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新力量

戏剧《只有峨眉山》

推翻“浸没式戏剧”的藩篱

■周飞亚

一段时间以来,发端于国外的“浸没式戏剧”搅动起一股国内戏剧争相仿效的“新潮”,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新的戏剧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国内戏剧创作的方向。但是,部分创作者面对“浸没式戏剧”的概念不加消化便囫囵吞枣式地推出了一批仿制品,以至这种改变“演员在台上演,观众在台下看”传统模式的戏剧形态在国内火了一阵之后,便显露出“流于形式”的短板。并且这些创作者对“浸没式戏剧”的机械复制还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的戏剧舞台偏离了“创新”与“创造”的重心,形成新的藩篱。如何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质的创新性戏剧,成为创作者们亟待回应的现实难题。

日前,由王潮歌担纲总构想、总导演、总编剧,四川省乐山市委市政府、峨眉山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王潮歌艺术团队打造的戏剧《只有峨眉山》亮相峨眉山。这座由“云之上”情境体验剧场、“云之中”园林剧场、“云之下”实景村落剧场共同组成的“戏剧幻城”,不仅延展了表演舞台,以极致的视听手段实现观众的“身体沉浸”,还站在观众的角度进行内容呈现,用共情和感召实现“精神浸没”,可以说是对“浸没式戏剧”发起的一次全新挑战。

目前国内大部分“浸没式戏剧”只重视观众的视听感受,在价值传达层面乏善可陈,更有不少空洞臃肿、言之无物的戏剧抱着收割市场红利的心态频频开演,《只有峨眉山》将“戏剧幻城”建在峨眉山脚,一头扎进峨眉山千年的人文历史之中,整台戏剧无处不释放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寓于其中的东方审美观。

“城”,是王潮歌赋予该剧的新奇空间组合形式。这座“城”是占地面积达117亩的大型剧场群,有着三大剧场、50万片瓦片、395个房间、4355件老物件。其中,“云之上”剧场通过勾勒出不同小人物的人生际遇展示人与信仰相互贯通的“天上心法”;“云之中”剧场用搅乱时空边界、打破神话与现实壁垒的方式呈现恍如隔世的“时光行走”;“云之下”剧场以生活化的场景和故事向观众呈现出一座用来修行的“人间道场”。在这座“城”中,舞台没有边界,演员身份模糊,因为处处都是舞台,观众也成为表演者。通过这种空间布局,“戏剧”本身的具象存在最大程度地淡化,它把自己妆点成观众生活的一部分,缝合进观众的世界中,悄无声息而来却又紧紧揪着所有人的注意力不放。

“幻”,则点透了这台戏剧的与众不同之处。三大剧场组成了“天上人间”,也昭示着过去、当下和未来,当观众置身其中,就会发现这台戏剧满载着的丰富灵魂:峨眉山下的人们面对改革开放大潮向城市走去,又满怀着乡愁回到这片土地;山上的背夫对他的下一代说,“其实我们人人都是背夫,只是背的东西不太一样”;金顶上的老者一语道破人生的真谛,“为自己活,就只能活一个角落,为别人活,才能活出整个世界”…… 《只有峨眉山》用贴近生活的剧目,呈现出一场场人生的“浮世绘”。

《只有峨眉山》的“城”之“空间”观照的是人的身体体验,而“幻”之“感受”所指涉的则是人的精神宇宙。“身体”与“精神”的结合,成就了“沉浸”的核心要义。更珍贵的是,王潮歌进一步将解读戏剧的话语权完全让渡给了观众,他们沉浸于时空、人物、故事的多重转变,将精神世界完完全全地浸没到戏剧里,需要通过自主的思考去遍历这台戏剧的每一个角落,发掘镶嵌其中的“宝石”,当他们用这些“宝石”折射自身,就能够在这座“戏剧幻城”中和自己的内心打一个照面。哪怕是短暂一瞬的触动,也足以“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2019-09-25 ■周飞亚 戏剧《只有峨眉山》 1 1 文艺报 content51549.html 1 推翻“浸没式戏剧”的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