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经典

迷人的艾青

□晓 雪

《大堰河》,艾青著,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8月

《诗论》,艾青著,三户图书社,1941年9月

《火把》,艾青著,文化生活出版社,1946年9月

《艾青诗选》,艾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1月初版本

《归来的歌》,艾青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初版本

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他是我国现当代诗坛上才华横溢、成就卓著、影响最为广泛的伟大而独特的诗人。他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研究方面光芒四射的巨大成就,不仅在我国各民族广大读者中有口皆碑,在世界诗坛上也有广泛影响。美国文学评论家罗伯特·C·费兰特把艾青、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日本学者稻田孝在认真研究了艾青的诗和诗论之后说:“艾青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1985年3月12日,法国总统授予艾青“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授奖词称:“在法国朋友中间,我们为有一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而感到自豪。”

我个人在诗歌创作、诗歌评论和诗美学研究方面都受到艾青很大的影响,我很敬爱他、崇拜他。今年3月27日,是艾青诞辰115周年,再写纪念文章,从什么角度、用什么作题目呢?我想起聂鲁达的两句话。早在1954年,艾青才44岁的时候,智利伟大诗人、聂鲁达就称赞艾青为“中国诗坛泰斗”——“迷人的艾青!”

聂鲁达称艾青为“迷人的艾青”,这“迷人”两个字绝非朋友间的戏言,绝不仅仅指他的外表形象和诗人风度,绝不仅仅指他有“那浓密的头发、那宽大的额角、那不会掩饰感情、对一切的美都充满着爱的眼睛,那从不会说假话、浑厚得像我们黄土高原似的嘴唇……”,而是反映了一位大诗人对另一位大诗人的敏锐的感觉、深刻的理解和由衷的赞美,是对他的艺术成就、杰出贡献和巨大影响的诗意概括,是对他的诗歌创造、人品人格和个性气质的总体评价。

艾青说:“我生活着,故我歌唱。”“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我们要纵情歌唱。”他“伟大而独特”的“迷人”之处,首先就在于他一生都在“纵情歌唱”,他歌唱时代、歌唱生活、歌唱祖国、歌唱人民。他“忠实于时代,献身于时代”,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倾听着时代的呼唤,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他自觉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早在1939年,他在《诗与时代》中就这样强调:“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等之最真实的记录。”他在《诗人论》里写道:“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了解他们灵魂的美,只有他们才能把世界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后来,他又不止一次地说过:“诗人也只有和人民在一起,喜怒哀乐都和人民相一致,智慧和勇气都来自人民,才得取得人民的信任。”“诗人既要有和人民一致的‘政治敏感性’,更要求诗人有和人民一致的‘政治坚定性’。”“诗人要对当代提出的尖锐问题和人民一同思考,和人民一同回答。”“真正的诗人们,让我们摸一摸人民的脉搏吧!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民在渴望些什么?让我们从人民身上感受一点体温吧!”“只要我们和人民在一起就应该乐观。”“让我们和人民一起歌唱吧!”1982年5月24日,在杭州纪念他创作生活5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上,他说:“我走过的路,是时代走过的路,时代的巨轮推着我,一步步艰难地前进。”“如果说我的作品还有些作用的话,就是因为它是和时代、和人民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好像是从地层下面发出来的、沉洪的、使地面为之震动的声音”,这仿佛是从历史的深处传来,又在广阔的大地上回响的震撼灵魂的诗句,是诗人80多年前写的,至今还常常被引用。对旧中国农村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对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真切感悟和深沉思考,使诗人写出了以《我爱这土地》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诗篇,有一种博大、深邃而厚重的思想艺术内涵,显示出诗人与人民感同身受的血肉联系。

从抗战前夕的《春》《煤的对话》,到抗战初期的《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吹号者》,从延安时期的《时代》《野火》《献给乡村的诗》,到50年代初期的《春姑娘》《大西洋》《欢呼集》《写在彩色纸条上的诗》,再到复出后的《在浪尖上》《鱼化石》《光的赞歌》《迎接一个迷人的春天》……我们可以看出,艾青从写第一首诗开始,他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他在“每个重大的历史时期”,都在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欢呼,为时代歌唱。他不愧为我们伟大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他献给时代和人民20篇长诗、上千首短诗和30多部作品集,我们从他全部作品中听到了时代隆隆滚动的车轮和踏踏前进的脚步,看到了时代的惊涛骇浪、风云变幻和苦乐悲欢。我们从他的全部作品中听到了历史的回声、人民的呼唤,感受到了人类永远不停息的对光明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从而获得了丰富的艺术享受、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巨大的精神鼓舞。诗人歌唱着伟大而独特的时代和勤劳勇敢的英雄人民,伟大而独特的时代和英雄的人民也哺育着、铸造着、玉成着属于自己的伟大和独特的诗人。

艾青在坚持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共脉搏的同时,始终很重视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很重视诗的独创性和艺术美,始终很重视诗人必须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发明创造、艺术个性和独特风格。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诗歌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绝不匆匆忙忙地粗制滥造,炮制一些分行排列的语言垃圾。他强调诗人写作必须“以诗而出现”,一首诗是一个创造发明,“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一首诗是一个人格,必须使它崇高与完整”。他坚持不懈地努力“给人民以最好的东西”,坚持不懈地在艺术上发明创造。他说过:“我们创造着,生活着;生活着,创造着;生活与创造是我们生命的两个轮子。”他说过:“我所爱的诗,是最具有个性的诗,用各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构思方式所写的诗。”他强调诗人在写作时一定要经常想到:“我有着‘我自己’的东西了吗?我有‘我的颜色与线条以及构图吗?’不能‘只是写着,写着,却是什么也没有’。”

艾青在创作中既坚持继承和发扬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又广泛吸收外国各种流派的手法技巧,既非常重视诗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又十分讲究诗的形式美和艺术美,讲究诗的语言的提炼和精粹。而不论继承传统和学习外国,都为了新的创造,为了通过自己别开生面的艺术创新达到内容与形式自然完美的结合。从艾青各个时期不同主题题材、不同诗体样式的大量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艾青是最重视诗的内容又善于不断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形式,最重视继承祖国的优秀诗歌文化传统,又善于开拓创新,最重视“吸收外洋诗的长处”,借鉴古今中外一切好诗(包括民歌)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又善于永不疲倦地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的诗歌巨匠。在诗歌风格上,他追求单纯、朴素、清新、简洁、自然、明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最讨厌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深奥”和空洞无物、堆砌辞藻的“华丽”。他认为:“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他是那样地善于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寓丰富于单纯之中: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仍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首1954年创作的短诗《礁石》,就这么八行,朴朴素素,自自然然,没有斧凿的痕迹,甚至也不押韵,却是如此的精彩、美妙而耐人寻味。它正是诗人“心灵的活的雕塑”。它可以看作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但难道不也正是我们历尽沧桑、饱受磨难而依然在风浪中屹立微笑的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象征吗?艾青“伟大而独特”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他始终是通过“他自己”,按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以自己独有的艺术创造来反映时代、歌唱人民的。

艾青不但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出类拔萃的非凡成就,在诗歌理论批评和诗歌美学研究方面也有至今没有人超过的杰出贡献。他二十八九岁时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下的《诗论》和《诗人论》以及后来的一系列谈诗论诗的文章,见解独到,论述精辟,充满真知灼见,集中凝聚了他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深刻的理论思考,是诗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著作,至今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既是才华出众、硕果累累的诗人,又是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的诗歌理论家,这是艾青又一个“伟大而独特”的迷人之处。

今天我们纪念艾青诞辰115周年,回过头来进一步认真深入地学习艾青的经典著作和成功经验,探讨、研究和总结这位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伟大而独特的诗人,是如何一生“和时代、和人民生活在一起”,拥抱时代、扎根人民,把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歌献给时代、献给人民的,具有特别重要和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诗人、文艺评论家)

2025-04-21 □晓 雪 1 1 文艺报 content78955.html 1 迷人的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