作天地万物的一分子,她站在动物这边,为它们战斗。
谢宗玉(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醒来的河流》被专家们称为中国生态文学的重要成果,湖南生态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生动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为职业观鸟人,肖辉跃热爱并眷恋自己这种沉浸式的自然生活状态,写作只是她愉悦心灵的一种方式,可偏偏却惊艳了我们,这是她深厚的鸟类专业知识与对大自然完美心灵体验交相辉映的呈现,里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场域。宏观感念,它就像一片气象万千的热带雨林;微观察之,它又像清晨遍布草尖的晶莹露珠。作者以至善至纯性情,勾勒出至真至美的自然世界,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童话气息,对培养孩子们天人合一的气质与心性,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奇效。虽是散文,作者却用小说精雕细刻的记事笔法,其文字老练、情趣天成、气韵流畅、情绪饱满。
《创作》2024年第2期推荐作家张雪云
研讨作品:《“海牛”号》
作者简介:张雪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蓝渡》《青寨》,长篇报告文学《“海牛”号》《桃李春风——湖南教育扶贫纪实》,作品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等。《“海牛”号》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作品简介:《“海牛”号》以海底岩芯取样钻机“海牛”号首席科学家、“时代楷模”万步炎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讲述“海牛”号科研团队不断创新、攻坚克难,实现技术超越背后的动人故事。
佟 鑫(《中国作家》纪实编辑部主任):
张雪云的《“海牛”号》是一部集国际视野、历史纵深、科研探秘、文学科普等于一体的长篇报告文学。其切口很小,但作者的视野却非常高远和辽阔。作者并未单纯就事论事,而是巧妙地将视角拓宽,跳脱出来,不仅将“海牛”号置于人类进化史与文明发展史的广阔背景下进行审视与观照,而且还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以及国家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中进行细致的比较与聚焦,这样的处理使得人类对海洋探索的历史变得更加坚实与全面。在讲述万步炎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时,张雪云辅以深海资源开发、中国探索深海的科普知识,全方位、立体展现中国深海钻探的飞跃式发展,使《“海牛”号》成为一部立意高远、格局宏大、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
王丽君(长沙市作协副主席):
《“海牛”号》是一部礼赞大国重器、助力科技强国、致敬时代精神、传递时代价值的匠心之作和精品力作,洋溢着作者沉潜多年的热情与才华。她用文学的、报告的、审美的方式,立足当下时代,以时间为经、山海跨越为纬,以深海“钻”士们攻坚克难的心路历程为主线,用朴素灵动的笔触、酣畅淋漓的文心,凭借深广开阔的视野、精巧的结构设计、独特的叙述姿势、生动的现场实感、恰到好处的主体情思,丰富多元地呈现出蔚蓝之下,中国科学家在黑暗幽深的海底从零开始,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杰出成就,用令世界瞩目的中国深度钻出了一条从未有人抵达的中国勘探道路,彰显中国科学家精神。
张光宇(长沙市作协党支部书记兼秘书长):
张雪云的《“海牛”号》,用散文化的笔触,赋予了科学求真以向善向美的心灵血肉。她关注和书写人类如何积极主动面对科技时代新挑战、新问题,从歌颂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面貌和美好的心灵世界出发,以平缓温和、行云流水的节奏之美,向着波澜波浪波心荡漾;以言近意远、雅韵悠然的语言之美,向着风格风骨风度延伸;以虚实相生的时空之美,向着深海深蓝深潜拓展;以互通心意、迁想妙得的意境之美,向着底蕴底色底火抵达,从而刻画出“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的科学家群像,起到如她名字一样“流风回雪、蔽月轻云”的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效果。
《创作》2024年第3期推荐作家简媛
研讨作品:《棘花》
作者简介:简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空巢婚姻》《棘花》、小说集《去南方》、散文集《人生缓缓》等。入选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文艺家,被授予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优秀作家。
作品简介:小说以主人公杨素的职场沉浮、身世背景和婚姻情感为主副线索交织展开,巧妙地在庸常生活与传奇命运之间灵活切换,展示了杨素在不同生活阶段中的挣扎与成长。故事的展开与白色棘花的形象紧密相连。这种平凡、坚忍、安静的花朵,不仅象征着杨素的性格特点,也寓意着现代人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坚韧与温暖的力量。
顾建平(《小说选刊》副主编):
简媛近期的中篇小说是“无背景的写作”,构想奇特。她擅长将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主人公放置在极端的情感环境下,营造出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例如在《你不会每次都这么好运》里,曾经的同学关系变为主仆关系,情感暗流涌动,情节悬念感强。值得注意的是,人物的情感与内心活动往往是微妙而有迹可循的,这种极具顿挫感的情感一定要有足够的细节铺垫,否则会导致逻辑链断裂,简媛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弥补。写作者将故事层层向前演绎,好比登山者一步步艰难爬上山顶,但读者希望目睹的是下山过程,很多写作者却坐着缆车下了山,这是写作者要警惕的。
龚旭东(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简媛的创作专注于女性题材,开口很小,但剖面很深。如她的长篇小说《棘花》,书写当代女性成长过程中的生活困境、情感困境、职业困境,正视女性的身心伤痛、挫折、艰辛、怨恨、焦虑、纠结等,从中实现自我认识、自我确认、自我和解、自我超越、自我解放。这种对女性身心状况和心灵成长的深入探索、思考、揭示,在共情之上有悲悯,在刻画之中有反思,在精神炼狱里有光亮,有着丰饶的人生况味、独特而深沉的人性含量,以及小说写作上的艺术自觉。今后在创作中,简媛应注意避免与所写人物共情过深,那样容易导致写作上的失衡、失度,对达致静水流深的境界有所损伤。写作时太用力,反而容易露出痕迹、留下疤痕,显得不够自然。
黄 菲(《时代邮刊》主编):
这是一个流行大女主的时代,《棘花》的女主角杨素却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女性。简媛的写作野心是要将自己对文学的用心、对美的追求,寄托在这个柔弱的女性身上,让这个人物绽放光彩、打动人心。这体现了简媛对生活的洞见和体察,对人的体恤和关切,更体现了她在创作上的自信。她显然有能力完成自己的野心。她的女主角杨素携带着自己的软弱和彷徨,背负着痛苦,在荒诞的变故和纷乱的日常中,默默地坚持自己的善良、柔软和操守。从这种意义上说,《棘花》是一本温暖之书、治愈之书。
《创作》2024年第4期推荐作家罗志远
研讨作品:《书法家》
作者简介:罗志远,1999年生,湖南长沙人。出版小说集《书法家》,湖南省作协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作家》《天涯》《芙蓉》《文艺报》等报刊。有小说被《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
作品简介:《书法家》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10部短篇小说:《拳击家》《书法家》《梦想家》《表演家》《青歌》《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自画像》《二叔》《老贾》《街,人,和狗》《清明》。该书多以孩童、少年为第一视角展开,专注于人物的白描刻画,人物在成长中完成个体心灵的重塑。
刘 颋(《文艺报》副总编辑):
罗志远小说的语言颗粒感很足,具有不动声色的冷静,甚至带有冷酷意味;从语言、结构到开篇,都能看出是非常纯正的小说创作,他熟练于如何进入小说、推动情节、铺陈细节,但是还停留在对小说操纵意味的叙述层面。小说远远不止于有一个好的结构、好的开头,合乎情理的铺垫、起伏和剪裁布局,《书法家》中尚且缺乏对人物与命运博弈时表情、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书写。与此同时,作者还需寻找属于自己的叙事语言,为笔下的人物寻找适合他们的语言。
阎 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罗志远作为近两年的后起之秀,有破土而出的尖锐力量。《书法家》一书中,他写人真实的状态,以贴地而行的真实感表现生活,平平淡淡地展开、平平淡淡地终结,没有进行升华,没有上升至形而上的终极关怀或追求。这是平凡人生的真正状态,罗志远以成熟的叙事笔法表达了这种状态。但好的小说不仅在于真实地表现生活,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体现思想的力量。从这个层面讲,罗志远应进一步赋予小说思想的力量感,在真实写出某种生活状态的同时,还要表现出其中包含的精神力量。这是他的小说有待提升的价值空间。同时,作为年轻的写作者,他还可以从长远考虑,往长篇小说创作方面努力。
贺秋菊(湖南省作协创研室主任):
小说集《书法家》是1999年出生的长沙青年小说家罗志远出版的首部文学作品。收录的10篇小说都在关注普通少年的成长,作者将成长的困惑、挣扎和各种矛盾深埋进文字与小说的细节里,以期找到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解答。男孩的成长首先要面对的是父子关系,审视“父亲”仿佛成了少年们必经的一种成年仪式。儿子们无数次在对“父亲”的审视中看见行将成年的自己,审视“父亲”由此变为自我审视。完成自我审视才算是真正成年,新型父子关系的建构在审视“父亲”和儿子自审的过程中变为可能。
《创作》2024年第5期推荐作家蔡英
研讨作品:《南方草木记》
作者简介:蔡英,长沙市望城区文联主席。出版散文集《南方草木记》《水墨村庄》,主编地域文化丛书《丁字石韵》,在《中国作家》《湖南日报》《长沙晚报》《读友报》《亮报》《湖南工人报》等报刊发表散文300余篇。
作品简介:《南方草木记》全书13万字,分春夏秋冬四辑,倾情记录了金樱子、水芹、蕨菜等70余种望城本土草木,从人文的角度进行感性观察和深入思考,勾勒出一幅草木繁盛的乡村图景,也从中探寻着自然和生活之美。
傅逸尘(《光明日报》副刊编辑):
蔡英是拥有自己独特“生活场”的作家,农家院、黑麋峰,那里的花草、树木都浸润着她自觉且痛切的生命体验。在散文集《南方草木记》中,她描写了70余种当地植物,也记录了青春、成长、嬗变的生命故事。如作家对《桐花》中聪颖可人的女孩“桐花”的命运书写,清丽而悲悯,温情却也酷烈,在植物与人的幽微勾连和隐喻里折射出宏阔的时代面影。蔡英在南方草木覆盖的“生活场”里持续深耕,既有自在性,也有被动的状态;既有主观的“自由”独立的内在逻辑,又有客观“对象化”的外在社会现实要求;既有实然与实在,也有不自觉的“虚无”与暧昧。
沈 念(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蔡英的《南方草木记》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将故乡的草木、风俗、人情与“我”的生活,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地方感的文学世界。她从与“我”有关的生活化的叙述视角出发,通过对植物的大量观察、深情书写,挖掘其背后的各种文化因素、生态关联,从而达到了地方物的书写与地方人的生活,以及地方生态变迁的互相融合。蔡英描绘的如金樱子、野蔷薇等77种本土植物,有观赏类,有药用类,有食用类,准确捕捉到了草木的特征与特色,展现的是南方植物的平行世界,并通过与草木有关的美好的回忆与动人的情感积淀,寄托了作者对故乡、亲人、自然与生命的深情厚谊,能读到那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感受。
陈善君(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南方草木记》不是一本单纯的“植物志”,其单篇文章均以“我观”“我想”“我情”布局谋篇、立意行文,在客观描绘“草木”外貌形态上抒发主观感受,在客观介绍“草木”的功用效能时讲述“南方”故事,在客观梳理“草木”的发展历史时赋予其“新生”文化象征内涵。如是以我观物,移情入景,细述草木之“本心”;如是再以物观我,借景抒情,显现草木之“物候”;终而以物我齐观,情景交融,丰富草木之“花语”。这样,当下的物、事、情与过往的史、义、文交织成篇,为每一种草木立了“新传”,为新时代散文的写作开了“新篇”。《南方草木记》由是成就了一个人的“物候花语”,为新时代书写了新的“草木传”,为新时代提供新的散文“小美篇”。
(杨红燕、梁淑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