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学评论

用诗歌点亮童年的星空

□陈义海

第二届颁奖典礼现场

主持人贺笑、徐平等朗诵《儿童诗与经典诗词的对话》

谢冕在颁奖典礼上寄语小诗人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教传统源远流长。但在群星闪耀的古代诗歌的天空上,儿童诗只是微弱零星的几点,几不可辨。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现代儿童诗的创作才真正开始,如著名作家冰心、教育家叶圣陶等,都创作过儿童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近、柯岩、袁鹰、圣野、金波、樊发稼等创作了大量儿童诗,在新时期的儿童诗领域也取得了各自的成就。进入新世纪后,受诗歌创作整体式微的影响,儿童诗的发展也产生了危机。

事实上,儿童诗出现的问题,如成人化倾向、诗人年龄老化、诗歌脱离时代、缺乏童真童趣等,根本原因在于创作群体的缺失。儿童诗往往并非儿童所作,儿童不参与儿童诗的创作,造成了今日儿童诗之困境。

小诗人的缺乏,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而当今诗歌不景气以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严重影响了小诗人的诞生。中高考作文的题目,长期标注着“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要求,于是,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诗歌都不够重视,更别提倡导诗歌创作并亲身参与了。在这个大环境下,许多孩子或主动或被动地失去了亲自参与诗歌创作的动力和机会。失去源头活水,儿童诗坛难免日渐荒芜。

从少儿抓起,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提升美学素养,为诗歌传承发展培养新一代接班人,改变儿童诗不景气和少年儿童远离诗歌创作的现状,唤醒童心里的诗篇是一些诗人学者极力呼吁并积极探索解决的。幸运的是,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诗歌教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终于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春天。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诗教乐教的滋养作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在艺术审美中陶冶情操、涵育文明,争当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圆梦接班人,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了“童心里的诗篇——全国少儿诗会”活动。这一活动的诞生,可谓给整个儿童诗坛打入了一针强心剂,注入了一股新鲜蓬勃的生机。少儿诗会在树立正确导向、弘扬优良传统、鼓励大胆创新等方面继续迈出坚实的步伐,激发了广大少儿的创作热情,催生了一批精品佳作,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开展青少年诗教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从2015年开始,首届“童心里的诗篇”活动面向全国16周岁以下的中小学在校生征稿。活动坚持“向上向善,求真求美”的艺术导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万余所中小学校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一大批颇具潜力的小诗人脱颖而出。2016年,在首届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第二届“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将征稿范围扩大到港澳台及海外18周岁以下中小学生,共收到42000多首作品。一等奖作品《手机》被等数百家媒体刊登转载。2017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童心里的诗篇》特别节目播出,将少儿诗会的优秀成果通过央视平台传播给全国亿万少年儿童。获奖代表费东、张嘉译等小诗人受邀登台接受现场采访。2018年,第三届“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童心孕育好诗,好诗润泽童心,诗歌点亮了童年的星空,孩子们的诗歌作品语言灵动,视角独特,想象力丰富,令一大批著名诗人、学者拍案叫绝,其中部分作品触动了成年人的心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第一届活动的获奖作品《树》:“树是泥土的信/一个个果子/是一个个文字/风读了又读/把每一个字都读熟了/才读懂了/泥巴的甜言蜜语”。这篇诗歌由当时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姚佳琪小朋友创作。诗人、词作家李朝润评价这首诗说:“这是一首清新的诗、一首灵动的诗、一首凝练而又淳朴的诗……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际,一棵树可知爱的源泉,这首自然生发的小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更带我们走进一个美丽动人的意境。”

2016年,五年级学生费东因为不满父母爱看手机而不关心自己,写下了一首名为《手机》的诗:“别人都要生二胎/我爸妈不用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小儿子——手机/早上/他们捧着手机/看看朋友圈/刷刷新状态/号称“早功课”/我凑过头去/妈妈喊:快点,早读要迟到了/晚上/他们捧着手机/刷刷微博/点点新闻/号称“批奏章”/我凑过头去/爸爸喊:快点,去写你的作业/长此以往/我的地位早晚不保/我该怎么办/我又没有“小弟弟”那么能干/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这首诗获得了了第二届少儿诗会的一等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评点《手机》:“这是一首观察仔细,语言幽默和充满童趣的诗,具有生活气息与鲜明的时代感。小作者借助手机这一道具,表达了渴望关怀和理解的儿童心理,对成人世界的真切呼吁,是发人深省和耐人寻味的。”诗歌所反映的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学者于丹认为:“孩子的眼光比大人要来的更真实。也许看完这样一首小诗,身为父母的人可以知道用什么样的努力,可以让孩子获得成长中最真实的自信,可以获得一个家庭里最恒久的温暖。”

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院院长谢冕教授在参加“童心里的诗篇”颁奖典礼时呼吁:“诗人们应该努力像孩子那样,用纯真的眼光看世界,天真、纯净,充满爱心和人性。”

“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是江苏“童”字系列美育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旨在发挥诗教对立德树人的独特作用,通过广泛征集评选、推广展示优秀少儿诗歌作品,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感受真善美、汲取正能量,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从小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该活动立足江苏,面向海内外,对于提升和扩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诗人学者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少儿诗会活动的影响力。第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珮云担任组委会名誉顾问并欣然题写活动名称,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担任顾问为活动题词,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参加颁奖典礼为获奖小诗人颁奖,央视主持人鞠萍姐姐为活动朗诵主题诗歌,童星林妙可同学担任“公益宣传大使”义务为活动拍摄宣传片,时任《儿童文学》主编的徐德霞设专栏介绍活动并刊登获奖作品及专家点评,以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儿童诗的推广和发展。

在评选出获奖作品后,主办方将现场颁奖仪式与诗歌朗诵音乐会相结合,将颁奖典礼打造成一场集诗乐舞诵于一体的精彩晚会,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学校、家长的热烈欢迎。两届少儿诗会总计出版获奖作品集14万册,全部赠送给获奖小诗人、获奖指导老师、获奖学校,以及省内7000余所中小学、省内外相关希望小学及少儿图书馆阅读收藏,将诗歌的种子播撒进更多孩子的心田。

组委会还组织了“童心里的诗篇”诗歌朗诵音乐会进行全省巡演,将优秀作品通过朗诵、演唱、舞蹈、情景短剧等艺术形式在校园中展示;策划多场“诗人进校园”的讲座活动,如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诗人赵恺、孙友田,《和平宣言》的作者冯亦同等曾多次进入小学校园讲座,和孩子们交流互动,对学校师生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在此基础上,“童心里的诗篇”主题夏(冬)令营也逐步开展,通过诗人与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培养孩子们读诗、爱诗、写诗的能力和习惯。

在主办方指导下,由诗人金本担任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少儿诗歌类杂志《少年诗刊》至今已发行10期;200多所中小学积极加盟的“江苏诗歌教育联盟”在南京成立,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为联盟揭牌,作《诗词的力量》主题演讲并题写“诗心与童心共生,梦想与成长相伴”寄语小诗人。“童心里的诗篇”教学观摩及诗教工作培训班也在有序进行中,鼓舞、带动了一大批学校建设诗歌校园文化的步伐。

“童心里的诗篇”已成为江苏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全国重要的少儿文化活动品牌,推动了当代儿童诗歌发展,如诗人巩孺萍所说:“童年写一首诗,人生多一个梦!”让我们翘首期待以“新时代、新少年、新诗篇”为主题的第三届“童心里的诗篇”活动所带来的更大惊喜!

2018-05-16 □陈义海 1 1 文艺报 content19875.html 1 用诗歌点亮童年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