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新力量

新媒介文学:新大众文艺的一种表现形式

■雷 勇

媒介作为沟通作者与读者、作品与世界之间的桥梁,向来对文学影响巨大。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媒介平台的不断拓展,深刻改变了文学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当文学与社交媒体融合,尤其是与多种多样的自媒体融合之后,极大改变了当前的文学生态。为了区别于传统大型文学网站所生产的网络文学,在这里姑且将其称之为新媒介文学,也试着对其下一个定义:新媒介文学是指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平台(尤其是自媒体平台)进行创作、阅读与传播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学自媒体平台主要有豆瓣阅读、知乎盐言、微信公众号等。与传统网络文学平台动辄百万字的超长篇不同,新媒介文学作品主要以短篇、中篇为主,往往结合了多种媒介的表现形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并通过个性化创作、平台化传播以及社交性互动,重新定义了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大众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也得到普遍提升,文学创作已经逐步挣脱圈层化和专业化的束缚,进入到“人人皆可写作”的时代。自媒体平台应运而生,渐次收拢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成为大众文艺的新阵地。这些文学爱好者往往有着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身份,冲破了专业和业余、高雅与通俗的藩篱。那么,作为新大众文艺的一种表现形式,新媒介文学究竟有哪些特点?

首先,基于自媒体平台本身即时性的优势,新媒介文学天然形成了个性化的特点。新媒介文学作品常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豆瓣、小红书等平台发布,作品面世不再局限于传统出版渠道,这就让更多有写作热情的人能够自由地发布作品。得益于自媒体的创作与传播的即时性,文学作品可以迅速触及大量受众,在传播速度和受众覆盖面上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

同时,新媒介文学作品一旦发布,能够迅速传播到广泛的受众群体中,其传播的路径是非线性的,这便形成了去中心化的文学创作和传播生态。许多自媒体创作者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个人观点、情感、生活经历或思想观念,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自媒体平台上,创作者不仅是作品的作者,也是自我表达和个人品牌的塑造者。此外,新媒介文学也没有主流文学网站“日更”“月更”的要求和动辄十万字以上的签约门槛,选择无拘无束、灵活度更高的自媒体平台,也表现出对资本中心主义的疏离。相对于网络文学的“字数”考核机制,新媒介文学更追求品牌意识和流量密码。创作者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特色和创作风格,往往通过IP认同、情感共鸣和细分市场来积累读者。而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平台也能够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兴趣、留驻甚至情感反应量身定制内容,带来极致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第二,基于自媒体平台兼容的社交属性,新媒介文学更具有社交性和交互性。与传统文学相比,新媒介文学不仅仅是创作者向读者单向度地输出内容,还强调读者的参与和反馈。读者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与作者互动,许多新媒介文学作品是连载性质的,创作者能够根据读者的反馈和建议调整书写策略,社交平台和网络社区为创作提供灵感、方向和支持,形成交互式的创作模式。例如,豆瓣悬疑冠军作家、《第十三天》《游荡者》的作者梁柯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过:“我写作,方方面面都是为了给读者他们想要的。类型文学很多时候是为别人写作,也始终假设别人的目光在看着你。”这种模式是读者驱动的内容生产,读者分享了作者的创作权,相比于传统阅读模式,读者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大大增强了文学创作的公共性和共享性,使得文学创作和消费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某种程度上,这种新兴的文学交流形式一方面是一种文学消费,另一方面是一种社交体验,具有双重属性。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不限于评论和点赞,而是共同创造了一种网络虚拟社群文化,使读者参与其中,形成跨年龄、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与认同。比如一个知乎话题、一个豆瓣小组就可能构成一个崭新的文化社群,创作者和读者在特定主题、兴趣或价值观的共鸣下形成一个共同的社群,2024“豆瓣年度文学榜单”正是这种社群文化的体现,因为最终的榜单是无数读者赋予的评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群体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

第三,由于自媒体平台内容的多模态属性,新媒介文学呈现出一种跨媒介态势,并天然具备了跨媒介跨业态改编的优势。新媒介文学打破了以单一文字文本为载体的局限,采用跨媒介手段进行创作和呈现,形成了具有互动性和沉浸感的文学作品。例如,许多小说通过数字插画、音效、视频等增强了视觉和听觉的表现力,使文学作品具备了多感官的体验。例如,近几年微信公众号为所有的推送文章都开发了“听全文”功能,那么一篇文章至少有两种媒介参与。同样是有声媒介,知乎平台的盐言故事专门开发了有声剧。这种跨媒介的融合使得文学创作变得更加灵活和丰富,也吸引了更多跨界创作者和读者参与。

新媒体为文学创作的跨媒介、跨产业链、跨时空的流转提供了可能。与文学产业亲缘性较强的还有影视产业,比如在豆瓣阅读的原创专栏,开辟了“影视改编售出作品”专栏,2024年受到好评较多的作品有《她和她的群岛》《小日子》《这里没有善男信女》等。新媒介文学积累的口碑和忠实读者是影视改编的底气。未来的文学作品可能不仅限于单一平台或形式,而是通过多元融合媒体的方式呈现,比如通过小说、游戏、电影甚至社交媒体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虚构“世界”。读者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与文学角色互动,或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文学情节探索,这将创造出全新的跨媒介文学叙事体验。当前,腾讯集团和字节跳动正在整合旗下文学资源,致力于打通游戏、视觉传达和虚拟仿真等全文学产业链,这可能成为未来新媒介文学发展的跨业态方向。

总之,新媒介文学作为大众文艺的一种新兴形式,其创新性、多元性、交互性、跨越性等优点使其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构建起一个崭新的文学生态。它突破了传统文学的局限,适应了当代人的阅读需求和习惯。然而,由于流量导向和注意力危机,新媒介文学也面临着碎片化、媚俗化、功利化等挑战,这可能影响其文学深度、思想性和艺术性。不少新媒介文学的创作和传播平台通常倾向于快捷、便利和量产,强调故事的“娱乐性”“爽感”和“快速消费”,这使得多数作品在语言表达、情节逻辑、结构布局等方面显得简单粗糙。部分作品过于依赖娱乐化、轻松化的叙事风格,缺乏复杂的艺术构造和深邃的文学技巧,也较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思想的开拓,导致其缺乏深度。如何在媒介表达创新的同时,提升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是新媒介文学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作者系西北大学文学院讲师)

2025-01-20 ■雷 勇 1 1 文艺报 content77857.html 1 新媒介文学:新大众文艺的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