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见证文字赋予音乐的时代温度

方文山个人艺术品捐赠仪式及读者见面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 宋晗) 5月29日,由中国作协港澳台办公室支持,中国现代文学馆、作家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方文山个人艺术品捐赠仪式及读者见面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中国作协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蒋好书、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计蕾、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王婉等参加活动。活动由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主持。

多年来,方文山与作家出版社始终保持着深厚友谊。双方从2006年开始进行了近20年的合作,出版了《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如诗一般》等多部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方文山延续了歌词创作中独树一帜的语言特色,以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叙事方式,构建出充满诗意与想象的文学世界。

“方文山的作品让古诗词的意境在流行旋律中重生,让文化传承变得可听、可感、可共鸣,在华语乐坛产生了深远影响。”颜慧谈到,方文山既是一位不断突破边界的跨界艺术家,也是风格鲜明的文学创作者。他深谙语言之道,用文字赋予歌曲灵魂的重量与时代的温度,600多首已发表的歌词作品,是方文山在音乐创作领域交出的答卷,也成为无数人难以磨灭的青春记忆。

活动现场,方文山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了青花瓷艺术品。计蕾代表中国现代文学馆接受捐赠,并为其颁发入藏证书。计蕾表示,此次捐赠为研究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珍贵素材。仪式上,方文山还获赠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礼品,双方以文化与创作为纽带,完成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艺术对话。

在主题演讲环节,方文山以《音乐里的文字世界》为题,分享了歌词创作的艺术哲学。他谈到,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兴起,诗与词逐渐“分家”:现代诗放弃了古典格律,以主观性表达个人情感,无需韵脚与人称代词;而歌词以“情感的最大公约数”为基础,通过“你我他”等人称代词构建代入感,并依托韵脚赋予文字音乐性。“歌词是听觉与视觉的双重艺术,人们能默写歌词却难背长诗,正是因为旋律的节奏感辅助了记忆。”

互动环节,方文山与现场读者围绕诗意与节奏的冲突、创作灵感的保鲜、动画电影创作中的诗词元素等话题展开了交流。他表示,个人创作大多是在无数日夜里反复修改、推敲,只为了让自己满意。“当一个人把兴趣变成职业的时候,遇到任何挫折都不叫挫折,依然可以维持很旺盛的创作热情。”

此次活动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创作哲学的深度思辨,见证了方文山作为一位跨界艺术家在音乐、文学、学术等多元领域的持续突破,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了一份颇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2025-06-09 方文山个人艺术品捐赠仪式及读者见面会在京举行 1 1 文艺报 content79560.html 1 见证文字赋予音乐的时代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