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文化惠民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

文艺界人士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许 莹 李晓晨 丛子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在过去的一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向纵深发展,城乡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稳步推进,文化服务形式创新发展,文化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参与感不断增强。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文化惠民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

文化为脱贫攻坚助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文化扶贫是更快更好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重要举措。藏族歌唱家宗庸卓玛不久前参加两会时带来的提案便与文化扶贫有关,她建议补齐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建设短板。某次演出,宗庸卓玛拿着话筒站在田埂上,由于没有平整的场地,百姓只能坐在坑坑洼洼的场地上看演出。透过他们的眼神,宗庸卓玛从心底感到文艺应该走到最基层。在偏远山区的乡镇和村寨,没有像样的文化广场、演出戏台、图书馆、电影院等,这些硬件设施的欠缺直接限制了深度贫困地区百姓对文化的获取。

去年9月到12月的几个月时间里,“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组织了29支电影人团队陆续走进贫困县,总行程超过10万公里。作为其中一员的演员成龙回顾了这一难忘的历程,他说,团队通过公益代言等形式,展现当地特色文化、推介特色农副产品,以电影的视角全景记录电影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精准扶贫的情况。他呼吁文艺界更多人士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并提出要通过修路等方式改善基础设施,进而改善文化设施,以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20周年。当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大短板仍然在西部贫困地区,只有高度关注和解决好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拉大问题,才能确保全面小康一个不少、成色不减、质量不降。西藏文联主席扎西达娃感到,这些年国家对西藏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非常大,提供了很多优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他建议要充分考虑乡村和农牧民实际,统筹建设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防止公共文化设施成为村干部的独享;发挥好乡村专职文化干部的作用,杜绝占用乡村专职文化干部编制的现象;切合农牧民实际需要,利用新兴传媒把思想教育寓于文艺娱乐之中;为离退休老艺术家参加送文化志愿服务提供政策支持。

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国美协副主席许江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随着城乡建设发展,乡村的自然解构与建筑损毁、乡土民俗流失的现象凸显。许江建议,要在乡村规划建设中保护好自然乡村,保留乡村的传统基因,做到保乡土、倡乡风、兴乡文、聚乡心,在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画家董希源认为,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他在创作、调研中了解到,地方政府普遍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但在一些地区存在文化设施功能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因此他建议,利用信息化技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作用,保护传统习俗,修乡史、塑乡贤,繁荣乡村文化。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报刊亭等一起,共同承担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不久前对博物馆人满为患的现状给予回应,他说,人民对于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所能提供的服务远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国家文物局今年工作重点之一是紧扣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争取在2019年和有关部门一起,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满足公众对博物馆新的需求。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认为,报刊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同时也是文化资源和公共信息的集散地,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几年来,大量报刊亭发展面临很大困境。他对此提出完善规划用地政策、加大转型升级力度、丰富经营服务内容、纳入文明城市考核评价体系四点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国家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韩永进表示,北京下一步还将建设更多图书馆,希望通过这些载体让百姓喜读书、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从而感受到文化的温暖和力量。

2019-03-20 □本报记者 许 莹 李晓晨 丛子钰 文艺界人士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 1 文艺报 content48816.html 1 文化惠民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