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以优秀舞台艺术剧目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京剧《奇袭白虎团》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于10月22日至11月1日在京举行。

此次展演推出新创舞剧《英雄儿女》和复排的京剧《奇袭白虎团》、歌剧《同心结》3部剧目,共演出10场。展演坚持公益惠民原则,以“线下”剧场演出和“线上”网络直播、展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开幕演出是由山东省京剧院复排的经典京剧剧目《奇袭白虎团》。该剧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严伟才在金城战役中,率领侦察班在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大年和当地群众的协助下,化装成敌军,策应主力部队,摧毁“白虎团”团部,生擒“白虎团”团长和美国顾问的故事。

作为一部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歌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奋发向上、不畏强敌的伟大精神,同时也因为独特的艺术创新而在现代京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红色经典”,不断复排既是对人民英雄精神永恒的铭记,同时也是延续和传承文艺瑰宝,保存艺术火种的重要途径。

此次复排邀请了原《奇袭白虎团》剧组参加过电影拍摄的白云明、张连成担任导演。“复排不是复制,再现经典的同时,应注重体现时代性,提高观赏性,努力再创造。”导演白云明介绍说,该剧在保留原有舞台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声光电等舞美技术,使舞台呈现更加满足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在音乐上实现了传统京剧乐队与交响乐队的深度融合,使剧中唱段更具艺术感染力。此外,剧中有很多动作对演员技能要求很高,这既是该剧的亮点,也是排演的难点。如第六场“插入敌后”中,主演和“尖刀班”演员要以多种姿势从两米的高处“下高”,“云里前扑”“云里翻”“下高三百六转体”都被称为“玩命动作”。此前,山东省京剧院多位演员都曾因该剧受伤。能演主角严伟才的演员更是难找,要求演员文武兼备,既能唱又能舞,还要边舞边唱,配合多种高难度的武戏动作,对演员是极大的考验。此次饰演男主角严伟才的演员孙卫安,十年前复排时,就曾在演出过程中受过伤。除了男主角严伟才,创造了多个“新程式”的群戏动作场面也是该剧不可多得的看点之一。

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出品的新创舞剧《英雄儿女》改编自同名电影,全剧以古典舞为基础,融入现代舞、民族民间舞等元素,通过交响乐合唱形式呈现《英雄赞歌》《我的祖国》《志愿军战歌》等经典旋律,充满了英雄主义情怀,将观众带回到了热血奋进的年代。

《英雄儿女》主创团队负责人说:“创排舞剧《英雄儿女》不仅是向志愿军英雄们致敬,也是向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前辈们致敬。翻开历史档案,老一辈艺术家多次走上朝鲜战场,他们在祖国需要时,出色的完成了国家交予的任务。近期,中国歌剧舞剧院有16位老艺术家获得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舞蹈艺术家山翀是该剧艺术指导和女一号王芳的饰演者,她说:“历史的长河里,无数的英雄先烈用生命为我们铺平了道路,如今,我们要用舞蹈的方式,重现他们、致敬他们、缅怀他们。用舞蹈的方式永远留下先辈们的精神,完成先辈们的遗志。”

舞剧《英雄儿女》不仅有对时代风云、战火硝烟的全景式书写,还从兄妹情、战友情、父子情等入手,聚焦战争中个体生命的悲欢离合,以此展现了中国儿女不畏强敌、敢于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剧中舞段编排独具匠心,既突出舞蹈的抒情性,又兼具叙事功能,将剧情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其中一段明朗激昂又不失细腻委婉的朝鲜族舞蹈神韵俱佳,堪称亮点。

10月22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首演结束后,不少观众在留言板上写满了感慨:“纪念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英雄是为了守护正义,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每一次对英烈的祭奠,每一次对英雄的赞颂,都是为了新的出发。英雄不老,精神永恒!”“向英烈致敬,精神永存!”“这盛世如你所愿”“牢记先烈们的铮铮铁骨。”

由四川交响乐团、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演出的复排歌剧《同心结》,以曲折生动的情节讲述黄继光及战友们与朝鲜人民在保卫和平、反抗侵略斗争中,用鲜血凝结起彪炳日月的战斗友谊,唱响了讴歌英雄的正气之歌。此次复排由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担任艺术顾问,宫晓东担任导演,四川交响乐团青年指挥家肖超担任指挥,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饰演黄继光,歌唱家黄华丽、蒋宁、张卓主演,参演人数达260人。

黄继光的英雄故事感人至深家喻户晓,但对导演宫晓东和所有主创来说却充满挑战。宫晓东认为,该剧最大的难点就是突破旧有的英雄模式。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黄继光去抗美援朝时才21岁,他为什么能做出那样的英雄之举?他对祖国、对故乡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都需要在剧中完整解读。同样,祖国这个母体,也不是符号化的。在《同心结》舞台上,有笑容可掬挂念孩子的黄妈妈、朴妈妈,有故乡充满乡音的土地,有家里哞哞叫着的老黄牛。在宫晓东看来,“祖国从来不是抽象的,她是故乡村头的袅袅炊烟,是故乡天边漂泊的云。”这一创作理念,同样体现在王宏伟的人物塑造中。王宏伟认为,英雄应该是一个鲜活的人物,细腻之处的表达才最令人动容。从家乡的一碗面到家里的老黄牛,从他日思夜想的妈妈到他心中挂念的祖国……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普通的场景,在舞台上放大之后,就能让观众感受到英雄是实实在在的,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

歌剧《同心结》于1981年创作首演,时隔40年,原剧在音乐上不免具有深深的时代印记,为了让今天的观众更能接受和喜爱这部英雄题材的歌剧作品,主创团队以极大热情投入了音乐的再创作,在原作的基础上重新编排、全新演绎,利用新的配器技法,进一步增强了宏大叙事的艺术魅力。作曲家巧妙地将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四川民歌与朝鲜民族音调融合在一起,使得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音乐性与戏剧性相结合,取材得当、形象贴切,再加上合唱与乐队的渲染,形成了一部激动人心的乐章,彰显了时代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任晶晶)

2020-10-26 1 1 文艺报 content56884.html 1 以优秀舞台艺术剧目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