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谭

媒介融合视角下的越剧传播

□孟繁羽

越剧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越剧剧目题材涵盖家国情怀、社会道德、英雄传奇、爱情故事、家庭伦理等方面,这些故事通俗易懂,或感人至深,或寓教于乐,于潜移默化中传递着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越剧的传播方式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媒介融合不但改变了信息传播渠道,还改变了观众的接受方式与文化消费习惯。例如,越剧《新龙门客栈》的出圈,除了题材有所突破、具备沉浸式剧场体验以及演员个人魅力外,新媒体短视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媒介融合的加速推进,越剧这一传统戏曲艺术在传播方式、受众群体和文化影响力等层面迎来了新机遇与挑战。为实现越剧文化的高效传播,为观众带来多媒体视听的全新审美体验,“越剧+短视频”成为一种新的探索路径。

首先,得益于5G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越剧的传播渠道已从传统舞台演出延伸至网络视频与短视频平台。这种多元化的传播途径使越剧能够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打破了以往观看越剧受固定时间和特定地点限制的局面。其次,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越剧的表演内容与表现形式持续创新变革。不少剧团积极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剧目,例如与流行音乐、现代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表演风格,以吸引年轻观众。另外,新媒体的互动性使观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还成为内容创作的参与者。相较于戏剧舞台的固定布景,影视场景更为丰富逼真,能够实地选取并变换场景烘托剧情,场面调度的范围也更为宽泛。倘若以往舞台给予观众的是单点透视效果,那么视频带来的则是散点透视体验,观众可移步换景。观众能通过评论、分享等线上活动,直接参与越剧的传播过程。在表现形式上,越剧作为传统艺术,其固有表现方式与文化内涵和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存在一定隔阂。例如在故事情节推进过程中,越剧叙事节奏缓慢,而现代观众早已适应快节奏的短视频传播方式。如何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越剧传播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要守正创新,推动越剧内容创新与形式多样化表达。在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结合现代审美习惯,对越剧剧目进行创新改编,反映时代精神,创作契合现代观众口味的新剧目。同时,借助短视频、微电影等多样化表现形式,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与更高效的互动,提升越剧的吸引力。文旅融合,强化越剧文化品牌建设,塑造文化IP。打造越剧文化公园、小镇、剧场等品牌,并与影视、音乐、动漫等艺术形式开展跨界合作,拓宽传播渠道,扩大受众群体,构建越剧文化传播综合体。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擦亮越剧文化品牌,凭借品牌效应增强越剧的社会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增进观众对越剧的认同感。加大越剧艺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依托江浙沪地区的戏曲教育优势,为越剧传承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可通过开设美育课程、设立相关专业、建立培训机构以及开展联合培养等方式,培育更多年轻越剧人才。

媒介融合为越剧传播带来新机遇。借助新媒体的互动特性,激励观众参与越剧创作与传播,借助线上活动、观众反馈机制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扶持政策为越剧传播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通过内容创新、多渠道传播、品牌建设及人才培养等策略,凝聚各方智慧,推动越剧文化传承发展。

2025-01-24 □孟繁羽 1 1 文艺报 content77949.html 1 媒介融合视角下的越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