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桃花潭诗歌周聚焦新时代诗歌建设

本报讯(记者 黄尚恩) 6月4日至8日,2018年桃花潭国际诗歌周系列活动在安徽省泾县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白庚胜,以及来自国内外的近百位诗人、评论家参加活动。诗歌周期间,举办了主题论坛、诗歌讲座、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活动,诗人们围绕 “新时代诗歌建设与走向”的主题进行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如何歌咏新时代、写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伟大作品,成为摆在诗人们面前的共同课题。吉狄马加表示,新时代的到来为诗歌的繁荣兴盛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广大诗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艺思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优秀诗作。诗人要关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用诗歌来礼赞这个伟大的时代。诗人所创作的作品,既要紧贴现实,也要有历史感;既要有思想性,也要有艺术性。优秀的诗歌作品,既要表达个体的生命体验,更要写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白庚胜谈到,诗歌要书写大情、大义、大爱,要弘扬真、善、美。诗歌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本,书写人民的伟大创造实践,要向人民学习生动的语言,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与会诗人、评论家谈到,回顾新诗走过的百年旅程,我们看到,一代代的诗人不断地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上进行尝试、探索,体现了求新求变的意识。新时代已经到来,人民正在进行伟大的创造实践,诗歌创作对此应该做出强有力的回应。今天的诗人不能只写自己的小天地,更不能沉溺于自我的小情绪,而应该写祖国广袤大地上发生的故事,书写人民群众崭新的精神风貌。要在写作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日常的经验和时代的洪流在诗歌作品中交相辉映。推动新时代诗歌的发展,不仅需要诗人努力创作,也需要评论家们做出相应的探索。好的诗歌评论文章,需要有宏观的视野,也需要对具体文本进行仔细的探析,需要做到有问题意识。新的时代为诗歌创作带来新的起点。年轻一代的诗人和评论家体现出了较好的语言能力和感受能力,他们朝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探索,呈现出特色各异的创作风貌。希望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整体把握我们的时代和社会,写出人民群众真正的心声,为新诗创作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8-06-20 1 1 文艺报 content22360.html 1 桃花潭诗歌周聚焦新时代诗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