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作为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新兴网络文艺样态,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其火爆有目共睹。
一系列数据都印证了这一点。DataEye研究院发布《2024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2024年11月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呈稳步增长态势。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超越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成为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是在国内,微短剧在海外市场也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美国“感应塔”数据分析公司公布的《2024年短剧出海市场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2月底,已有40多款中国短剧APP试水海外市场,这一数字到了2024年6月底,就已增长到100多款。
一些出海微短剧APP如ReelShort、DramaBox等表现亮眼,多次跻身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应用商店榜单前列,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行业大鳄也开始布局微短剧市场。据了解,字节跳动近期已成立海外短剧业务团队,并已在海外上线一款名为Melolo的短剧APP,与其国内短剧平台“红果”一样主打免费模式。
有人说,网文、网剧、网游已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三样”。微短剧这一出海热潮,不仅为中国影视产业开辟了新的海外市场空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崭新的载体和机遇。
在国际传播格局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用好微短剧这一新兴业态,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微短剧独有的叙事模式和视听形式能够突破文化隔阂,将中国故事、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以更加生动易懂的形式传递给海外观众,增进不同文明、文化间的交流互鉴,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展现当代中国的多元风貌,如科技创新成果、社会发展成就、青年奋斗精神等,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能够改变海外受众对中国的一些固有认知,提升国家软实力,为国家的对外交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但也要看到,微短剧出海,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要成为国际传播的新动能,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公司制作的“量产爽剧”,通常与狼人、亿万富翁、霸道总裁、吸血鬼挂钩,以“霸道总裁爱上我”“豪门恩怨”“女主复仇”等主题为核心,满足了海外用户同样渴望“爽”“刺激”的情感体验,在算法技术与社交功能的助推之下,一定程度征服了世界各国的观众。但对于这些短剧,海外评论中也不乏诸如“制作粗糙”“剧情无意义”“角色脸谱化”等负面评价。
如何让微短剧在“商业大行”的同时,实现“文化大行”,具有助力中国文化出海的长久生命力?
不管是参照中国网文模式“翻译出海”,还是与外国团队紧密协作,在所在国“就地制造”,微短剧要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重要一环就是要将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融入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从传统节日蕴含的独特习俗,到民间艺术展现的精湛技艺等等,无一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当我们将这些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巧妙融入微短剧时,就如同为作品注入了鲜活的灵魂,使其拥有独一无二的魅力与强大感染力。
文化价值还可以是现代的。当今时代,中国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显著发展成就、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全新的生活方式,都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现代魅力。高楼大厦林立于城市之间,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遍布大江南北,高铁以风驰电掣之势穿梭于中华大地,移动支付让便捷生活触手可及……这些巨大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更体现着中国人民对创新的探索、对卓越的追求。
如何将这些蕴含丰富文化价值的内容融入“中国制造”微短剧,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国际观众的内心深处?这需要创作者付出诸多努力:在剧情创作上,巧妙设置扣人心弦的冲突与悬念,牢牢吸引观众;在角色塑造上,赋予其鲜明且富有文化底蕴的性格特点,让观众能够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技术上,充分借助先进的拍摄技术与精良的制作手段,全面提升作品的视觉效果与观赏体验……总之,不仅要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核,精准把握其精髓与要义,还要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对作品进行精心包装。
在微短剧中深度融入中国文化价值,推动微短剧朝着优质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使其不再停留在文化表层的简单传播,已成为当务之急。唯有如此,微短剧才能突破现有的传播困境,真正转化为国际文化传播的新动能,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光彩。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