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由青海出版传媒集团青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分公司共同主办的阿来长篇非虚构新作《大河源》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并讲话。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文学,青海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王绍玉及1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活动由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分公司总经理陈东捷主持。
《黄河源传》首发于《十月》杂志2025年第1期,并以《大河源》为名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作品用诗性语言记述了黄河源区的自然景观和地质变迁,探究这片大地的文化记忆,呈现出自然与人文辉映的壮美景观。
李敬泽认为,黄河源对中华民族极为重要,但此前鲜有书写,阿来的这部作品具有开创性意义。对黄河源的书写不仅是地理上的探索,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底层结构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文明与自然的紧密联系。阿来在书中体现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我们处理与世界之间的复杂主体关系提供了宝贵经验。其在创作中展现出的博物学视野,也为当代文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青海作为生态、资源和战略要地,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责任。”王绍玉表示,为讲好青海故事,青海人民出版社策划了“新山海经丛书”,邀请多位作家参与创作。阿来的新作以黄河源区变迁为主线,融合历史、生态和人文,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
吴文学认为,《大河源》是一部兼具自然地理气象和人文关怀的时代力作。阿来以黄河源区为背景创作,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笔触描绘山川,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与会者认为,《大河源》跨越时间和空间,涵盖了自然、历史、生物、考古、人文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作者不仅从自然角度描写黄河,还着重展现了黄河作为母亲河对中华文明的哺育,展现了民族融合的伟大进程,是落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精神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一个人简单行走在大地山川间,而是有一种整体性的世界观、宇宙观的呼应和支撑”,以专业精神纠正了人们对自然的误解。
阿来在回顾创作历程时谈到,自己30岁时第一次到访黄河源,在之后的岁月里,通过行走确认了自己对文学的感知。他认为,语言构成了一个人的世界观,写作该书时,他将自己放在自然的演化史中,以更宏大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类当下的处境。
(康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