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新作品

泸州的油纸伞

□江 子

1 同大多数中国当代乡村集镇一样,位于泸州江阳区东南部的分水岭镇,是个看起来人气并不旺的地方。据说它曾是川、黔、云三省间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可我到达时,看到的是一条长长曲折的老街两边,店铺要么店门紧闭,要么懒洋洋开着。街上既看不见人问价,也少有人走动。只有几家饮食店,门口的炉子冒着热气,炉子上的大锅里都煮着大块的豆腐。正是中午时分,店里三两人吃着,也不太说话。

这个集镇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就是植物长势凶猛。街道两边常常是巨型樟树,枝叶丰饶如巨大伞盖,树干要八九人才能合围,以为是长了五六百年才有的规模,一问才只有一二百年的树龄。从集镇往四周望去,青山环抱,色如新漆,似乎生命的喧响无所不在,再悲伤暗淡的灵魂都会如沐春风。

然而当地朋友领着我们转入了一个逼仄的巷子,走进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宅子,我们看到了与在老街完全不一样的景象:

许多人在忙碌。他们有的在用机器把木头裁成棍条状,有的忙于在木棍上凿细小的洞,有的在木棍上装上木条,形成伞骨,有的在伞骨上缠上丝线……我不能详尽他们的工作,因为我的目光所及,他们工序复杂,分工精密,指间的动作细微谨慎,有着与机器生产完全不一样的节奏和耐心。

他们都是一些中年男女,与我在老街所见的本地人有着一样的朴素穿着。他们也与老街上的本地人一样无声,可他们有着老街上的人们的慵懒闲散不一样的专注、静穆。他们的表情是深远的,好像他们的心里装着一个遥远的远方。那个远方,叫做传统。

——那是一种叫做油纸伞的古老制作传统。

你该知道了,云贵川三省交界的边远小镇分水岭镇,是中国汉文化符号之一油纸伞的故乡。

那个面积巨大的百年老宅,就是世人瞩目的泸州油纸伞的制作工厂。

2 伞是寻常之物,可做伞却是个原料和技术要求十分高的活计:要能撑数千次不损坏,油纸被雨水反复浸泡能不脱骨,伞顶在暴风中行走能不变形。从选原材料到成伞,要10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严格的质量标准。

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的分水岭镇是个天然适合做油纸伞的所在。那里海拔植被丰茂,到处是适合做伞托的通木,深山里的老楠竹韧性大,弹力强,非常适合做抗大风不变形的伞骨。竹木又是做油纸伞的纸最好的材料。桐油呢,印刷精美图案的石墨呢,都可以在山上取材。

早在明末清初,分水岭镇的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资源优势,开始研究油纸伞的制作技术。几乎是同时,泸州人开始生产日后最让泸州名闻遐迩的泸州老窖。

分水镇人上山挑选最好的木头和老楠竹。分水镇人在经过防腐处理的木头和竹子上钻孔、拼架、穿线,精心布置用于抵挡雨水的各种小小的机关。分水镇人在纸上画上最好看的图画——在这张圆形的、与天空对话的纸上,分水岭镇人展开自己的想象,画上脸谱、山水、花鸟,画上对生活的赞美与祝福,并给纸涂上最好的桐油……

天然的资源优势,和分水镇人的勤奋刻苦,也许还包括分水镇有十分好的地理优势——处于云贵川交界,是三省物质集散地,分水岭的油纸伞迅速游走四方,盛开在中国雨水横行的天空下。

无法再现400年前泸州分水岭镇家家生产油纸伞的盛况。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一组数据可以窥见一斑:上世40年代晚期至50年代初期,靠近泸州小市码头的珠子街是当时泸州的“油纸伞一条街”。极盛时期,泸州境内共有大小油纸伞生产厂家10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人,年产纸伞2000万把。无疑,属于泸州最先制作油纸伞的分水岭镇是其中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分水岭镇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满山的草木做成了美的产业,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原本处于三省边缘地带的泸州管辖下的蕞尔小镇。

3 可以说,泸州,是油纸伞天然的T型舞台。被长江和沱江滋养的泸州,植被丰茂,万木葱茏。我去的时候正是9月,在泸州坐车沿途所见,田野、山林、街头、巷尾,到处是水润润油汪汪的绿色,天地间似乎一片枯叶也没有。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个地势空间上高低落差不小的地方。无论山区城镇,地面俯仰峭拔转弯抹角变化无穷。我所下榻的酒店为江阳区南苑酒店,滚烫的长江就在不远处,却如谷底之豹,与酒店的地势有百米的落差,需低头才见。从长江到酒店,中间好几条道路蜿蜒曲折,车流人流辗转攀升,有着平原地带难得一见的崎岖。

如此的地形地貌,加上一把油纸伞,泸州就风情万种了,就如诗如画了。想象着雨水横行的日子,有人撑着油纸伞从低处缓缓走上高处,仿佛是一朵彩云徐徐出岫。那驾着彩云的人,肯定就如妙曼的仙子,她的面孔在伞下隐没,她撑伞的手涂着蔻丹。或者,远远地看着一个人撑着油纸伞,从高处徐徐走下低处,山坡横斜,四周皆绿,彩色的伞与绿色的环境,撑伞的人与山坡,构成了色彩和几何意义上的视觉之美。街头的拐弯处,古老的巷子尽头,陡然出现一把色彩饱满、雨水在上面唱着圆舞曲的油纸伞,连天空都会为之迷醉。

没有油纸伞,长江边的泸州就只是一座酒城。的确,泸州老窖的名声太大了。走进泸州,到处是以泸州老窖为主角的店铺和广告,到处是饮酒的雕塑。那些塑像里叫不出名字的饮者,或侧卧或斜立,手里举着向天的酒盏。一旁的长江和沱江,感觉也步履趔趄,醉态百出。

是油纸伞改变了泸州的气质。她告诉世人,泸州除了散发着白酒的迷香,还有油纸伞的风情。油纸伞让泸州在拥有了酒的洒脱阳刚之后,透着古典的阴性之美,充满了女性的柔情与蜜意。

4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泸州的油纸伞业开始冷寂了起来。

机器生产使油纸伞失去了实用的那部分市场。可是油纸伞还有另一部分坚韧的存在,油纸伞还是文明的使者,是千年汉文化的重要部件。试想,如果没有了油纸伞,旗袍会不会觉得孤独?那些淌着雨的江南小巷子,会不会过于空旷?《白蛇传》里许仙与白蛇娘子西湖断桥边的爱情,怎么开始?戴望舒的经典诗歌《雨巷》,会不会变得平庸?那个古典意义上的中国,会不会显得不完整?

在汉语的中国,油纸伞含义丰富。它意味着生殖。客家方言中,“油纸”与“有子”同音。从字形来看。繁体的伞里有五个人字。故过去女性婚嫁,女方通常会以两把油纸伞作为陪嫁,以祝福新婚夫妇早生贵子。它意味着平安。它是进京赶考的书生或走马上任的官员的护身符,在中国古代,赶考的书生与上任的官员的包袱里除了衣物与书籍,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以求仕途平安、独占鳌头。即使今天,很多地方依然有亲朋、家长、同学给高考的学子送一把油纸伞,预祝成功。它意味着圆满。在许多地方的习俗里,油纸伞所用桐油有着驱鬼、辟邪、纳吉的功效。所以,家家要用伞来保风水,驱邪气……

分水镇人重新审视了油纸伞的文化意义。分水岭镇从事油纸伞制作的人从手艺人变成了文化人——他们的油纸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穿行在那座充当为油纸伞制作工厂的百年老宅之中,我立即成了有福之人。我看到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静穆和良善——那是被传统浸润日久的静穆和良善。我看到我得到了无数的祝福:那油纸伞上面的牡丹、龙凤、花鸟、山水,都在祝福我幸福平安健康美满。

2018-01-12 □江 子 1 1 文艺报 content2294.html 1 泸州的油纸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