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多年举办铃儿花会和毛棉杜鹃花会,在生态建设方面颇具影响力。本期刊发5位诗人的生态诗歌,希望在春天播撒下文学的种子,共筑美好生态百花园。
——编 者
花园——
登梧桐山有感(外一首)
□李少君
春光里,我会清理一个花园
收集各种花草,也收集四季
收集美,收集爱,也收集心情
我会让喷洒均匀地洒遍每个角落
当一生的努力耗尽了雄心
只剩下余力,我愿意当一个园丁和欣赏者
呵护和培育这满园的小小生命
看着枝开叶茂,看着锦绣繁花
春登梧桐山
梧桐山顶谈闲事,
饮酒斟茶如自家。
旧雨新知相顾喜,
出门满眼尽繁花。
(作者系《诗刊》社主编)
梧桐山春读(外四首)
□胡红拴
于芙蓉谷,摘几片清溪的叶子
少林老木,还有丛林里的花海春词
登山,我在找寻梧桐树上的凤凰
宋词醺醉的游云,几棵慵懒的朴树
大花荣耀木的笔墨
将春的心境,写在了天上
春的辞海,在我的眼前跳上了
梦的阁楼。丹霞盛放,喜花草、三角梅如是
杜鹃花抱紧了早起的星月
那把头顶的戒尺
已将梅花换成了桃花
手中挽着的花篮,已拧开
造化的钥匙。花谷春早
岭上长满了春的符号
铃儿花的香,翻译着自然的辞条
我用我法,诠释春的心境
那个调皮的汉字
又一次勾勒出山的花瀑
春的话匣,魔棒再一次点化陈酿
梦境里的桥段,随我走进山海
欢乐的国度
铃铎摇醒的梧桐山
清脆的铃声破云而起
梧桐山的铃儿花开了
踏着春的闹钟,花海径外
山原,浮起了万盏琉璃的灯火
润楠树下,林场的新员工扎西拉姆
轻轻解开了藏袍的晨露,用嫁接刀
切开春泥。深圳的山海
大百科全书扉页里沉睡的仙子,此刻
纸页舒展的根系,铃铎
已长成了朝霞的样子
她将岭南的铃铛系上雪线
藏东冰川便有了铜绿的回声
当经幡与云霞共舞
花萼里放飞了唐古拉的风筝
六棱钟形花瓣转动,似乎
整座梧桐山都化作转经筒
开始轻快地旋转
我看到植物志词条的春芽
在晨雾中颤动着
她说铃儿喜欢在这海山之顶摇响
而嫁接术嫁接的年轮
早已拉开春的窗帘
两株血脉在砧木相拥
当花潮漫过彩虹桥,漫过
花海那条隐秘的栈道
露珠里悬浮着,两个
故乡的黎明
恩上村,森林会客厅
雨水后五日,梧桐山
真的有雨。露水的辞条
红花荷傲娇的语絮
此刻,我来听一场春雨的报告
看素心铃儿花,跨过
雾霭的彩桥,香漫漫
野蕉林弄错了时间
野湖香径,鸿雁
踏踩春的鼓点
一场铃儿花的花事
拉长了大年礼花的跨度
热闹的宫灯,挂上了
那株朴木古树的峰巅
恩上村上,我看见春阳盈眶的热泪
雨丝翩翩,彩林
陶醉于春演,秀美的梧桐
让春竖起了盛世的华表
酒香无尽,花韵盐田
深山含笑开了
铃儿花节的海风掠过枝头
春语在鸟鸣中碎成了光的斑影
我站在梧桐山上,忽然想起
古人笔下那抹素白,是怎样
穿越千年,落进了这片含笑的森林
树影婆娑花香漫溢
每一朵都是未说完的句子,它们
在风里轻轻摇晃
我数着花瓣上的露珠
它们正把整个春天
酿成透明的酒
此刻我成了画中的一笔
被花香浸透的笔触
在枝桠间游走,而时间
在我脚下
悄悄长出了粗壮的根
豆梨的春宴
盐田的春色漫过山径
我独步而上,梧桐山的林海
在枝头翻涌。素白的天空
宣纸上,一群春的舞者
花影摇曳,是唐诗里走失的平仄
落在枝头,每一朵
都压低了宋词的韵脚
海风穿过山谷
将豆梨花的香气酿成酒
我醉倒在,甘棠
一场千年前的独步里
蝴蝶与黄莺,衔着杜甫的诗句
在花间穿行。而我站在这里
听时光在花瓣上
轻轻,碎裂
甘棠遗爱,在枝头绽放
每一朵都是
《诗经》里未及写完的
诗行
(作者系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
梧桐山发出
春天的邀请(外四首)
□庄添明
海风拂过梧桐亭
铃儿花弹拨着古琴
一串串清脆的铃声
山海间,沉睡的泥土已醒
名副其实的万花屏
毛棉杜鹃转了个身
捧出粉嫩的热情
特区,发出特别的邀请
蹦蹦跳跳的笑声
在生态体验园里荡漾
童心追逐着蝴蝶
蝴蝶,追逐着梧桐烟云
森林会客厅春潮涌动
湿地花海,春天的盛宴
五颜六色的大盆菜
迎接,每一个寻春的人
站在润楠平台
梧桐山向大南海伸出右手
呼唤,一棵润楠的坚守
远看,潮起潮落
近读,云卷云舒
盐田港,鸣笛鳞次栉比
送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船拖
五颜六色的积木
搭建七彩的生活
梧桐山,始终不负
鹏城第一峰的嘱托
接力,登顶
特区人已经当成传承的态势
腾飞,超越
无人机飞出示范先行的品格
我站在润楠平台
大南海的风徐徐吹来
身旁东深供水供电管网
正是山河的经脉
紧紧地把香港抱在胸怀
鸳鸯谷,自然起舞
曾经的荒芜
挡不住靓丽出彩的季候
清清冽冽的,是山泉
也是汗珠
湿漉漉的风
唤醒了宫粉紫荆
几把红纸扇
还在起舞,恋恋不舍
全龄通道载满童叟欢歌
龙吐珠探出长长的脖子
似乎也与孩子们研讨
自然课堂的动植物知识
小鸟最是来去自由
不时俯瞰忙碌的汽车
溪里的鱼儿,早已知人之乐
不时逗逗蜻蜓,咬碎白云
鸳鸯谷里找鸳鸯
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
正是鸳鸯共舞
智者说,绿水青山应如是
山海间,一颗红心
背倚梧桐山,巍然坚挺
面朝大南海,开阔胸襟
山与海相恋,树与风缠绵
我们献出一颗红心
从前,我们在这里戍边
后来,我们在这里经营
“三来一补”,外包外销
肥沃了贫瘠的山岭
而今,我们在这里转身
铿锵誓言落地生根点石成金
把汗水汇入山泉
滋润着恩上湿地
地球之肾,跃然成型
南国红叶
铃儿花在晨雾里摇晃
一串串露珠
打湿了春天的密码
红花荷攀上枝头
点亮了整座山的沉默
每一个灯笼
都是未拆封的预言
春天抬起头,一簇簇红叶
在绿色的风中舒展
那是润楠,梧桐山少年
托盐田港整装待发的集装箱
寄给夏日情人的信笺
邮戳,就是南国特有的红
(作者系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副主席)
读梧桐山(外一首)
□鲁 微
十年前一个细雨拂面的上午
我曾独自在梧桐山山间流连
笃信:登山就是读山
山峦层叠没有标记页码
我坚信,山顶就是书的书脊
在这本线装书里
一些作古的贤者滴落的墨汁
没能写尽山的全部
梧桐山,陪伴南国煦风柔情葱茏
一次次发芽一次次开花
那次读山
我看到一只只早年间飞来的蝴蝶
围绕着我,而云朵棉絮团团
反复擦拭梧桐山,也
擦拭着我麻木的心灵
那次读山
八贤堂的钟声给我一个方位
极目向远
我看见了客家豆腐头飘出的炊烟
山涧的溪水引导着我前行
小溪的源头,满是清澈青苔
我知道,这里藏着整座大山的真相
梧桐山火种
1942年夏天,为开辟梧桐山抗日根据地,上级派有经验的民运队员在盐田、横岗等地开展发动群众工作。转年2月17日晚,小分队上山搜捕残害百姓的土匪。一天下来,又饿又乏,情急中向一户人家借灶,没想到这是伪保长的家。伪保长假装帮忙,却偷偷向日军报告了小分队的行踪。第二天,正在开展工作的小分队被从沙湾扑来的日军偷袭,小分队战士奋起反击,最后,23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
——题 记
先行者是最早觉醒的人
我更想称这样的人是先驱
他们有着共同的意志和信仰
生得坦荡,更无惧死亡
勇士的铁衣也难御烈风
汗水血水是沁出盐
也是流失的生命
木棉花下的土地 民谣生成硝烟
吃饭和睡觉是活着最基本的需求
而灶台却只能升起虚弱的炊烟
而空空盐袋里只见星光
而疲惫的身躯已无法靠近哪怕仅有一尺的板床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土匪
还有什么伪保长
大鹏湾的潮水汩汩流淌
黎明,晨露,无眠的彻夜
当沙湾遇到梧桐山的那一刻
三十支汉阳造同时炸响
最后的子弹呼啸飞出
刺刀虽然弯曲,依然捅进入侵者的胸膛
最后一口气,把党证嚼碎咽下
从此,信仰永远保存在离心脏最近的地方
(作者系《北方文学》主编、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副主席)
毛棉杜鹃(外二首)
□胡 伟
梧桐山的杜鹃树
举起动人的云霞
比我见过的杜鹃要高
携一缕透明的春风,沐浴透亮的阳光
在花树下走过,在花顶走过
千年唯一的杜鹃一路相伴
我感觉到毛棉杜鹃的温柔
在我胸膛中颤抖
不愿意离开这满山的芳香
带走千朵万朵走进山下的都市
几支毛棉杜鹃仍然把我举起来
如一叶小舟,轻轻划过城市硬生生的海洋
铃儿花开
岭南的风带来白云的陈酿
梧桐山的脊梁
就会开出五种红色的铃儿花
一半俏皮,一半坚强
这早春的喜悦,多么像童男童女放歌
在山岗上,声音是那么脆亮
好的俗语像春天的雨水
铃儿花开,黄金万两
钟爱自然的人,自带黄金
走在花下,任我的思绪慢慢飞扬
梧桐山的一个朋友
他曾经是我的一位同事,也是我的领导
大学毕业从广东来到北京工作
热情澎湃地在纸上编写现代的生态
那时的风有点硬,常带起泥点
自来水又比较硬
他走出两堵爱情围城
来到梧桐山上
给兰花和其他树木服务
闻到了芳香和春天
很快,他到了退休的年龄
肩膀上扛不动一座山
慢慢离开喜欢的山场,回到故乡阳江
无影无踪
他还在我的记忆中发芽
算是一棵已经长在山中的大树
(作者系《中国林业》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