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作协各团体会员单位新年新举措(之一)

□本报记者 徐 健 康春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2025年,中国作协各团体会员单位将持续探索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途径,充分发挥新技术手段的“助推器”作用,以更新的思路和举措创新文学生产传播机制,以更强的担当、更大的作为构建文学事业新发展格局,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更好释放文学潜能、重塑文学地位、彰显文学价值,开辟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广阔新天地。

上海市作协:打造线上线下文学活动新空间

新的一年,上海市作协将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作为主攻方向,让文化新质生产力为文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优势和区位优势,融通现实和科幻题材类型,聚焦上海五大中心和科创前沿动态,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重大科技成就的题材创作。办好“上海写作计划”、上海国际文学周、上海国际诗歌节,不断丰富文学交流形式。充分发挥优秀文学作品的“母本”作用,创新上海文学影视戏剧创投沙龙机制,加大文学IP转化力度,推进《千里江山图》等影视戏剧改编落地,推进新时代优秀文学作品影视戏剧转化工程。

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文艺形式、文艺生产主体不断涌现,这是文学组织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的一年,上海市作协将积极构建文学大数据库和新媒体融合,打造线上线下文学活动新空间,以数字赋能推动文学阅读推广;打造网络文学创研高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翻译和运算,推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扬帆出海和精准推送,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运用新媒体技术,强化数字赋能文学,优化刊物、网站的矩阵联动模式。发挥巴金故居、作家书店和在建的上海文学馆等文学场馆的窗口作用,为读者和市民提供令人流连忘返、耳目一新的文化新空间。

人才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挖掘新人,扶持新作,为文学的创新创造寻找新动力,是上海市作协始终坚持的目标之一。新的一年,上海市作协将继续拓展青年文学人才扶持计划,创新新概念作文大赛、“文学百校行”、“真金·青年文学新秀选拔”等活动机制,开展青年评论家培养计划,完善签约作家制度,打造“90后”“00后”文学新军,构建文学新力量。

黑龙江省作协:以“冰雪+文学”模式催生产业新样态

黑龙江省作协以“冰雪+文学”模式不断发掘丰富的冰雪文化资源,探索文学的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激发文学创新创造活力。

1月10日,第二届“黑龙江冰雪文学周”启动仪式暨“文学里的黑龙江”项目首发式在黑龙江文学馆举行。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良军,中国作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迟子建以及作家代表出席启动仪式。“黑龙江冰雪文学周”和“文学里的黑龙江”项目是2025年黑龙江省作协的重点项目,旨在促进文学与文旅、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经济等深度融合,探索振兴发展新动能。“文学里的黑龙江”以黑龙江优秀文学作品为切入点,重点开发萧红和她的文学世界、曲波与《林海雪原》、周立波与《暴风骤雨》、乌·白辛与《赫哲人的婚礼》、陈玙与《夜幕下的哈尔滨》等优秀文学资源,深度挖掘文学经典的时代意义和传播价值,并以“音视频+有声读物+图文+图书”等多种产品形态,构建文学全媒体传播矩阵,增强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力,让更多优质文学作品触达读者。

“黑龙江冰雪文学周”是黑龙江省作协于每年冬季组织开展的系列文学活动,内容包括文学阅读分享会、冰雪文学专题展、创作圆桌会、冰雪产业调研和专题征文等,是实现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

浙江省作协:多措并举孵化文学新质生产力

2025年,浙江省作协将增强改革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更好孵化、培育、发展文学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浙江力量。

聚焦精品创作,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文学精品攀峰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重点创作项目,开展全周期跟踪扶持。做好“新荷”“新雨”计划和“浙江青年文学之星”发布,发掘、遴选、培育、推介有能力、有潜质的青年文学人才,全力打造“文学新浙派”。

聚焦创新赋能,坚持文学性和数字化两手抓。大力推进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在顶层设计上,依托这一平台,不断完善理论、标准、机制建设;在底层支撑上,着眼全国文坛,聚焦红色经典文学、儿童文学、民族文学等专项类别,丰富充实文学数据库;在应用交互上,不断提升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的认知力和感知力,用好“馆际通”平台,联动全国各地文学类场馆。

聚焦文学传播,努力推动文学破圈传播、跨国交流。创新承办2025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同步实施“美丽浙江国际写作计划”,邀请中外作家来浙研讨交流、采风创作,亲身体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办好“一带一路”世界儿童文学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浙江专场、“浙台文学周”等活动,以中国网络作家村为平台,带动广大作家及作品“扬帆出海”。

海南省作协:促进数字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新的一年,海南省作协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创新模式,积极推动海洋文学、生态文学和网络文学释放新活力,努力将其打造成新时代文学的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表达、文化自信和强国叙事的新引擎、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渠道。

网络文学作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内容源头和重要驱动力,对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2025年,海南省作协将持续从组织和队伍建设、创作引导和培训、举办国内顶级行业论坛、打造网络文学产业链、推动网络文学的国际传播等方面着手,推动海南网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通过举办网络文学文创周边嘉年华,在海南打造网络文学产业服务交易平台,充分发挥政策、区位、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力求把全国网络作家、运营平台、文化产业链,包括海外运营的中国网络文化产业融合在一个平台,以网络文学繁荣带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数字文化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在拓展文明交流互鉴广度和深度方面,海南省作协将积极发挥文学新质生产力的动能,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交流与合作,建立互访、互学、互帮机制,助推海洋文学、生态文学和网络文学出海,让文学新质生产力成为构建多元文化传播格局的有生力量。

中国科普作协:创新传播路径,呈现科学魅力

2025年,中国科普作协将在创作、人才、传播、合作等多方面着力,推动文学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科幻科普文学创作与传播,积极鼓励并全力支持科普作家投身创作,力求推出更多深刻反映科技发展脉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借助多种媒体渠道,加大对科幻科普文学作品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科学文化的认知深度与兴趣广度。深化人才培养与创作队伍建设,围绕科幻科普创作进行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通过实施“科普中国青年科幻之星计划”“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大会”等一系列举措,强化对科幻科普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其科学素养与文学表达能力。促进科幻科普文学与现代传播体系深度融合,着力加强《科普创作评论》《世界科幻动态》等期刊的建设与发展,推动科幻科普文学与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深度交融,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手段,不断创新科幻科普文学表现形式与传播路径,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科学魅力。

新的一年,中国科普作协还将加强科学与文学共创合作力度,依据《科学与文学共助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科幻科普作家投身科技强国建设前沿,鼓励作家深入科研一线,亲身体验科技魅力,推出讴歌创新发展的文学精品,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01-17 □本报记者 徐 健 康春华 ——中国作协各团体会员单位新年新举措(之一) 1 1 文艺报 content77830.html 1 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