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中国古代乐器展彰显“天地同和”

本报讯(记者 王觅) 8月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在国博对公众开放参观。此次展览分为“鹤鸣九皋,声闻于天”“钟鼓喤喤,大音至乐”“丝竹相合,妙音飞花”“云间锣鼓,日月同辉”4个部分,集中展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及向故宫博物院等全国多家文博单位商借的文物共计200余件(套),其中包括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唐代九霄环佩琴、清代十二律管等颇具代表性的古代乐器珍品,从一定程度上系统反映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脉络,突出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辅德化、养性情、娱民众的文化价值。

音乐来源于生活,在推动文明发展、促进交流互鉴、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独特作用。乐器作为表现音乐、实践音乐活动的物质媒介,其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物化的音乐史。早期中华文明遗址中,就有以笛、哨为代表的吹乐器和以钟、鼓为代表的击乐器。先秦至汉代,出现了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并产生了以琴、瑟为代表的弹弦乐器。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外来乐器广泛应用于各式演奏场合。宋元之际,以马尾胡琴为代表的弓弦乐器的地位正式确立。明清两代,戏曲、歌舞、说唱等艺术样式日益繁荣,塑造了生动多彩的民间艺术成就。这些在展览中都得到了生动展示。

主办方表示,此次展览旨在系统展示反映中国古代音乐发展演变历程的代表性物证,彰显中华优秀传统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希望观众由此了解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历史,把握它们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不断汲取艺术创作的精神滋养。

2020-08-12 1 1 文艺报 content55882.html 1 中国古代乐器展彰显“天地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