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香中国

梁晓声《人世间》:

一种包容性的人生书写

□吴秉杰

一部长达115万字的小说,能写得如此好看,接地气,动人心弦又直指现实人生,可以说是一次文学的挑战。三部曲的长篇,通常我看到的都是写百年历史,不写到晚清,也要写到“民国”,而梁晓声的《人世间》写的只是当代。从“文革”后期1972年开始着墨,到上世纪80年代粉碎“四人帮”后的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运动,接着便是本世纪前10多年的社会变化,前后约四五十年,一气呵成,很难说是“三部曲”,更像是一部大书,完整的“人世间”。这中间,宽度与空间的范畴,取代了时间沿革的历史概念。我们确已经历了太多的历史动荡,旧貌换新颜,生活方式及社会经济形态都有了快速的发展,但精神结构、人生追求与基本矛盾却依然不变。不是有“中国梦”的概括吗?《人世间》便是这四五十年间的中国梦。我是谁,我从何处来,要向何处去,这古老的命题,依然在人世间回响。

晓声的这部小说是一部立意向现实主义致敬的长篇。传统现实主义的长篇创作追求的是把社会、历史、人生,通常还都是底层生活及人物能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描绘与反映出来。《人世间》也是集中笔力于一个工人家庭的三个子女,周秉昆、周蓉、周秉义及其周围朋友四五十年的人生历程。现实主义创作在反映时代生活之外,通常还要有第二主题。第一主题经常是共同的,社会生活所赋予的,而第二主题则是作者的创作所赋予的,镌刻着作者的认识、思想感情与精神追求。周秉义、周蓉、周秉昆兄妹、姐弟有不同的人生路,自然也有不同的命运归宿。周秉义与周蓉都考上了北大,周秉昆则始终在底层厮拼奋斗。周秉义“文革”中还与一个落马的高干子女结识并成婚,以后虽多有曲折,最后仍成为党的地方干部。周蓉则与一个“右派”结婚,又离婚。只有周秉昆始终在东北某省城“共乐区”、“光字片”的底层生活,也是小说着力描写的核心部分。一个工人家庭的分化与变异意味着什么,有何启示意义?本身便耐人寻味。中国的工人阶级结构与知识分子结构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工人阶级在旧中国都来自于破产的农民或城市贫民,现在自然大大不同;过去的旧知识分子或是留洋归来的,或是家境殷实的,也有新中国自己培养的,人数都有限,现在的知识分子队伍则大大扩展了,且都要经历不同条件下的自我奋斗与追求。《人世间》当然不是主要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却以一个工人家庭的子女随时代变迁而逐步展开的社会人生,在相互参照中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图景。

现在可以谈论小说的核心部分。长篇的开头通常是最重要的,它为作品定下了某种基调。《人世间》的开端竟然是周秉昆噩梦般地观看了一场“文革”中的公审、游街与刑场的经历。此案与政治无关,心灵的创伤却使他开始了一种向死而生的在地狱与天堂之间的人世间的跋涉。周秉昆与死者遗属郑娟的爱情、婚姻生活贯串了小说始终。《人世间》中历经四五十年的政治运动与变化,在长篇中只是作为背景而存在,而发挥作用的。这也符合芸芸众生的现状,人生自有其不变的物质与精神的动力。梁晓声小说定下的另一基调,与故事发展不同的精神基调是三兄妹都喜欢文学,阅读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与19世纪的西方文学。俄罗斯的现实主义文学却培养出了两个“浪漫主义者”,这未免有些荒诞。周蓉爱上了“右派”分子、诗人冯化成,并不惜追随他到了贵州农村上山下乡;而周秉昆始终如一的对于弱女子、小寡妇郑娟的爱的坚守,也同样有些惊世骇俗。周蓉的结婚、离婚意味着“浪漫主义”的失败。而周秉昆的现实坚守则转化成了“浪漫主义”的胜利。这当然不是指文艺学上的浪漫主义而言,而是指普通人的人生道路、人生追求与理想。一个社会的精神色彩是印证着一定的社会存在的。梁晓声虽然写的都是工人阶级的子女,仍隐隐地洇影出了某种历史的意义。

晓声的《人世间》是朴素的。朴素的另一种意思就是它表达与描写的都是和我们最接近的人,最基本的与广大的社会存在,甚至于就是我们自己。周秉昆作为中心人物与价值支点的理由,也因为作品同时写了他周围的人,他的朋友与伙伴,肖国庆、孙赶超、曹德宝、吕川与乔春燕等,所谓“六君子”,都是与他接近及具有同样品格的人,这种品格必来自于传统。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有关婚姻、家庭、工作与前途的人生故事,都丰富了人世间的内容。善良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动力。而“情义无价”,这种“情”和“义”同周家三兄妹所抒写的人生一样,又都经受了新的时代的检验。我认为《人世间》并不是普通的历史书写,更不是编年史的写法(编年史写法是以历史大事记为经纬的),而是一种包容性的人生书写。这使他的这部直指当代人生的作品,不仅自然地拥有了现实主义的历史认识价值、社会价值,更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价值。

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相比,把《平凡的世界》看作是路遥的小说《人生》与《在困难的日子里》的一种延伸;《人世间》可以说是一种进一步的历史延伸,并且拥有了更为丰富的人物与故事。与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相比,它少了一些寓言的色彩,又更多了原色调的叙事。梁晓声当年是以写知青文学而蜚声文坛的,现在看来几十年后的有关知青的各种评价、意见和争论,在他当年的作品中仍能寻到踪迹与反映。《人世间》同样如此,它并不要回答所有的问题,却包含着所有的问题。

2019-04-15 □吴秉杰 梁晓声《人世间》: 1 1 文艺报 content49145.html 1 一种包容性的人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