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戏曲“像音像”工程为传统插上现代之翼

戏曲“像音像”工程是继京剧“音配像”工程之后的又一项振兴戏曲艺术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相继被载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实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等国家重要文化政策,日前,中宣部、文化部正式颁布《关于做好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剧目录制工作的通知》,以进一步推动工程规范、有序地开展。戏曲“像音像”工程选取当代戏曲名家及其代表剧目,取其舞台演出之像,再在录音棚看像录音,之后演员再为自己完成“音配像”的工作,换言之,就是把当今舞台上最红演员的最好舞台时刻,以最佳的方式记录下来,为后世留存经典资料范本。在中宣部、文化部的指导支持下,戏曲“像音像”工程以天津、北京、上海三个基地为依托开展录制工作,截至目前已录制完成近百部优秀剧目,其中50余部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戏曲“像音像”工程实质是在遵循艺术的本体规律、不破坏剧目的风格环境、不影响演员传统表演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设备对舞台环境、服饰道具、灯光色彩加以美化,给予了观众区别于固有的视听感受,有效缩短了观众的主观审美要求与艺术客体之间的距离感。“‘像音像’工程忠实记录了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的舞台最佳呈现,实现了戏曲的高水平传承”,“像音像”基地艺术总监李少波如是谈到,“像音像”的制作流程复杂又严苛,每一出录制剧目首先要取其以往带观众的舞台演出之“像”,演员根据此像进入录音棚录音,以把握舞台演出的节奏与现场感,之后返回舞台再次录像,最后进行音像合成。人们常说,剧场艺术是遗憾的艺术,平日演出中无论是演员的表演、灯光、舞美、道具等方面很难做到万无一失,总会留有些许瑕疵,而“像音像”则通过反复的录制、加工、合成尽量达到完美、少有遗憾的效果。观众坐在剧场台下看戏时,由于位置的偏差、距离的遥远,演员的一些细节表演往往不能尽收眼底,“像音像”有效解决了观众在剧场“看不到、看不全”的问题,在完整保留舞台演出的起承转合的基础上,通过镜头的全景扩大化呈现以及对程式技巧的记录、强化等技术手段,确保“不丢戏、不丢人”,让普通的老百姓在家里看戏时有置身于剧场VIP席的感觉。为传统插上现代之翼,让经典“飞入寻常百姓家”,戏曲“像音像”工程是戏曲高水平活态传承的成功范例,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与借鉴。(李华裔)

2018-01-15 1 1 文艺报 content2325.html 1 戏曲“像音像”工程为传统插上现代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