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华:中国科幻文学未来能否持续繁荣,取决于创作生态的健康发展、科技与人文的深度结合,以及产业化能力的提升。当下,科幻面对的挑战首先是原创性不足,部分作品仍受西方科幻影响较深,需探索更具中国特色的表达。而且科幻读者基数虽然有所扩大,但核心粉丝群体仍需培育。
未来发展方向,首先是题材多元化。除传统太空歌剧、外星文明题材外,更多作品可聚焦当下前沿科技与社会问题;本土化叙事需得到强化,比如结合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或当代社会现实展开书写的科幻作品。第二,国际化与跨文化传播。应当有更多的中国科幻作品通过翻译、国际合作走向世界,在世界科幻格局中形成独特的“中国科幻流派”,由此中外合拍影视、全球发行模式可能进一步成熟。第三,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科幻文学要更关注科技发展对人性的影响,如后人类伦理、数字生命、社会不平等问题,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或成为重要主题。第四,产业生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幻IP的全产业链开发,文学、影视、游戏、动漫需要更成熟,但需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内容同质化。
姜振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研究员):当下我们讨论的,是科幻人如何面对一个正在到来的科幻时代的问题。30年前我们在春晚看蔡明演机器人,今年在我们春晚看机器人转手绢,科幻已经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都必须处理的现实命题,甚至是工作对象。
科幻在中国经历了从民间的科幻文化,到体制化的科幻事业,再到面向市场的科幻产业的多个阶段。此时各种形态的科幻产品发展其实并不平衡,从技术的积累、IP的积累,到相关人才、政策乃至工作流程的发展都需要深入的探索。尽管当下的中国科幻在各个方面有了一些探索和成绩,但下一个阶段,仍然需要面对巨大的、颠覆性的挑战,那就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从个人经验来说,它带来的最大影响,实际上是对个人工作能力的解放。我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练习,就可以生成一些“过得去”“还凑合”的影像、声音和特效。绝大多数时候,这就足够了。
当技术和流程的简化正成为某种趋势的时候,创意本身的重要性就得到再次凸显。科幻的创意写作在这方面“身段”灵活得多。20世纪末,北美作家们在写作、版税之余,靠给电视剧写剧本、脚本来获得收入。10年前科幻IP风行的时候,中国许多科幻作家手里都有一两个自己的本子在改,刘慈欣到现在还是《王者荣耀》的世界架构师。除了影视剧、游戏之外,还有一个新兴的方向,就是各地的文旅项目的整体故事包装,比如青海的冷湖项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就现实而言,“创意写作+科幻”两个领域的结合,未来有巨大的实践空间。
科幻的重要性从不在于作为一个文类、一种类型文学而存在。真正具有价值的,是对由科技带来的变化,或者被科技解放的想象力、生产力的信念。我们身处于科幻的时代当中,当下遇到的一切,只能靠人类自己的创意以及对变化的适应来面对。
宝 树:事实上,科幻“火”了之后,传统意义上的科幻更多面临着严峻而深远的危机。幻想与现实的壁垒被打破后,科幻在幻想领域的自治性也被破坏,传统的写作套路,诸如外星人、机器人、宇宙飞船等“老三样”,或者简单作为故事道具的量子力学、赛博空间、时间穿越等概念,都令人感到陈旧乏味;如果生活自身就变成了科幻,而且是最丰满真实的科幻,那么读科幻小说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从小说中还能得到什么?
如何提升科幻的原创力,还需要继续探索。但我认为无论在何种变迁下,科幻不能丢掉自己最根本的、对于惊奇感和推演性的追求,这需要创作者对科技前沿领域有更多深切的把握,从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展中获得灵感,体现科幻原发的智力追求。另一方面,科幻也不能止于传统所谓“硬科幻”的疆域,而要发掘之前较少涉猎的语言学、心理学、经济学、传媒学等人文社科的思想理路,从中寻找灵感。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方面近年来也有一些新意盎然的作品出现。科幻需要保持住文学最根本的关切——人的生活与人性本身,去探索在新技术时代乃至一些“思想实验”情境下人的生存处境和情感变化。
此外,在变动不居的现实面前,中国科幻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自身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这不是单纯猎奇或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试图找到更根本的切入点,返本维新,去开启观照现实与未来的新视角。而在此过程中,对传统本身的理解也会打开全新的维度。
在近年的科幻热潮中,一个越来越多被问及的问题是: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本身能为世界科幻贡献什么独特的可能性?一方面,在关于未来的科幻书写中,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创作的新热点,另一方面,直接将历史作为主题的历史科幻也引起关注,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涉猎。可以断言,中国科幻未来的任何原创,都必将伴随着在历史与传统方面进一步的发掘和体认。
当然,中国科幻文学的形式也正在变得更为丰富多元,如诗歌、剧本、剧本杀、互动小说等,与音频、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也有更自由的结合,一再刷新阅读体验,与影视、游戏等领域也在展开越来越多的合作……当然同时也面临着信息饱和、阅读下滑、AI写作等挑战,这是与其他文学领域共同面对的问题。
总之,中国科幻创作既有超越此前一切时代的美好前景,又有着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与挑战,正和整个时代一起在激烈的转变中,我们处于历史上没有先例的“科幻时代”,许多问题都需要创作界和理论界的同仁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科幻创作者和思想者们能够以自己的探索,交出一份更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