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凝聚电影共识 校准艺术方位

——第五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许 莹

11月17日,由国家电影局主办,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电影局承办的第五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家电影局、部分省市区电影主管部门的代表,以及70余位近年来在电影创作中卓有成就的电影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一起,就中国电影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总结问题、交换意见、畅想未来、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中国电影持续健康发展。

编剧是螺丝钉还是发动机

电影制片方、出品方经常抱怨没有好的剧本,编剧们也在抱怨付出了辛勤耕耘,却屡屡遭到剧本不被认可。久而久之,年轻编剧们的积极性受挫,才能被压抑,活跃在业界的依然是有限的、少数的资深编剧。针对此矛盾,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表示,我们在电影创作中应该集结新的力量,充分培养和调动编剧们的积极性。在总体基调和创作宗旨确定后,各自发挥潜能力量,这将对影片的精品创作有很大帮助。同时,激活编剧们的创作热情还需要业内同行,包括主管部门打破一些旧有思维观念,加强青年电影人的情怀塑造和人才培养。电影内容的打磨很关键的一点是人物塑造,真实的人物塑造离不开创作者对各种性格人物的观察力和对人物情感的感知力。年轻一代的电影人,很多追求个性的自我表达,沉溺在自我世界,要鼓励年轻电影人多去观察体验生活。《疯狂的外星人》编剧吴楠从去年开始尝试做导演工作,在二者之间做角色转换的她常常思考编剧到底是螺丝钉还是发动机?她谈到,实际创作过程中有的导演需要编剧去完成他的想法,这时编剧需要有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但是到了一个阶段,导演不满足于自己作为“单核发动机”,想要“双核”“四核”“六核”时,导演对编剧的要求就会变得很高,如果编剧是“发动机”型的,最后很有可能把自己逼成导演。她形象地将编剧和导演的关系比喻成两口子过日子,她谈到,编剧和导演的关系应当是水乳交融的,重要的是双方能够一同真心创作。对于编剧而言,很多时候我们强调剧本中的人物走向、故事架构,但更多时候一个项目的选择,可能比剧本本身的完成度更重要,有时剧本或者其他方面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因为亮点够亮、高度够高,观众可以忍受某些不足。反之这对编剧创作也是一种启发,编剧需要把项目想透,再完成剧本,项目的完成需要强大的合力作用,而不是某个工种的孤军奋战。

如何看待电影的真实性

《催眠大师》《重返二十岁》编剧任鹏通过观察发现,观众对电影的质疑多半来自对电影真实性的质疑。例如有人会问为什么剧中女主角母亲去世,她眼泪都不掉?在任鹏看来,真实性其实是一种经验主义,人们经历过、看到过、听说过,就觉得真实,一旦超出人们的认知,就会觉得它是假的。编剧可以创作出世界上最怪异的人物,但又可以通过可信的故事让大家相信这一人物的存在。“电影的真实性和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不同,如果你的故事吸引力、趣味性不足,大家就会用身边的经验去验证。如前所述的例子,如果有铺垫让观众相信这个女孩遇事冷静,不掉一滴眼泪,它就是真实的。”正所谓“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电影看起来是真的,但其实是假的。《烈火英雄》《中国机长》编剧于勇敢认为,要确保电影的真实性首先要尊重事实,这就需要编剧充分了解事情经过,对笔下的故事不心虚,其次要尊重创作,如果认清是类型片就要遵循类型片的写作方式。“当观众产生厌烦,就会开始怀疑电影的真实性。所以你既要保证节奏,又要保证笔下的东西出自于真实,两者相加才会造就艺术的真实。”在《百团大战》《出山》编剧董哲看来,不管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首先要保证的是细节真实。足够丰富、足够令人信服的细节方能凸显故事逻辑、人物逻辑、历史逻辑的真实。吴楠认为,对于电影的真实性而言,人物内心的真实要大于生活现象的真实。

技术阻碍创造力还是带来无限可能

在电影技术的使用方面,一直有一种质疑声音潜存——由于要了解技术、掌握技术,技术是否会对创造力产生限制?本届论坛上,诸多从业人员都谈到电影技术手段为电影美学、电影想象带来的诸多可能。傅若清谈到,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从两年前就开始和李安导演一同联合开发了高帧率的CINITY放映系统,将每秒电影24格提升到120格,同时增加了高对比度、高动态范围等综合应用指标,大大提升了电影的品质,增强了临场感,给观众带来更直接的观影体验。近期上映的《双子杀手》中的追逐打斗场面,用CINITY系统放映时,观众如同用肉眼直接观看一场追逐打斗,技术的提升会促进电影创作升级。《绣春刀》《刺杀小说家》导演路阳切身感受到中国电影工业力量在成长,他谈到,《流浪地球》的成功鼓舞了很多电影人,我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它打破了旧有的认识。过去,业内很多同行对拍摄科幻电影没有信心,观众信不信?会不会买账?会不会想看?事实证明,中国观众对此有强烈的需求,而且观众会拿好莱坞电影的技术水准对标。“《流浪地球》的成功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实力,我们后面只能越做越好,不能够弱下来。”路阳呼吁,希望大家给予后期视效更多的支持,因为他们是导演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中坚力量。

论坛期间,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介绍了2019年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的情况。截至2019年11月17日,2019年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一共调查影片44部,其中观众满意27部,比较满意17部,评分85分以上即观众高满意度的影片,在2019年出现了较大增长。位居2018年初冬档至2019年国庆档影片满意度前十名的分别是《我和我的祖国》《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机长》《流浪地球》《攀登者》《烈火英雄》《白蛇:缘起》《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疯狂的外星人》《决胜时刻》。满意度调查的反馈也呈现出工业化提速显著,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动画片实现产业突破,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内容与形式疆域拓展,观念与风格的深化;现实主义精神新气象,电影艺术语言新表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伟大时代等中国电影创作等突出特点。

此外,论坛现场,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电影局分别和中国电影资料馆、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三十而立”编剧创投单元和“之江新导演计划”创投单元颁布了获奖名单,举行了浙江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投资基金签约仪式、长三角发行放映联盟成立仪式以及华策奖学金颁发仪式。

2019-11-20 ——第五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许 莹 1 1 文艺报 content52290.html 1 凝聚电影共识 校准艺术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