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网剧的“自白”

——访《怪你过分美丽》总制片人梁振华 □本报记者 许 莹

《怪你过份美丽》剧照

相较于其他行业剧,以“戏中戏”独特面貌呈现的网剧《怪你过分美丽》,让观众看到了影视行业的真实一面。写自己,拍自己,正如该剧总制片人兼艺术总监梁振华在接受专访时所坦露的,“这一题材给了我们太多想表达的冲动”,它更像是一次有感而发的“自白”,既有行业中问题的暴露,也有创作者自觉的反思。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改编火热

反向推动网络文学多元格局构建

过去谈到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第一印象便是盗墓、古装、玄幻,近年来,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电视剧《大江大河》《都挺好》《欢乐颂》,网剧《怪你过分美丽》,电影《少年的你》等不一而足。作为著名编剧和制片人,梁振华改编过的题材很丰富,但从个人风格喜好来看,他更倾向于选择现实题材,因为在字里行间,能够找到更多想要表达的、引起共鸣的、激发创作欲望的空间。

在梁振华看来,今天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改编火热,是创作者和市场的共同选择。“也就是说,当仙侠、玄幻、盗墓等题材被过度开发之后,现实题材作品反倒成了稀缺作品。当近两年一部部现实题材作品大放异彩后,便验证了现实题材作品的强大号召力,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市场在沉淀,观众审美在成长,创作者的自省也在完成。“到了现在,可能真的要回归最朴素的观点——作为改编者也好,原创者也好,这个创作是不是满足了你表达的需要?你是不是真的喜爱它?是不是真的能够把你对现实、人生和人的观察,还有写作的技艺融入其中?”

如果将《大江大河》《欢乐颂》《怪你过分美丽》等作品对比原著,改编的幅度都非常大。从这些网络文学作品中选材,找到影视创作的基础,顺应了现实题材走入大众视野的潮流,原著固然重要,但是影视作品成功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改编者对剧本的最终呈现形态。“无论原著提供了怎样的基础,决定影视作品艺术成色的文本形态是剧本,也只能是剧本。所以,改编创作容不得半点懈怠。”梁振华强调道。的确如此,从近年来比较成功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剧作者在原著基础上作出了怎样卓绝的努力。

专业、哲思、智慧

让行业剧走得更远

“抠像”“轧戏”“私生饭”“拉踩”……这些对于影视从业者再熟悉不过的行话,在剧中一一通过事件展现,共同奠定了《怪你过分美丽》作为行业剧的真实质感。在梁振华看来,观众希望通过行业剧,窥探到独属于这一行业的信息,包括人际关系、行业特点、行业内部运作的独特逻辑与秩序。“如果和别的行业都一样,观众一定会觉得创作人员的专业程度不够。”这就要求编剧要在行业剧的专业性、独特性上下功夫。

然而,行业剧仅仅凸显真实性与专业性还不够,梁振华认为还需要向更高层次索要行业剧的精神内涵。“在创作《怪你过分美丽》剧本的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从经纪人这一职业出发,找寻这一职业背后的哲理——它经纪的是人,而人恰恰是一个充满变数、最不可控的对象。经纪人应该如何同艺人打交道,并规划好他们的未来,当艺人本身的心态和自我认知发生变化时,又该如何作出适时的调整,这些东西对创作来说可能更为重要。”

今天许多行业剧不能说它不专业,但时常令观众感到乏味,在梁振华看来,其中问题之一,是编剧在解决专业问题的时候没有运用足够巧妙的行业智慧。“任何行业都应基于它自身的逻辑而存在,编剧不仅要学会用行业方式解决专业问题,还要让笔下的人物拥有在专业性之外的智慧。”这种智慧应当与戏剧性营造、人物塑造巧妙融合在一起。

“爽”之后留下些什么更重要

没有过往行业剧对厚黑学、职场竞争的冷峻呈现,相反,该剧在对职场精神与人性温暖的表达方面更为赢得人心。特别是剧中莫向晚送给徐陵最后的礼物是亲手洗掉他的黑历史、一举三得的华彩片段,为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在梁振华看来,职场“爽”文是理性人格占上风的,然而理性人格经常是以攫取现实利益为最大标准的。此时,如何去凸显一个人的情感和他对真善美的恪守,是最考验创作者功力的。“每位职场人其实都有这样特定的瞬间,会面临理性和感性的矛盾,面对利益和真诚、善良之间的矛盾,一部剧中这样的华彩时刻可能不会太多,但有没有真的很重要。这个说来容易,但是在具体剧作中要付诸实现难度不小。”

特别是以女性为主的行业剧,梁振华认为要把握好女性情感属性与职场铁血之间的关系。“我和编剧们一直在寻找这一关系,莫向晚在职场作出杀伐决断的时候,她内心深处那一层细腻、善感、善意的底色从未丢过,她对她的上司、艺人、同事乃至对手,都是如此。”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有它的情感和精神指向,梁振华试图鼓励这样一种人格,这也是作为坚守现实主义品格的创作者的责任使然。

回归行业原点

好故事自然有流量

《怪你过分美丽》中,有句话很刺眼,经纪人莫向晚对艺人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你所有的资源,都是他们给你撕回来的”,从某种程度上也揭示了由“饭圈”所引发的网剧对于流量过分倚重的“怪圈”。梁振华谈到,影视剧的创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行为,在讲求文化品格之余,它一定要有投入、有产出,要对其影响力有量化的标准。“今天我们说带货、广告,现在有了很多超前点播、会员,这一系列数据成为衡量一部作品市场影响力、传播力、消费引导力的强大的、貌似客观的标准,这一标准是创作者无法完全摆脱的”。

身处流量时代,创作者何为?“这就要反问我们自己了——我们是不是匍匐在流量为王的既定事实上面,仅仅是在搜刮流量?如果是这样,创作何为?创作的意义在哪里?我们这个行业和生产一双鞋子、贩卖一个西瓜还有什么区别?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市场和消费问题从来不容回避,问题不是你接不接受,而是你用什么方式应对?”

作为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编剧、制片人的梁振华,希望探索一种能够将意义和情怀转化为生产力的方法。“第一,我们能不能生产出在题材方面具有稀缺意义的创新型作品。这类作品同样可能产生流量,观众看到了新鲜的东西,比如观众看到《隐秘的角落》,发现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讲述孩子的成长世界。第二,能不能在作品中埋下一些同当今观众特别是现在的年轻观众,在观感、情绪、情感方面有共通意义的话题,这些话题被触发,无疑会让整个作品的社交讨论度大大提升。第三,能不能写出更有魅力的人物,更奇崛的故事,这永远是吸引观众的硬通货。”

梁振华在采访中进一步强调,这个时代对于流量的倚重已经产生了负作用,“物极必反,越看重流量、越热衷于跟风,可能到头来越冷冷清清。我们还是要思考,这个行业在生产什么。说到底,我们致力于输出的,恐怕还是那些和人类相通情感有关联,同时又有创意、有新颖形式的好故事。”只要回到行业原点,流量的话题自然就不重要了,良性的秩序就回来了。

形态变化倒逼网剧成长

新锐力量提高行业门槛

从“弹幕”、“倍速”、“只看谁“,到现在的超前点播、“互动剧”、“剧场化”、“短剧化”、每集不同片头的人物前史交代、单集时长的不固定化、“戳戳我,发现剧中的音乐”等功能的使用,网剧形态一直随着时代发展中接受美学的变化而变化。在《怪你过分美丽》里,梁振华带领编剧创作了36个创意片头,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和更加饱满的叙事。“形式的变化倒逼网剧内容的成长。播映形式以及叙事上的多元探索,折射了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网剧的创作者,已经开始比较自由地释放自己在形式创新方面的热情,想方设法让自己拍摄的东西更具个性、创新性。网剧的成长,是在互联网时代全世界优秀影像作品蜂拥而入之后慢慢成熟的,观众审美达到一定高度后,国产网剧在近五年开启了突飞猛进的成长。国外创作观念的涌入,帮助我们在创作形态和形式上,呈现出与传统不一样的新质。第二,中国创作者的技巧能力在不断自觉提高,这两年我们有了可以与韩剧、美剧、日剧等相抗衡的优秀作品。形态倒逼每位影视创作者成长,一大批优秀青年创作人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比如《隐秘的角落》的导演辛爽、《怪你过分美丽》的导演王之等。特别希望这些网剧创作中的新锐力量,凭借他们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审美力,拿出更多杰作,把行业的门槛提高。”

交流中,梁振华多次强调回归创作初心的重要意义,“资本退潮,行业寒冬让所有创作者越来越明白一个不容撼动的硬道理:在创作面前,所有貌似强大的潮流和喧嚣的运作都是过眼云烟。只有拿出有创新、有力量的作品,才能够让观众留下来。”

网剧的形态除了长剧以外,还有竖屏、短剧、迷你剧等等,形态各异。梁振华说,“写剧就是在争夺观众的时间,谁愿意把生活中珍贵的若干个小时留给你,你就胜利了。”当下观众的时间被大量碎片化信息切割,抖音、b站用单位短时间最极致的笑料不停刺激观众的心灵,大部分人更愿意通过短视频获得一时的愉悦。短、碎,对影视行业所带来的冲击是审美碎片化、感官体系的破裂,会影响观剧人的注意力、思想难以集中于一点。“段子给不了思想审美上和自我认知的提升。对于剧集生产者而言,我们不应该一味迎合那些碎片化、感官化、瞬时化的东西。”在急速前行的路上,创作者或许应当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专注于创作好作品,作品中的诗意、思想、情怀,才是这一路上最美的风景。

2020-08-19 ——访《怪你过分美丽》总制片人梁振华 □本报记者 许 莹 1 1 文艺报 content55992.html 1 网剧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