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文艺名家共话东莞文学四十年和打工文学发展

以大众表达推动文学品质的提升

本报讯(记者 刘鹏波) 由东莞市文联、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文艺名家东莞行暨“东莞文学40年的经验、记忆和想象”主题分享会日前在广东东莞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广东省作协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以及1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新时代“打工文学”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东莞打造文学品牌、建设文化强市凝聚共识、积蓄力量,更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40年前,东莞撤县设市,从传统农业县蜕变成为国际制造名城,实现了经济和人口规模的“双万”跨越。在这期间,东莞不仅创造了万亿GDP的经济奇迹,更孕育了2亿劳动者用汗水书写的文学史诗。打工文学(又名劳动者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成为东莞文化历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李敬泽表示,打工文学要适应新发展,不要过度纠结于概念,作家和作品才是文学创作的根本。王十月、郑小琼等打工作家的创作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文学和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也体现了人民在新时代文艺创作、文艺欣赏、文艺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各种文化艺术力量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学生态,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东莞应该珍惜40年来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珍贵时代财富,摸索出有效的机制、模式和举措,激励广大群众拿起笔,用各种方式书写这个时代的生活,挖掘和培养更多的作家、艺术家。

与会者谈到,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文学创作尤其是打工文学,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可谓城市的情感档案和历史记忆。打工文学应从对苦难的简单展示转向对文化结构、全球化现象等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点亮东莞的城市名片。随着东莞从“世界工厂”向“科创新城”的跃升,东莞的文学创作要紧跟时代步伐,真实记录当下,以大众的表达推动文学品质的提升。

活动期间,与会者还前往东莞松山湖科学智汇城、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等地深入调研,感受东莞的科技魅力与文化气息。

2025-03-24 文艺名家共话东莞文学四十年和打工文学发展 1 1 文艺报 content78605.html 1 以大众表达推动文学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